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门重炮齐射,不料5分钟后就被炮火覆盖,400炮兵无一幸存

 小天使_ag 2020-09-15

  炮兵的大规模使用,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人类的远程火力不够发达的年代,火炮所能提供的火力无疑是撒手锏。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各国都在研发反制火炮的手段,尤其是美国。在冷战期间,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美国率先研发出了反火炮雷达,这对战争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就把反火炮雷达投入了战场,给越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反火炮雷达,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因为在海军领域早就有了海军炮瞄雷达,反火炮雷达也就是根据弹道推测敌方火炮阵地的位置,进而发起反击。虽然当时的技术还比较原始,但是只要美军能够估计出大概的位置,美军的空袭和重炮就能发起绝地反击,以其巨大的覆盖能力碾压对手。

  在1968年爆发的著名的溪山战役中,美军就利用反火炮雷达进行过类似的打击。对于溪山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美军在战前进行了详细的勘测,把周围的地形数据和参照物进行了大量标注,射击诸元已经了然于胸,这在接下来的溪山战役中发挥了奇效。

  这年1月底,越军集结了大量炮兵对美军的溪山阵地进行了非常罕见的阵地战,越军很少如此自信,而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原因,就是来自苏联支援的大量重武器。越军相信凭借这些火炮,足以碾压溪山阵地,只用短短几天就能够取得战果。然而,面对密集的火炮攻击,美军早有防备,而且凭借运输机提供的大量补给,美军依然坚守在阵地上,而且很快就拥有了一台试验中的反炮兵雷达。美军决定对越军的火炮阵地进行反击,挫一挫越军的锐气。

  1968年2月16日,越军第521炮团集结30余门重炮,包括122MM和152MM口径火炮,对美军发起了猛攻。然而美军随即启动了反火炮雷达,粗略定位到了越军火炮阵地的位置,然后利用更加先进的重炮进行了反制,将越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阵地上的400炮兵全部阵亡。

  发展到了今天,传统的重炮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战争的节奏,更加具备机动性的火炮逐渐取代了重炮。火力固然重要,但生存能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