分享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蛋腚哥 2020-09-15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奕村,地处黟县西北部山区,历为李姓聚族而居,故又名李村。南宋绍兴年间,李氏祖先李奕,举家迁来此地构茅建村,后代即以先祖名字命村。这里明清时期属十二都,今属洪星乡同川行政村。如果沿现今公路行驶,奕村距离县城39公里;如果按过去古道行走,实际距离只是与碧阳镇的梧村一“相见山”之隔,最多不超过20公里。山之阳,住碧阳镇梧村程家;山之阴,居洪星乡同川李家。一条“钓鱼岭”,上五下六,相隔不过十来里地。至于旧乘个别之处称它“叶村”,乃纯属误读。黟县方言中,“奕”、“叶”有谐音之嫌,而且走古道前往奕村,沿霍溪上行,接近岭脚程家一里之地,的确有个叶村,混淆现象便古而有之了。

    奕村,是一座典型的深山村落。南北走向的层峦叠嶂之中,一条清澈山溪穿涧潺潺流淌,沿溪而建的百余幢粉墙黛瓦民居,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恬静清幽。忽而山风掠过,松涛啸歌于群峰之巅,绿枝婆娑于山谷之间,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意境,完全可以在月圆之夜再现。村人曾这样吟咏村居月夜:“餐罢晚饭出泉川,步到神林月在天。兔魄数峰云竞立,蟾晖一片竹中穿。邀来凉夜分宾主,再向空中缺管弦。漫道扬州堪玩赏,此间轮色共迟仙。”

唐末黄巢起义,社会板荡,唐昭王季子李佯避乱,改名京,迁徙歙之黄墩,后居浮梁界田。李京长子仲乐生有三子:长子德鹏,迁祁门新田;次子德鸾,迁婺源严田,《新安名族志》载:“李德鸾仕南唐,官散骑常侍,携家迁歙。”三子德鸿,守旧不迁,仍居界田。延至宋元时期,徽州这二支李姓已是枝繁叶茂,史称“三田李氏”。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奕村李氏望出陇西,是“三田李氏”长子德鹏的后裔。《三田李氏宗谱》载:“曾祖佯,字伯柔,改名京,昭王季子,生咸通二年辛巳(861年)四月初一。时广明元年庚子(800年)复徙昌水(今浮梁),卒后唐清泰三年丙申岁(936年)十月初五日申时,年七十六岁……公生三子,仲乐(生三子,德鹏、德鸾、德鸿)、仲安(生三子,德新、德宗、德谊)仲亨(生二子,德荣、德辉)。显祖袦,字仲乐,生时父年六十,即晋歧称唐天祐十七年庚辰(920年)二月二十六日辰时。宋开宝七年甲戌(974年)辟公为寨将峻,卒雍熙元年甲申(984年)正月子时,年六十五岁,葬浮梁牛栏岭艮龙丙向。显考德鹏,字匡霸,一名肇泰,生后唐清泰三年丙申(936年)二月念二申时。宋乾德五年(967年)丁卯,自昌水界田迁祁邑孚溪新田。戊辰(968年)秋,歙州刺史龚慎仪奉南唐诏举文学遗逸不赴,乃命长子贵奇居界侍祖,后有二子无续。以仲子贵懋赠封三代殿中侍御史,卒宋景德元年甲辰(1004年)九月十五日寅时,寿六十九岁。葬孚溪巳向。公生三子,贵奇,字公伟;贵懋,公爵;贵谦,公逊。公自新田始祖。”

    德鹏二子贵懋,一名符龙,生于后周广顺三年癸丑(953年)八月十六日子时,自幼超群。十五岁随父德鹏迁居祁门孚溪新田。宋开宝五年(972年)荐入国学,癸酉(973年)复试讲武殿,擢殿中侍御史,乙酉(985年)春,诏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诰封三代寻鲜养加御史中丞。这里的“诰封三代”,指的就是其曾祖京、祖仲乐、父德鹏,贵懋当为该派四世祖。以下传澈、晓、兆、皎、宾、政,直至十一世祖照。

    李照,字光国、子明,号钦若,生于宋元丰四年辛酉(1081年)六月十七午。政和四年(1114年)选拔乡贡。生有四子:长大、次秀、三奕、四育。“政和五年乙未,金兵入寇,民不聊生,分徙无常,是以大公承守祖墓,秀公分迁南湖,育公迁池阳源头,奕公来居寒岭构茅”。十二世祖李奕,又名英,字子正,号惟杰。高宗绍兴元年辛亥(1131年)六月,张琪兵乱陷歙,徽州各处盗起,李奕携家迁景溪寒岭,构屋建村。后人即以其名命村,尊其为景溪奕村李氏始祖。奕村《李氏宗谱》如此赞奕:“公性敏智过人,温恭逊顺,能任艰危,不畏劳苦,勇果忠义,直言实行,素勤慈和,人皆钦之”。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20世纪70年代以前,黟(城)七(都)公路还未开通,从县城前往奕村,必须出南门,走梧村,沿霍溪逆流而上,途经青山下、时村、叶村、程村,再翻阅钓鱼岭。钓鱼岭,又名相见山、吊愚山。所谓“相见”,即指半岭山梁间盘旋岭道,虽然山坞对面两人相距很近,且能相见,甚至亦能对话,但相隔路程却甚远。黟人胡存庆亦曰:“山路崎岖,樵径回环,人行已久,复至旧处,然对坞已数里矣。”钓鱼岭,以路盘旋曲折,处岭头望去,细长绵延如钓鱼线而名;至于“吊愚”,乃“钓鱼”谐音也。奕村有民谣曰:“钓鱼岭,弯又弯,十里旋旋湾,五里相见湾,走完湾里湾,一脚进门槛。”相见山间,峰高林密,远离尘世,明清时期,不少名士来此隐居,谈诗论道。特别是太平天国战乱期间,这里成了众多士儒乡绅避难之所,处于钓鱼岭北麓深山之间的奕村自然更是人们理想的安身所在。

    可以推定,奕村是黟县唯一一个建村800余年,而一直未受到战乱纷扰的望族大姓村落。宋元之交,元明之际,明清交替,咸同十年,黟县县城及望族大姓村落都普遍先后遭受兵火,但只有奕村却可以相安无事,繁衍生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当年的奕村,看似十分闭塞之所,实际它却地处黟祁太交界之处,从古代来说,来往进出颇为便利。奕村除背倚钓鱼岭可通往黟县县城外,往左沿山坳三里,进入祁门界,过官田,经大坦,可到达祁门县城,其距离与进黟县城相似。向右翻过洪径岭,过红光,经茶叶岭,可进入太平界(今黟县宏潭乡),其路程亦不过小二十里。向前顺景溪河(今名同川河)水而下十里,在河口汇入清溪,再经杨家墩、湘口、美溪,进入石埭县。有水季节,奕村人可从村口上木排,直达芜湖长江。这里,我们不得不赞叹当年奕村李氏始祖奕公,毅然从孚溪新田迁至这万山丛中之举措。

    时光荏苒,岁月嬗变。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得到眼前山谷之间这座古村落的确切历史资料,只能从残缺的宗谱以及尚还遗存的数个古老公共建筑中,去想象奕村的过去,同样也可借以思索它的未来。

走进奕村,寻找过去岁月,村人能指点出的是:村边一树、村外一桥、村口一亭、村中一祠。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村外一树,为江南罕见的古“榅桲”树,村人称之为“松砣树”。该树长在村边山麓的李氏祖茔旁,树形奇特,枝叶婆娑。树高12米,围1.84米,分三大主枝,树龄200余年。上部树冠由于被其它乔木遮荫,形成极度偏冠,好似只有半边,村人也戏称之“半棵树”。相传这树是清代该村李姓祖先外出经商,从西北带回种植的。榅桲,又名木梨,香果。蔷薇科,属落叶小乔木,该属仅此一种,为单种属。该树种原产中亚细亚的伊朗、土库曼斯坦,我国新疆作果树栽培。陕西、贵州、云南、江西、山西亦有引种栽培,安徽仅黄山市黟县奕村独有。专门人士说,此树能生长在黄山市并且是这样古老和高大,这对研究生物多样性、黄山市林木引种历史、该树的生长习性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村边一桥,称之景溪桥。该桥又名景星、景西桥,大概均属谐音误也。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0米,宽3米,横跨于景溪河上,扼守在进村正道之间。清嘉庆《黟县志》载:“明初,里人李金祖建;成化间,李原用等重修。嘉靖辛丑(1541年),水冲,原用孙钜等重建。辛酉(1561年),复水冲,曾孙伸等复建。”桥不远处曾有庙,名景溪庙。如今,庙早已不存,历经了近500年的古桥虽然依然孤立在村边,但也已经是满目苍夷,岌岌可危。作为明代古迹,要能得到必要的维修那该有多好,因为它是这古村落悠久历史的见证之一。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村口一亭,跨路而建,与村口的几株参天古树、成片修竹以及流水淙淙的溪流,组成精美的村落水口景观。亭曰“里仁亭”,拱形门上嵌有“里仁”二字题额,门洞两边有楹联曰:“新田瓜吐秀,景水李蟠根怀当日,一族滋繁克昌厥后;竹林成此院,柳树种如陶羡此家,十分幽雅长发其祥。”亭呈方形,二层结构,近年经过修葺,古朴雅致中透出清新秀气。相传原先该亭未有名,清咸丰年间重修时,村人李麟书以“里有仁风”而名之“里仁亭”,并且作“里仁亭赋”以赞之:

    万峰之内,有一亭焉。孑孑高撑,巍巍独峙。拂窗而垂线长扬,聚族而蟠根仙李。扼其要路,门作咽喉;锁其村墟,人多步履。羡此地开垦仙哲,往来不尽庸流。问当年派衍新田,出入必多秀士。景川的肖罔川,下里须成仁里。自宋移家,历明昌后,筑室溪头。建亭谷口,石琢为扉,云来补牖。承燕翼者,七百年;结蜗庐者,数十亩。向染桃源之风,尚不使奢开,宛如栗里之幽,咸维将朴守。乡先生家传仁让,大伦起而堪嘉;士君子庭讲仁慈,凉德捐而奚有?用题其额,则曰里仁。桂山馨远,兰室香匀,榛芩思美,桃李争春。几幅画图欲活,一村清染俱醇。则凡子与子言孝,父与父言慈,乔梓亲而成俗;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忠,薰篪协而睦邻。合族则革薄从忠,谁非此亭之主人?斯亭也,非醉翁之可比,非拥翠之相同,非子云齐其完固,非喜雨共其高崇。兰亭柯亭,异其风致,游亭野亭,无其精工。凡游斯亭者,莫不赏心亭外,驻足亭中,胸怀豁朗,尘俗消融。仰视则山浮竹绿,俯视则砥现泉红。或蹑屐之才人,尽堪玩水;或披巾之学士,恰好当风。客有畅幽,情凭唳止。一觞一咏,消恨如何。可浴可风,洗愁有以。春则螺染山头,禽啼林里,铁马嘶风,苗鱼出水。夏则日晚凉招,荫浓爽起,川印蟾辉,境临蚊市;秋则月照悬珪,霞飞成绮,黄叶围村,丹林沿崖;冬则就朴人多,负暄景美,雪压竹枝,春回梅蕊。客友结良朋,高视成丘壑。画意如斯,诗情在此。一年之景,循序变更。县乘未详其号,家谱已载其名。连雁齿之二桥,常扶人去;接羊肠之两路,不断人行。每欣东道之通,迎嘉宾而乍见。谁掌北门之管,拒宵小而人弗惊。巢垒造成,岁岁飞来紫燕;酒甘携到,年年听去苍庚。爰为之诗曰:四面岫环青,巍峨拱此亭,武林同景况,山水为钟灵。又曰:峰峦排闼作华屏,客来客去任暂停,则是琅环俱福地,天然关锁旁如汀。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有村水口亭保存完好,至今仍为一村之关钥;又有亭赋伴随传承,文辞优美而堪称华章,百里古黟境内惟有奕村也。

    村中一祠,为李氏宗祠“仁寿堂”。祠堂占地1200多平方米,建于明朝,重修于清代,其享堂保存完好,其寝堂多年失修,已近乎倾圮。2009年进行一次抢救性修复,前进享堂已经再现昔日风貌,后进寝堂可惜破损过度,修复一时难以如愿。祠堂规划有度,结构严谨,依山就势,气势恢宏。后祠寝堂高高在上,须仰视而见,即使超出祭礼规格,也是情在理中。山坳之狭窄,实无宽敞之地。祠堂前临景溪,以河为泮池,自然融于天地之中。院垣宽阔,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院中央地面上用鹅卵石镶嵌成一个硕大的风水八卦图,虽很奇特,但更在情理中。这充分说明阴阳八卦的道家学说已经完全融入在儒家宗法思想之中,还可以使人联想到道家之鼻祖亦为李也。上五步台阶到达上层,左右有侧门,门楣分别镌有青石题额,“仁风翔洽”、“寿宇舒长”,用词极为浩博,确有蟠根仙李之遗风。祠堂门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非常有气势。祠堂享厅宽大敞亮,石雕栏杆、木刻屏风,均显示该建筑的别具一格。特别是多使用“黟县青”材料,在如此深山区,着实难得多见。相传西递明经胡与奕村李氏本是一家,都为陇西李唐后裔子孙,所以当时建造祠堂时,所用的青石材料都是西递明经胡家所送。

    更为难得的是,祠堂院垣中还保存有一块清朝道光十九年阖族公立的“遵祖例加禁”碑:“禁门楼下及围墙内外不准堆放物件,禁围墙内一概不准晒衣物粮食等件,禁四面围墙不准靠料,禁围墙内外石板上不准槌葛蕨打麦豆等件。自禁之后,如有故违,不顾一祠之观瞻者,族处不贷。倘有恃强不遵者,则以欺祖等情鸣公究治。若系女流,或夫男不家者,坐于家长理论。”加上门楼上方悬挂“三田世家”匾额的匾托痕迹,大门两侧斑驳楹联:“景水钟灵,源远流长绵世泽;新田衍庆,根蟠秀瑞纵春葩”、“晋阳一脉天浩远,江左三田玉叶荣”,享堂板壁上残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章”。数百年历史印记顷刻浓缩在眼前,为你开启穿越时空之门,而产生沧海桑田之幽思遐想。

 

仙李蟠根仁里——奕村

    这些,就是眼前这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山村留给我们的最终印象。有古诗为证:“廿里峰峦气象雄,值为仁里作屏风。四时花鸟迎金福,两畔楼台驾玉虹;入夏山林浓滴翠,经秋霜叶夜来红。奈何势尽嫌前旺,敢请秦王偏向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