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国服装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高屋建瓴,很有指导意义,整理如下: 一、穿越“新时空”,中国服装行业完成了持续的时代跃迁。 首先,70年服装行业发展以品牌与市场为经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头二十年,完成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第一次产业升级;加入WTO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纵横国际市场以及围绕品牌发展的第二次产业升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行业进入尊重劳动者、线上线下并举、跨国配置资源的第三次产业转型;2018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市场消费变革加剧,对服装品牌的时尚引领能力和市场渠道掌控等提出更高要求,服装行业倒逼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其次,70年服装行业发展以进化与创新为主线。 市场经济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服装行业是中国纺织及全部工业领域中市场化、全球化的先行者,引领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潮流;务实创新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本质所在。服装行业是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最为活跃的工业领域;产业精神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即实业兴国的爱国精神,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协同发展的团结精神,人才为先的人本精神。 二、面临“新环境”,中国服装产业的系统竞争力得到锤炼。 首先,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的新环境体现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科技进步带来转型新能量、文化自信赋能转型新空间。 其次,中国服装产业的系统竞争力得以锤炼体现在:坚守主业的“定力”得以加强、持续升级的“进化”能力得以加强、区域发展的“布局”能力得以加强。 三、缔造“新境界”,服装产业的复兴伟力不可阻挡。 对于未来发展,孙瑞哲会长提出三点倡议: 1.倡导“和而不同,融入世界”,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业和服装品牌。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和”的关键,首要在承认不同。从世界产业格局中看中国服装业,“和而不同,和平共生”这一原则体现得很充分。首先是“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生产分工日益细化,服装业生产布局、结构调整和升级不能脱离全球价值链单独进行。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其次是“不同”,要充分发挥中国服装业的比较优势。要在世界文化大同的背景下,生产出具有中国品位的产品,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优势。 2.倡导“内生驱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语境的中国服装产业新价值内核。 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阶段,时代的发展语境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不能脱离时代发展语境,而要借力知识经济大潮,加速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环保技术与文化创新创意的深度交融,促进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另一方面,不应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而应永久性地坚持“实业为本、新技术为器”的发展原则,夯实实业根基,倡导产业自身的“内生型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持续塑造“有底气、有底色、有底线”的中国服装产业价值新内核,而非“听风便是雨”,心有旁骛,以全然的互联网之“轻”与资本游戏之“轻”,偏废产业应当坚持的根基之“重”,匠心之“重”,以及富民强国的使命之“重”。 3.倡导“链式发展,生态融合”,建设富有联动效能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链”式思维取代“点”式思维,这意味着: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阶。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数量众多的品牌商,虽然产品质量、设计水平在持续提升,但利润依然比较低。要改变这种格局,我国服装业需要加大技术含量较高、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同时将整个产业链纳入科技、文化创新,提高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增值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步伐和水平;重构从供应链到消费链的全生态与融合式发展。未来,我们应注重在整个服装产业内外部,建立高效的集成创新体系,优化人才、资本、设计、制造、零售等上下游生态,实现高效协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我们要建设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绿色产业链。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中国服装产业要进一步倡导基于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的生态设计理念,推广绿色材料、绿色技术和绿色消费,同时提升契约精神和诚信水平,推动建立负责任的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不断深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提升中国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塑造“负责任”品牌新形象,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记者 杨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