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西厢,泪眼婆娑

 乐桦之声 2020-09-15

看西厢,泪眼婆娑

      喜欢读书,喜欢中国文字,有望文生义的情感,有字斟句酌的乐趣。每每看到唐诗宋词,就会反复咏诵,享受那种清新上口的韵律,也揣摩作者细腻优雅的遐思、意境,更会为他们巧妙传神的词句搭配而赞叹。不管是豪放不羁的李白、还是忧郁多情的陆游,或者是沧桑伤感的苏轼,甚至于幽怨情深的李清照,都能是我心驰神往。

      诗词,这古老优美的韵律文字,滋润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心田,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深深的底蕴。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奇花异宝,而元曲,这个艳丽葵宝,却经常被人所忽略,其留下的回味和光芒知之甚少。

     记得八十年代初,还在上中学,为了是自己能嗅到一些元曲的奇味芳香,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借到一本《西厢记》,还是那种竖格带插画的刻印版,许多繁体字难以辨认,还好年少时节,意气风发,在努力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个剧本,时时泪滴纸页,凝噎愤慨,为的是崔莺莺和张拱那种纯洁的爱情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波折,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遭到他人的嫉妒和迫害,是对世俗的抗争,是对伦理的挑战,书中许多独白的词句,如川流倾泻,似高山云飘,倾诉着青年男女压抑、无力、苍白的心路,曾几许,西厢情,是多少女子泪眼婆娑,是多少男儿义愤填膺。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人在世间走,情窦初开之时,那个少年不多情,那个女子不怀春,而西厢的句句词话,如花间美人,激起对情的追求、渴望、痴迷,也很容易引领年轻的我,意乱情迷,为情所困,羡慕身边的每一对呢喃人,“少年不识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单纯、理想的情爱观就如莺莺对张公子的那种痴情,可以忽略一切外在的因素,把自己化成身披彩衣,自由纷飞的蝴蝶,带着遐思,去构筑那种飘渺的相会意境,“月色溶溶夜,花木寂寂春 ,如何临浩魄 ,不见月中人”,这也许就是《西厢》几百年来被誉为中华爱情自由篇长久不衰的原因,华彩斐然的词话传情,胜过了莎士比亚剧的浪漫独白。

      人到青年,情感和欲望并存,生活在不断磨砺着人成熟、成长,杂念也就占据着人每天的大多数空间,心不静,几次看到西厢的书籍都失之交臂,没有了雅静的心智去品读、去分析、去推猜这本古典的爱情对白。只是偶尔在电影院打发时光,看了一场西厢的唱剧,而这时注重的多是演员的华彩亮光,场景的美雅色艳,听到的是臆词飘远,暂时的感动,流下的眼泪,依稀而朦胧。 时至如今,已成网络时代,只要有时间,想看的内容只需轻轻的一点鼠标,画面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我们感谢这科技的发达。 近期,一直心平气静地观看、学习、讨论电视剧《新西厢记》,在泪眼迷离中体悟王实甫的意图、设想每个人的心理、欣赏他那动感煽情的诗画词句,正如有人说,小时候 ,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是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领会了,就是幸福。

      当张生见到莺莺,那种一见钟情的电触感觉,作者写道“饿眼望将穿,谗口诞空咽,空着我透骨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其感人肺腑的话语,就是不懂情调之人也会伤怀泪流;在旧日婚姻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两个年轻人为自由爱情的那种渴望、敢于挑战世俗的那种勇气,“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曲折悱恻的故事情节,就连老天爷也帮助他们 “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别说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观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剧中张生常常泪水横流,哽咽嚎哭,一为情哭,二为世事不公而啼。倒是红娘,一个位卑年少的丫鬟,敢想敢说敢干,活灵活现地表现出 青年人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性格,“你有心,他有心,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春宵一刻抵千金”,看西厢,就如林黛玉所说,“曲词警人,余香满口”,看完整个剧,人虽去,音亦离,泪婆娑,精彩依旧在眼前!

作者简介

王会林,笔名:地板老王。陕西省汉中人,60年代出生,大学学历,从事建材行业,热爱读书和写作。

诵读者简介

唐宇:婚礼主持人,代表作品《蝶》《星月湖》《燕绕》《花影》《你帝造的童话》等,其庄重、典雅、简约、温馨、浪漫的主持风格深受新人喜爱。 

热爱朗诵,嗓音独特,极具魅力和磁性。微信:tangyu25594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