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是做生意的格局?——读雷军的《一往无前》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9-15

你会担心小米创业失败吗?

在万众瞩目的小米十年的发布会演讲上,

雷军说:没有任何一个成功不冒险,直面风险,豁出去干。

这一刻是雷军的高光时刻,小米成功上市,股价恢复到历史最高点,资本市场给了小米很高的认同。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又一次因为发布会再次成为焦点,小米10我也入手了一台。

01

发布会上,雷军介绍了他的新书《一往无前》,是雷军创业小米的十年回忆录。光谷创业咖啡的宣洁总经理,特意送了一本雷军签名版给我,真的是非常感谢。

这本书好看,把小米创业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强烈推荐大家入手。

早在1996年,雷军就在国内做出WPS和当时的软件帝国微软公司正面刚,当然结果是微软赢了。但WPS火的时候,好像是在1994,1995年,那个时候电脑打字的书特别火,感觉电脑打字就是WPS,参加一个电脑培训班要300多块钱。

1994年的300多块钱,放在今天,比知识付费大佬线下课价格都贵。

我就是那个时间点借了教WPS的书,学会了电脑打字,成为追赶计算机时代风口中的一员。

WPS是一家始终活在微软阴影下的公司,在桌面电脑时代,凭借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微软无敌于天下。

2007年雷军跌跌撞撞带着金山WPS在香港上市时,他已经错过了互联网时代这一波浪潮里最大的风口,好在还抓住了一点网络游戏的红利。

有意思的是,到了2020年,中美脱钩的风险越来越大,国产办公软件WPS的地位反而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早在2019年,我们秋叶团队就在讨论针对WPS系统写书,出课程的紧急性,2020年,这件事我们已经纳入了工作计划,书和网课,都快出来了。

02

雷军本人被称为互联网活化石,

他和马云马化腾是一代人。

要说能力,雷军的确不比马云马化腾差,他能做出小米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且雷军切入IT行业的时机非常早,他入行的时候,马云马化腾还没有真正开始做互联网。

等马云马化腾开始折腾时,雷军即便看到了机会,也会发现自己有心无力。

因为雷军背上有一个WPS,不能全速奔跑。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会被你的选择所困,反而很难退出。

精力心力都耗费在自己的事业里,看着别人抓住更好的机会一路狂奔,自己也没有办法,自己选的路哪怕是坑,也得一往无前,先把坑填了。

只是坑填满的时候,也许最好的机会过去了。

2013年我真的下海创业,一路跑到今天,的确现在能看到更好的机会,想转身做别的事情,也不现实了,只能老老实实在自己选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

如果要抓住更好的机会,就得放弃过去的积累,轻装上阵,这很难。

反过来说,只要我们坚持奋斗,很多选择在这个一亩三分田奋斗的竞品,会慢慢转型(能力越来越强,会选更大的赛道),慢慢淡出(拼到身心俱疲,就想换种生活),我们也许只需要靠熬就能在小赛道里活下去。

金山上市后,雷军选择退出,转型为一名成功的投资人,投了很多成功的项目。

也许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双重经历,给了雷军不一样的视野,雷军在做手机之前,开玩笑说:再干就不是10亿美元的生意了,要干就干个百亿美元的生意。

这句话我非常有感触。

如果我没有创业,我是很难理解这句玩笑话背后的沉重。

03

读这本书,我是一边学习雷军的创业史,一边思考自己和大佬的差距在哪里。

2012年我看到在线教育是未来的趋势,动了在这个领域试试的念头,2013年我真开始做PPT网课的时候,在商业上完全是一个新手。

我的梦想是看看能否通过做PPT网课赚1万块钱,别笑,当时做PPT网课能卖1万块钱,是很让人鼓舞的。

雷军在2007年金山上市退出后,也是38岁,已经见过10亿美金的事业是怎样的,而我在38岁的时候,开始为人生独立在一个陌生领域从0到1操盘赚1万元而激动不已。

一个是1万元,一个是要干就干100亿美元,格局上的高下立见,我和雷军之间,差了好多王健林的小目标。

我原来觉得所谓商业格局是很虚的东西,有发钱实在吗?

现在才明白,你要赚到钱,就得先看见钱在哪里,才有机会去抓住它。

缺乏这种眼光,不具备抓钱的能力,就算满世界都是钞票,也与你无关。

一旦你具备运营某个规模市场的能力,你的商业格局才叫打开了。

我打开我商业格局并不快,也是被知识付费浪潮裹胁,被时代推向了一线而已。

到2015年,我就已经大概明白,哪些课程能做出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销售,就能卖100万,也就是我能看到100万的市场,并知道如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拿下。

因为我们的管理能力很弱,加上我们本来就是小富即安的人,我的选择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课程,没有跨出office这个领域发展。

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这个市场足够大,足以容纳我们的梦想。

现在看来,这就是我的商业格局限制了我的自我突破发展,没有抓住最大的红利,而是沾沾自喜于对比过去,对比普通人,我一下子就有了财富自由的感觉,说起来,还是格局太小。

与之对照的是创办”唯库“的阿何,2015年就果断选择做平台,做全品类的课程。

这个决定让他表现出了比我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后来唯库成长更快,也和创始人商业格局和管理能力关系很大。

2016年我渐渐意识到,我能看见千万级别的市场机会,而且有能力抓住这样的机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正因为如此,我创立了个人品牌IP营的高端社群,也真的把这个项目发展成了我第二个千万级规模的商业项目。

如果说在2016年我有什么进步的话,就是我40岁的时候,总算能看见1000万的生意,虽然还要费劲千辛万苦去争取,但我至少还有勇气去争取。

而雷军在这个年龄,已经搞定了10亿美金级别的上市公司,投资也投出了好几个10亿美金级别的独角兽,我和商业大佬的差距一目了然。

2018年,我把公司逐步拆分为“新媒体 网课、图书、训练营、高端社群 私房课、线下培训定制”五个业务板块,就是希望每个业务都独立做大成千万级的业务。

04

如果是雷军,他会怎样做?

他的答案也很清楚,找人不是三顾茅庐,而是三十次茅庐。

小米创业第一年,就是雷军到处找最优秀的人合作第一年。

为了创办小米,雷军是全世界挖人才,想一切办法接触最优秀公司的最优秀的人才,在面试时请他们推荐三个人继续约更多的人才加入小米。

我记得雷军说过——创始人70%的精力应该放在找对人这件事。

对比我呢?

虽然把业务拆成了5块,但是我找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内部骨干,我并没有好好思考,完成一个千万级别的业务,到底应该配置怎样的人。

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时,41岁,创办过金山和卓越网(后来卖给了亚马逊),投资过凡客、UC浏览器。

这个年龄的雷军,一不缺商业人脉,二不缺识人眼光,三不缺给最好的人才开最好待遇的实力,四不缺一定要挖到最好的人一起来做事的认知,五不缺给最好人才实现更大梦想的事业格局。

41岁的雷军,有能力打造铁军,毕竟是从0到1打造出一个上市公司的沉淀,又见过太多公司的成败起伏,不管是内部文化价值观建设,还是日常管理考核评估,雷军都已经久经考验。

2018年的秋叶,42岁,商业野心第一次被激发。

然而我并不是一个商务型链接人才,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喜欢写点文章,在网上讨人喜欢的宅男。

私下里还经常被好朋友吐槽完全对人没有眼力劲,特别是女人多说几句好话,根本一点都不怀疑就答应这答应那,虚荣心膨胀。

每每看到华为任正非给人才开高薪的文章,我就觉得很对。

但真要落地开高薪发现一没有钱,二不知道对方是否真值这个价,三不知道请来牛人我怎样用。

结果呢?结果就是我并没有拼命去找人,而是选择从熟悉的人中去培养。

另一方面我也清楚,就一个千万级的盘子,你能留住人中龙凤么?

我开得起杭州余杭区街道办主任35万 的年薪么?

05

一个人的商业格局,决定了别人是否愿意追随。

显然我的商业格局不够大,好在目前我对带优秀的,有潜力大学生起飞,还是能勉强覆盖一下的,所以我这里吸引来了一堆大学生创业,其实本质就是我的格局不够,不能带着厉害的人打天下。

如果我的眼里没有天下,哪里来的牛人陪你打天下?

到了2020年,我感觉自己能看见一个亿的盘子了,但是呢,我发现自己一个人看见还不够,还得能让团队看见。

团队的人深夜复盘

雷军去挖人,别人和他聊完,自己就能判断这个盘子有没有,能不能赌,自己有没有实力去拼这一局。

我这里找很多人谈,就好像拳头打在棉花糖,大家愿意相信我,但自己也搞不清如何帮我,就是觉得跟我一起会有未来。

这就是因为误会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手。

我想起罗永浩做手机,第一波员工全是铁粉,和雷军高下立判。

雷军第一波员工全部是顶级人才,顶级人才也只愿意和顶级的人做同事,雷军也有足够资历和能力管住这些人。

回头看自己的创业历程,差就差在这里。现在渐渐明白,为什么不是凭你本事赚来的钱,你想留也留不住。

你有多大的能耐,在丛林社会,你就能守住多大的财富。

只有最勇敢的人,最无惧未来不确定性的人,最愿意拥抱未来无限可能的人,才会去对合适的人,帮自己一往无前。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