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攻防战,进攻方是日军,防守方是中国军队。从日方来说,它属于平绥线作战的一部分,别一部分则是南口进攻战。 防守方: 主力队员,察哈尔省主席,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刘汝明部。计有:第143师,师长刘汝明兼;独27旅,旅长是刘汝明之弟刘汝珍;独40旅,旅长夏子明;保安1旅,旅长待考;保安2旅,旅长马玉田;骑兵13旅,旅长姚景川。独7旅,旅长马延守。第200旅,旅长刘𩡝馥。 助攻,绥远省主席,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进攻方:日关东军蒙疆派遣兵团。 领队,东条英机。 经过: 1937年8月日本发动平绥线作战后,关东军方面见华北驻屯军香月清司不大上心,仅派了一个独立混成第11旅团出战。 八嘎牙鲁的香月清司,关东军方面怒了,面对中方重兵猥集的平绥线,仅靠一个铃木重康的独混11旅团不知要打到猴年马月,就算他们能打通平绥线,到时没有战死,只怕也累死了。 何况这铃木重康的独混第11旅团,本身也是关东军的。 但华北驻屯军不在们的管辖范围,关东军有怒火也发不出来。 于是植田谦吉和东条英机一商量,你香月清司不出力,咱们自己来。 正好,在完成平津作战任务后,原由关东军方面派出参战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和混成第2旅团也刚刚调回还未回到原驻地。关东军方面立令这两个旅团停下,再从驻东北牡丹江的第2师团里抽调第15旅团,加强成混成旅团,于8月14日编组成一个新的作战集团,即“蒙疆派遣兵团”(具体编成见附件),由参谋长东条英机亲自指挥,指挥部设在多伦。 两个旅团和相关部接到命令,立即往张家口的长城北面集结。 1937年8月19日,蒙疆兵团开始出战! 东条的计划是:令本多政材的混成第2旅团进攻张北,突破长城,然后留下大泉基大队在沽源警戒,防备独石口方面的傅作义部。同时大泉基也派出一部南下进攻崇礼,策应本多政材的进攻(原来第2混成旅团的指挥官关龟治已调出,换上了本多政材)。 内蒙军主力和堤不夹贵支队的两个大队,在张北地区警戒,同样防备西边的傅作义部。 同时,又催促酒井镐次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迅速到位,这丫是机械化,路况不佳,行动较慢。 而防守方的布防情况呢? 刘汝明将马玉田的保安第2旅位于张北与长城之间,阻敌南进;夏子明的独立第40旅位于长城内的膳房堡以北地区,与保安第2旅密切协同,歼灭企图攻向张家口的敌军;第143师、刘𩡝馥第200旅位于万全附近;独立第7旅马延守部位于崇礼以南地区,阻止东部敌大泉基步兵大队。 这样,在刘汝明的西边,有强大的傅作义部队;在他的东边,有高桂滋的部队,南边,有阎锡山的大军。天时地利人和,该是能守得住吧? 可本多政材在一番前期的零打碎打摸清刘汝明的防守情况后,8月20日晚间,鬼子正式出招了: 首先是大泉基部队进攻崇礼南边的独7旅阵地。 然后,混成第2旅团十川次郎的第1联队从神威台、汤浅政雄的第3联队从神威台以东的汉诺坝、堤不夹贵的大队从神威台以西的老北台发动了进攻,长城固是天险,可鬼子有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守军的兵器火力差了几条街,结果长城被一攻而破。 紧密关注张家口战况的傅作义立即作出布署: 他打算用3个步兵旅,加强赵承绶的骑兵第1军,攻克尚义、商都、化德,从西面、北面向张北、公会前进,牵制敌人,策应刘汝明部反攻张北崇礼。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那就立即让赵承绶的骑1军作为主力,刘汝明部协助,长途进攻鬼子在多伦的指挥部,打掉其首脑。同时,他把主力3个旅,1个师,2个山炮团集结在柴沟堡,作为预备队。 傅作义的构想是很大胆的,可是刘汝明的张北长城防线根本就没打住小鬼子进攻,结果他还没施展开来,本多政材就进了长城了。美好的反攻设想胎死腹中,先把阵脚守住再说。 本多政材是得势不停脚,突破长城防线后,挥军猛进,连续攻破万全的独40旅阵地和膳房堡143师阵地,于24日占领了张家口西南的高地和孔家庄车站,平绥铁路被其截断,刘汝明各部已被分割。 形势这就很不妙了,刘汝明不服气,他于25日指挥143师等部队反攻,把位于张家口西南高地的鬼子主力包围起来,恶战两天,虽给鬼子很大杀伤,然始终啃不下来,这时,酒井镐次的独立混成第1混团杀到,刘汝明见势不可为,只好撤退,连张家口也不敢呆了。结果,本多政材在27日顺利地将这个省会城市占领。 占领之后,其主力继续向张家口西南方向的宣化,下花园进攻,接应正向西攻来的东路日军坂垣的第5师团,29日,两股敌人顺利会师。 与此同时,酒井镐次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开始出击,向以西的平绥铁路发动进攻,铁路沿线的国民党部队不敢接招,纷纷败撤,酒井所部也于29日将傅作义设为反击基地的柴沟堡占领。 张家口攻防战,以日军的完胜而告终! 附,蒙疆兵团编成时概况: 14日组成了“察哈尔派遣兵团司令部”,后又改称为“蒙疆兵团”,17日在多伦设立了指挥所,其指挥机构与部队的编成为: 派遣兵团 指挥官 东条英机 中将(关东军参谋长) 作战参谋 绫部橘树 大佐 中山贞武 中佐 安藤尚志 少佐 情报参谋 富永恭次 大佐 田中隆吉 大佐 白崎嘉昭 少佐 松井忠雄 大尉 兵站监 中村明人 少将 混成第2旅团 旅团长 本多政材 少将 步兵第1联队 联队长 十川次郎 大佐(属第1旅团,缺第3大队) 步兵第3联队 联队长 汤浅政雄 大佐(属第2旅团缺第2大队) 步兵57联队第3大队 大队长 朝生平四郎 少佐(属第2旅团) 骑兵第1联队第2中队 野炮兵第1联队第4大队 工兵第1联队第1中队 (同时还指挥堤不夹贵、大泉基步兵大队) 独立混成第1旅团 旅团长 酒井镐次 少将 独立步兵第1联队 联队长 长谷川美代次 大佐 轻战车两个中队 轻装甲车1个中队 独立野炮兵第1大队 独立工兵第1中队 混成第15旅团 旅团长 筱原诚一郎 少将(属驻牡丹江第2师团) 步兵第16联队 联队长 后藤十郎 大佐 步兵第30联队 联队长 猪鹿仓彻郎 大佐(缺第1大队) 骑兵第2联队 联队长 本多武男 中佐 野炮兵第2联队 联队长 高桥确郎 大佐 工兵第2联队 联队长 伊藤 精 大佐 辎重兵中队 中队长 千叶松太郎 少佐 通讯队 队长 滨地喜代太 少佐 关东军第2卫生班长 小串昌夫中佐 第2飞行集团 集团长 安藤三郎 少将 侦察机4个中队 战斗机两个中队 轻轰炸两个中队 重轰炸6个中队 (以上14个中队,包括8月18日归建的集成飞行团6个中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