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重庆人的故事》文:吴起/朗读:与飞

 乐桦之声 2020-09-15

杨世强老师夫妇在烟台

一个重庆人的故事

作者:吴   起

朗诵:与 飞

主编:江南雨19

杨世强老师(一排左四)首任班主任班高中毕业

       扬世强先生是我的老师和忘年交挚友。曾经在1971、1972年内担任我们高中的政治课老师。记得两千年前后那会儿,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德志同学家里,聊到母校杨老师的课堂往事。那德国哲学大师“费尔巴哈”之名,仿佛成为杨老先生的代名词。

杨老师(前排中)在1974年与部分学生合影。

        此人现在有点像老年版的周润发,80来岁依旧是满面红光声音洪亮。60年代中期,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文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这位当年家乡中、小学甲级优等生,西师大全优生加运动健将;还有1957年就参加工作,1958年即是九龙坡区的五好教师;这还不算,1960年他爱人去世后,他,一个在读大学生,带着幼女入托西师大幼儿园……这一连串吸人眼球的佳作,估计在当时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

杨老师(前坐着的)与前去重庆聚会的33团首届高中学生在重庆党校。(后排左二是作者)

        出生重庆巴县书香世家的他,听说祖上还是很有些名气的。就现在家乡祖墓的外形,墓碑高两米六,墓头上刻有各种花草蛇虫的图案。墓的两旁石头围墙上,各有直径约一米大的“忠孝”二字,以及数米长的石条、石柱装饰,就能看出当年的显赫。调入重庆发达之后,每年的清明,必是亲自率家人祭拜,以谢先人庇护和保佑之恩。

左起:杨子、吴起、明泉、杨老师、明峰、刘老师、杨老师之女

         虽有先人庇护,但仍难逃人间厄运。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大学毕业后为了当年的承诺,放弃了南川县宣传干事的公职,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爱,去了北大荒--黑龙江建设兵团33团19连。几年的一线农业工人生活,真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遭了很多人世间的白眼。

作者(前排右一)与在四川聚会的33团首届高中同学合影

         还好,吉人自有天相。团里小个子的钟副政委偶然发现,这个19连里还窝着一位大个子的四川老乡、还是个高学历的才子,于是乎,也就间接地成就了我与老师这小50年的交情。出于重庆人特有的耿直性格,70年代数年间,此君始终混在教师队伍中,学历之高,在我们地区是首屈一指。

2014年,杨老师夫妇(中)与前去重庆看望他们的学生合影

        后来,令人奇怪的是他竟自学了一手木匠功夫。由于毕业后,我曾经在团里机炮连木工房工作几年。因此,我们之间又成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好朋友。 
         兵团改制农垦后,1978年世强开始时来运转。先是调到农场文教科、牡丹江农垦管理局教育处。继而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处长、处长。这期间可是杨老师最开心的日子,大刀阔斧地搞了几个大动作。即扩大培养农垦师资、学校优化合并升级。托恩师的福,我因此也有了去四川师大历史系进修的机会。待2年后我从川师返回黑龙江母校,迅速从初中老师飞跃到高三教师。

杨老师夫妇在烟台采摘樱桃

       他主持编纂的《中小学双基教育资料汇编》,成为农垦教育的扛鼎之作。用我们农场老校长吕士恒的话来说,杨世强走到哪里,都是个挑大梁的角色。48岁那年,思乡心切的他调回了重庆。要是没有走的话,杨老师在黑龙江,应该另有一番建树。

杨老师夫妇(中,坐着的)在烟台参加山东同学会

        在重庆市委党校任职的10年间,仁兄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普教转干部教育,成就了他新的辉煌。作为中央党校重庆分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率先提出了微机教育,干部轮训现代化。重庆党校教务处、培训部期间,连续3年被评为市里优秀公务员。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出版的他的大作《领导干部辞典》、《管理学辞典》,还有以后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纲》,成了政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材,并荣获重庆学科奖。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老人家,最后在直辖市党校合并时,因为年龄,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杨老师(后排中)夫妇与学生在烟台山

        1988年我也从黑龙江学校调回四川,后来曾几次到老师家聊天叙旧。每每谈到黑龙江的往事,可以清楚地看到恩师眼里,饱含着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而当年学生的我,自然又受到老两口极为热情地款待。

       2013年4月初的一天,我收到杨老师从蒲江打来的电话,老人家正在参加每年一度的同学会。3天后,我和他77届的高中学生唐明丰,驱车近180公里前去看他,并把老两口接来德阳玩了数天。期间,明泉、明丰兄弟、我和张荣臻老师及李晓萍夫妇轮流坐庄,可把杨老师和夫人刘老师给累的够呛。就连远在重庆军校的上校女儿小杰,都担心起了他们的身体,一个劲的说要注意身体早点回来。

杨老师80大寿全家福

 
         2017年岁末,老人家的儿女给他办了个八十寿宴。低调一生的世强,把阳历生日改办到了阴历,意思就是回避大家前来助兴。待到开席的那一天,偌大的宾馆大厅,硬是让前来的中学、大学同学,还有同事、亲朋好友们,给挤了个爆棚。
         退休这么多年里,老人家可是没有闲着。除了四川、重庆的同学会外,与第二故乡黑龙江的学生们,那互动的感情和频率,也让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汗颜不已。母校迎春镇、管局、哈尔滨,还有秦皇岛、北上广深,海南岛。处处留下了学生与老师、同事和朋友,那些潇潇洒洒的靓影。

杨老师夫妇(前排中)与在上海的、曾经都在迎春当过老师的部分老同事们合影


        多次见面时都问他什么时候出书,回答总是正在酝酿。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人,必然会写出一本有意思的书 。在此,我突然萌发了一种想法,有空到他家能否住上一段时间。刨根问底或当个陪聊客,说不定还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大收获呀。

作者简介

吴起笔名:小木匠。

五年机炮连,是个小木匠;十年在母校,做了教书郎。卅载黑土情,卅年四川忙;喜好写日志,老友常中枪。

主播简介

与飞,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播音员,江苏省新沂市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播,其播音作品多次在江苏省、徐州市乃至全国行业评比中获奖;其极具知性、自然亲切的主持风格为广大听众所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