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路上的,不止思想|益见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行走在路上的,不止思想|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7月12日,晴,周四

浮躁往往从窗外伸进来的第一缕阳光判断的。尽管窗外的蝉鸣的厉害,西院的那棵老桑树空旷中揺动枝丫,像这样的城中村,很少有这样的树,历久弥新,枯枝败叶与新枝嫩芽齐备,看不到燕子低飞呢喃,倒是麻雀和狗叫,听起来倍轻松。

这个开始的夏季,凉爽的天气,往往是这样让人忘记烦躁的感觉而不能自己。

夹道路迈出步伐,开阔视野里,忙碌才刚刚开始。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今天要干什么,对,行走的马克思,今天就在孙家楼举行。

1

因为昨天第一次获得了一张曹云阁的照片,这个斯文儒雅,带着眼镜,穿着长袍的年轻人,突然让我想到每一个人行走的不易。

因为明天有一个社工调研项目,还有牵手计划简报的编辑任务,就到工业路梅溪快印的门店去问问效果怎么样,这是我一个发小。

天朗润中因为蝉鸣,两边梧桐树人行道上,树叶的间隙中穿梭,我在想渺小的不止一点。

约的十点半,一个是新华办事处的邱德芳老兄,既是一个有情怀的文化人,还对社会工作有所了解,知其所以然的老兄。一个是张玉娥老师,一个具有心理咨询师、育婴师背景,有实践,有反思,有热情,敢于直面问题的老大姐。一个是王老师,多次同事,执着坚持,负重拼搏,眼界和经验都比较足的一个同工。

2

风雨兼程,往往吹落的桃树石榴树的树叶仆散一地,石榴也落了不少,有些是虫吃了,有些是挂掉了,七七八八的在出前沿的石条地基外,这里一个,那里一个。

院里有一只小花猫,藏在房顶的屋檐上。飞鸟从房脊上飞过,天一热,活动量一大,汉就顺着脊背流,脸上往往是从发根下来的。

把门一个个打开,搬出那辆自行车放在屋檐的窗户上。烧上水,抹好桌子,摆好凳子,等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到来,喜欢和年轻人交流,我们常说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丽的图画,是有道理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有想法,不拘束会有许多好的点子迸发出来。

等李妍卓同学和浩浩荡荡的三下乡队伍,穿过孙家楼夹道,顺势穿越大门,从窗外看,每一个穿着自己设计的马克思头像衬衣,看起来多彩,而且富于想象。

3

活动组织,需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主题是行走的马克思主义,把高高再上的理论,本土化接地气,这是一个年青人群体的想法。

难能可贵的,不同专业,五湖四海的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并且为这个目标,不为艰难,孜孜以求,就不单单是一场实践那么简单了。

站在孙家楼的最高处,正堂里,在红旗下,静谧的时空里,它自己也在说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话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极端重要性。

我说孙家楼的历史,就是南阳古宛城近代史的缩影,也是红色革命史的见证,红色荣耀,才是最好的定义。

这群穿着彩色马克思头像短袖,带着特殊帽子的年轻人,敢于用衣服宣示和发声,我不由得想起八十年前那些从南阳外出学习的学子,暑假回到南阳组成的宛属平津同学会,还有在这里的南阳中心县委旧址。

4

会议既然主题已定,按部就班大多是介绍,熟悉,互动,总结几个层次。

介绍完毕,又进一步征询李妍卓同学的意见,再聚聚焦,因为她是这个团的团长。她问到,王老师,能不能讲讲为什么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选择孙家楼?

当然,每一个到孙家楼的人,我都有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地名孙家楼的来历,孙家楼走出去的人,孙家楼里发生的故事,讲述,一点点,都会丰满和鲜亮起来。

孙家楼,是孙公祠的位置,明朝为郡王府邸,这个回环穿插,四通八达,在主城面积不大的一隅,占地面积极为主贵的地方,民建规格,空间布局,极可能是一个龙虎之地。

最早接触孙家楼是在十年前,我质疑这个地方叫孙家楼,怎么没见楼,还是个夹道,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下午,太阳照在西面的夹道里,门口还有一棵老桐树,房子还没有维修。

机缘巧合,把你推着前进,偶遇姚哥,执念于此,也是社会工作的公益属性,让人们给予鼓励和关照,才让益博社会工作在这里启发。

5

坐在西屋围坐在一起,北面挂着遇见马克思的标语,作为这个活动的主持人,我首先表示了欢迎,介绍益博,介绍孙家楼,介绍各位老师。

第一,万物有灵。建筑的生命,能够存在,历经风雨,更加稳固,这里面的因素对比,互相较量,肯定不少,为什么那么多建筑都湮灭了而孙家楼还在?为什么孙家楼走出了那么多有故事有作为的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多历史文化的影子?

这里走出的一个个人物,非同小可,故事可以装满一箩筐。

让大家屏住呼吸,听,窗外的蝉鸣之外耳边的声音,可以感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我讲到曹云阁曹建明,讲到鲁迅杨鹤汀,还有这群在南京求学的人应该知道的杨廷宝。化名胡夫的刘少奇,以别廷芳、邰士林最后一个字建立的芳林酒精厂,就是后来的天冠集团,这个红色国企,为党筹集资金。

第二点,讲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也是社会工作应该遵循的路线。

第三点,就是对个体,对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影响。就是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我说你们南航的徐川确实很牛,但有一点浮。我说大家都静静。又个叫陈望道的人,他说了一句话叫什么三分才子气,七分书生气呢的话?我其实只是埋了一个伏笔,想让这些大学生指导陈道望就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真理味道最甜的人。我说你们谁找到了念一念。

空间感,是窗外投射的太阳光。大家都闭上眼睛听这位找到这句话的人朗读。

对面的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朗读起来:一个人,如果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七分学者气,三分才子气。学者气长到十分就会呆,才子气长到十分就会浮。

再一次听到仍然感到震耳发聩,直逼心底。

也许是这样,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无论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它就这样匆匆流过,但这次流过一股清新的水。

5

张玉娥老师讲到思维方式和人的精神气质的问题,讲到形式新颖对于马克思主义切入现在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做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比喻,就像馒头和面包,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个人的喜好就不一样,而价值就差别更大了,一个面包五块钱,一个馒头五毛钱,营养差不度,价值差多少,大家衡量一下?人是感情动物,不是一个生物体,要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需要交流和相互温暖,才有温度,能鼓舞人。

还就如何做到服务对象心里面,如何投其所好,应势合时,创新思维,讲了很多看法,受益匪浅。

王瑞丽老师则从职业或者专业入门的选择入手,动员大家思考未来从业的方向,是自己的追求,还是形势逼迫,调剂的,最终专业的认可,会对你的兴趣产生致命一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学生们多学多看多做。

讲的很真挚,其实也是未来给大学生从事社会工作一个信心。

9个大学生一一发言,谈专业选择,谈职业认同,谈环境变量,收获了具体化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精华。

合影留念,站在红旗下举手宣誓,一个个愿望,愿都有收获。

6

刚到孙家楼的时候,惠大才老人就站在门口左手写他的日记。我给他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们想听你讲讲过去的故事。

对这个老人的事越多越感到沉淀的不仅是光阴了。到一号院他的住室里,给他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讲自己从四川参军到朝鲜战场红光满天的战争岁月。

他还会会说朝鲜话,早上好,思密达等等,让我感到更了不起的是他的乐观和坚持。尽管孤苦伶仃,但有志愿者来定期探访照顾,有人聆听分享,这是他最快乐的事了。

这几个大学生,坐在堆满生活用品,的房间里,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半。

7

下午去梅溪影城看《我不是药神》————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指人们出生、生长、生活、工作和老年环境,包括卫生系统。这些环境受到全球、国家和地方各级金钱、权力和资源分配状况制约,并受政策选择的影响。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是造成卫生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因素,导致本可避免的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不公平的健康差异。

这些概念,其实只考量一个问题,健康。

问题是健康到底是什么,原来的卫计委换成健康委了。这里面四个层次的问题我不一一复述,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四个方面才是真的健康。

这到底拷问了社会工作几个基本的伦理选择:

生与活的问题,如何生存,如何好好活着的问题。

命与运的问题,植根于某个基础条件,比如家庭出身,天然的贫富,这是命的问题,但偶然的机缘可能就是运的问题了。

价与值的问题,价格并不代表价值,但又是紧密关联的,同样的药物因为商业利益,置生命的最高价值与不顾,谈何健康,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情与法的问题。天理国法人情,是中国世事洞明的关键三点。而现实的困窘是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必须有这两条,底线是营救自己的最好良药。任何突破原则性和法律法规的做法,都必须制止。

我也为这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唏嘘不已,两度落泪的,不止我一人。

而现实是这样的问题在南阳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存在。譬如白血病、艾滋病等等存在就有信息不透明,关怀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去更多的宣传倡导,慢慢改变原本畸形的环节,健康发展。

余辉下,把孙家楼益博社会工作的资料和装备拿上,明天去县里调研。

愿每个生命都有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