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赵伟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赵伟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9月19日,雨,周三

按:宛城秋雨,缠缠绵绵,比牛毛要大一点,有时持续几天时间,阴四五道,这是南阳盆地特有的自然现象。这样,中州路梧桐树的叶子没有七一路的雪松和文化路的冬青看起来浓绿了,坐在梅溪河畔整理一下昨天的资料。窗外,笼罩着雾气的梅溪河面,浅浅的一点水,看起来干瘪,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这个城市最润泽的化妆品。

上午快十一点的时候,动身去孙家楼。我站在府衙门口,再次光临这个古城的经武门处环顾四周,青石路面上匆匆忙忙的人群和雨伞穿梭在城头。沿着民主街,这个曾经的察院街,留下了老南阳七分的样子和三分的神韵。在民主街曾经火星阁的位置,偶遇张建敏老人,她正在和一个推着婴儿车的熟人聊天。她是文正社区的老书记,再次相见,她已不能清晰的记住何时见过。提起老南阳,就猛地一下想起来了,说她们当家的就是在这个地方的派出所长。

又穿过和平街,沿西河坡东去,试图叫醒这个城市某些记忆与之相关联的人,一起爱这个城市。人们正在热烈的讨论着昨天老城改造的方案,隐约中对这片土地的爱,一说到拆迁,这个寂寞的护城河岸一起热闹起来。敲着西河坡路名牌下的铁门,找到了要找的老南阳赵伟。在护城河边,窄窄的红砖墙甬道,透过院墙看到护城河的石条,一条小花狗,赵伟和他的小儿子。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赵伟:

1

我叫赵伟,原来也叫过赵子敏,我是抗日结束后,1946年人。老根在山西洪洞县移民过来,我们是回族。我的父辈是做生意的,爷子辈做盐糖生意。

我的祖上赵熹,爷子辈就在南关吊桥北侧路西。夹道应着就是瓮城。小时候翻城墙,瓮城墙很窄,也不厚,没有主体城墙扎实厚。我的父亲赵成刚旧社会40年代在上海打工做小生意。

老城墙就在牛肉汤锅南门东马道。牛肉汤锅和小糖烟酒店之间。小糖烟酒这些房子都是解放后盖的。站在西河坡厕所里的位置能看到城墙的痕迹,基本的格局还在。城门楼位置在牛肉汤锅北侧,前一段拆的南门西马道北边老东风医院北山墙。南门西马道以南就是城墙。

2

我的母亲是灾民,就是逃荒要饭的灾民,是从叶县那边逃荒过来的。后面陈家就是在慢上坡处那一家,也是叶县逃荒过来的,我喊姨,在后面磨面。原来西河坡没几家人,解放前还有几家人。

解放后,这个郊区,瓮城和主体城墙后面,转弯处有个闻全胜,做木梳篦子。在闻全胜家往西住着一个姚老太太,再往西就是陈家磨坊,解放初期就这几家人,这是我亲眼看到的。这事,吕风林好这些东西,收集的多,也来问过我,还给我签字送了一本南阳拾古的书。

我们是在中日战争前父亲赚住前,从文正街衙门院附近搬过来的,后面还有个井,盖房子盖住了。原来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少,我父亲们弟兄三个,就卡住南关吊桥,南关吊桥南侧东西两边分别是我二爹、三爹宅子,护城河对岸是我亲堂叔伯。

3

我在南阳市五完小上学,五小占着庙院,叫高神观,是个道观。那时高松樵驻军南阳,抗日战争为这事,要强行拆迁。我父亲母亲到文正街衙门院告过状,因为算是为战时服务,最后也扒了。

五完小后面有个老槐树,低年级办公室还是原来的古建筑,就是后来没有神胎。1958年灭四害。那时十一二岁。攀住老槐树,骑到屋脊上,摆个小红旗,害怕小虫就是麻雀往上落,一下给他撵瘫,不让它落地,就使死了。那时候除四害,现在叫保护野生动物。

汉冶村遗址那边,为了消灭苍蝇,去挖虫卵。用小铲子刮刮,那是一大片大粪场积肥。后来发现是个汉代冶铁遗址。我们也参与发掘,都像考古一样,用个小铲子在一个方块里刮,那边都算出城了,在北关城门外。

大跃进大炼钢铁,三面红旗时期,我上初中,在四中上学,原来叫七中,原来还有个女子中学。南阳旧社会最大的钱庄叫鲁文选,闺女鲁荣兰是我们俄语老师,那时候跟老大哥关系好都学俄语,盖房子,学校课程也是学那边的。

4

1961年毕业,那一年我第一回吃二两粮票买的油烙馍,那是天下第一美味。那是困难过渡时期。母亲早晨起来顺祝着解放路往北,在原南阳饭店排队买的,那时候生活正困难。那时候我们也没吃食堂,我们是少数民族,家里也没什么收入。

大办钢铁那几年,那时候学校领着到处收废铜烂铁,把门上、箱子、柜子的铜铁都撬掉。向秀丽时期,四中那条街还没有打通,最西边公安处西边还不通。路中心高差那一家门口有个大椿树,月亮头,我们几个人锯了一半,屋里人出来了,第二次关住门。我们一气锯掉抬到四中操场的高炉炼铁,用柴禾烧。

印象最深的是勇家夹道,在烟厂路北,正应住全部是老百姓,那时候,烟厂有个小高炉。一个海报在南阳电影院门口的宣传栏里,两个小孩用竹筒吹着炼铁里。

有一段下乡去支援农村深翻土地,住在七里园,分到生产队,住在牛屋里,白天曳犁,一个同学扶着,一个拉。那一年刚发行《林海雪原》。南阳市第一任粮食局局长,是随军南下干部,他的儿子我们一起弄到一本,打着手电看林海雪原,两天都看完了。

5

修南阳到漯河小铁路,抬大框,用荆条编撮箕抬土,当时在七里园李华庄,那时候李华庄是农科所。我们拉粮食,跑到离瓦店比较紧的岳庙,那时农村都是铁轱辘车,我们换了一个胶轱辘胎,中间还种过水稻,割过水稻。到农村扫干红薯叶回来蒸蒸吃,还做过恶水人造肉,那时候饿极了,见人拿着馍,呸呸两口,夺上就跑。

到后来日子就好一些了。我十七岁上班,到地建公司当保管,那时候叫南阳专员公署建筑安装公司当保管。那时候小,个子高瘦。1962 年农校停办,那时候地区百货在建设路与工业路口,就是收料、量方,那时候建材紧张,拾砖渣做三合土。

咱主要是写大字报。1968年在南阳市体育场开会,内部不对码号就斗开了,那时候在市一中就在工农路北门那里,对着武斗过,有个人说,你要往前走一步,叫你媳妇变寡妇。1975年调到组建的日用化工厂,唐山大地震。厂长是小市政协办公室主任,送伤员,搞厂里基建。那时候叫红五类,政审后也参加组织。

刘天印是我们老邻居,他的父亲是个老绅士,也是商会的头面人物。我们是一个年代的人。天印是个悟性极高的人,王冕学画知道吧,他就是王冕。后来商业不行了,困难的很,靠拾柴火。

那时候家训严啊。每家都要遵循圣训,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老少无欺。母亲总说,不欺不哄,非礼勿动。常常讲,在家不打人,出门人不打。刘天印是独子,我也是独子。

6

南阳老城的业余生活,小的时候是听说书。就在中州路往市场街往东那一缕东头就是说书场。闸口南门北侧挨着护城河。有一个姓陈的是说唱团的。郑老五是说书的,姓陈的专业些。这里面还有个姓魏的老头,岁数比较大,拿着两个铜叶子,一个鼓。从小西关出来说书场,《岳飞传》鼓词,是伴唱半说。学拉胡戏,也没谱,跟着个调拉。

我家东边连家茶馆,那时候一壶茶二分钱,用铜壶保温桶提茶。连家茶馆后面也有说书的,是弹三弦唱大调曲,带着瓜皮帽。那时记忆犹新的一句是:那一年日本鬼子进中原烧杀抢掠,后来打败日本太平年,那个大调曲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你说老南阳啊,还是那个样子,人民路以东,老汽车站以西,建设路以南,就是九里十三步。那时候有什么活动都到人民路,人民路高级,宽呐。原来新华路没有扩宽,在新华后街拐了个弯,西关大街。金汉丰北,宽窄保留了一部分,应住南阳县法院,五道庙,往卧佛寺。

那时候,城隍庙在二小东隔墙,现在新华办事处。原粮食局局长办公室主任门口,是原来东马场,还有一个在烟厂家属院马车场。抢老魔,也叫捉迷藏,那时能跑全城。南关城门1958年拆了。1971年以前,粗细粮搭配,半桶食用油,我们是回民,增加了一两。

我的印象里,那时候没有红砖混凝土建筑。东马道的石板路印象最深了,那两道车辙。那时候铁轱辘,独轮车,走一道两道壕,水滴石穿,压的时间长了。南关码头有个搬运站,车轱辘外面镶铁皮大钉,用着手推车,推车扛包子,俗称撅子或干撅子。粘带放在腰里脖子提着车往前走。都说,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沟扭里活。

7

荷花广场,原来一个小水寨门,从唐河、新野过来的船,从路西过来茶馆,上来就是码头。现在的琉璃桥那边河往南赶了,原来也是个码头,顺着解放广场北侧。这两年拆的多改造的也多,没有人统一管,谁想咋盖谁咋盖,没有个尺度。那时候西辕门,还有火星阁。火星阁里的神胎下面有机关,无恶不作求火神爷保护,呼一下,有个铁链子挂到跪拜人的脖子上。

那时候,有个满期遗老叫陈秀德,住在一个三尺小巷道里,留个齐耳长发,戴个瓜皮帽,头上顶个毛巾,卖颜色,就是涂料。那时候叫染坊有三个。后来印染社变成雨布社,又变成油漆厂。我在印染坊里挑过布,染房在解放南路,太古糖烟酒公司,是英国人开的南侧,原来是个瓦房,有个高柜子。收布老头的儿子就在街头住着。

8

古宛城改造是好事,但是我们是老南阳,有感情。恢复原来的面貌可以,就想农村危房改造一样,给一个样式,给点补助。我每天都在看着这个城市,府衙改造我天天去。府衙的影背,是内乡泥人张塑的,塑的真真白白八字形,那叫贪,人们臆想的一种动物。

上边拿出一个总体规划,统一图纸,比葫芦画瓢,原貌恢复,仿古建筑自己去搞。城门恢复可以宽度不变。原来解放路的城墙的地基都在,我们院墙底下都是护城河的石条,那东马道底下肯定也是石条。南城门是单挑檐,东门是两层挑檐。

要保持一些历史街区,从衙门院到三眼井都要保存的都怪好。T字口到吉庆巷也没怎么变。还有个人民相室也拆了。南关有个剧团陈明坤的女儿陈华娇是个名角,原来照片在人民相室橱窗放着。

你们做的是好事,把这些事记录下来,这是最朴素的记忆,没有掺杂,历史就是这样,你走一遍,他走一遍,我走一遍,就像白河水一样,汇入汉水长江。

【后记】

一石激起千层浪。前天的南阳古宛城生态保护座谈会,专家、学者、“老南阳”坐在一起聊聊心里话——复兴古宛城说出“我”所想。这是一封写给古宛城的情书,体现了灵魂深处爱南阳、护古城的情结。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当城市老了,它会庇护这个城市,让他们曾经走过的路,给予我们信心和参考。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赵伟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9月19日,雨,周三

按:宛城秋雨,缠缠绵绵,比牛毛要大一点,有时持续几天时间,阴四五道,这是南阳盆地特有的自然现象。这样,中州路梧桐树的叶子没有七一路的雪松和文化路的冬青看起来浓绿了,坐在梅溪河畔整理一下昨天的资料。窗外,笼罩着雾气的梅溪河面,浅浅的一点水,看起来干瘪,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这个城市最润泽的化妆品。

上午快十一点的时候,动身去孙家楼。我站在府衙门口,再次光临这个古城的经武门处环顾四周,青石路面上匆匆忙忙的人群和雨伞穿梭在城头。沿着民主街,这个曾经的察院街,留下了老南阳七分的样子和三分的神韵。在民主街曾经火星阁的位置,偶遇张建敏老人,她正在和一个推着婴儿车的熟人聊天。她是文正社区的老书记,再次相见,她已不能清晰的记住何时见过。提起老南阳,就猛地一下想起来了,说她们当家的就是在这个地方的派出所长。

又穿过和平街,沿西河坡东去,试图叫醒这个城市某些记忆与之相关联的人,一起爱这个城市。人们正在热烈的讨论着昨天老城改造的方案,隐约中对这片土地的爱,一说到拆迁,这个寂寞的护城河岸一起热闹起来。敲着西河坡路名牌下的铁门,找到了要找的老南阳赵伟。在护城河边,窄窄的红砖墙甬道,透过院墙看到护城河的石条,一条小花狗,赵伟和他的小儿子。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赵伟:

1

我叫赵伟,原来也叫过赵子敏,我是抗日结束后,1946年人。老根在山西洪洞县移民过来,我们是回族。我的父辈是做生意的,爷子辈做盐糖生意。

我的祖上赵熹,爷子辈就在南关吊桥北侧路西。夹道应着就是瓮城。小时候翻城墙,瓮城墙很窄,也不厚,没有主体城墙扎实厚。我的父亲赵成刚旧社会40年代在上海打工做小生意。

老城墙就在牛肉汤锅南门东马道。牛肉汤锅和小糖烟酒店之间。小糖烟酒这些房子都是解放后盖的。站在西河坡厕所里的位置能看到城墙的痕迹,基本的格局还在。城门楼位置在牛肉汤锅北侧,前一段拆的南门西马道北边老东风医院北山墙。南门西马道以南就是城墙。

2

我的母亲是灾民,就是逃荒要饭的灾民,是从叶县那边逃荒过来的。后面陈家就是在慢上坡处那一家,也是叶县逃荒过来的,我喊姨,在后面磨面。原来西河坡没几家人,解放前还有几家人。

解放后,这个郊区,瓮城和主体城墙后面,转弯处有个闻全胜,做木梳篦子。在闻全胜家往西住着一个姚老太太,再往西就是陈家磨坊,解放初期就这几家人,这是我亲眼看到的。这事,吕风林好这些东西,收集的多,也来问过我,还给我签字送了一本南阳拾古的书。

我们是在中日战争前父亲赚住前,从文正街衙门院附近搬过来的,后面还有个井,盖房子盖住了。原来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少,我父亲们弟兄三个,就卡住南关吊桥,南关吊桥南侧东西两边分别是我二爹、三爹宅子,护城河对岸是我亲堂叔伯。

3

我在南阳市五完小上学,五小占着庙院,叫高神观,是个道观。那时高松樵驻军南阳,抗日战争为这事,要强行拆迁。我父亲母亲到文正街衙门院告过状,因为算是为战时服务,最后也扒了。

五完小后面有个老槐树,低年级办公室还是原来的古建筑,就是后来没有神胎。1958年灭四害。那时十一二岁。攀住老槐树,骑到屋脊上,摆个小红旗,害怕小虫就是麻雀往上落,一下给他撵瘫,不让它落地,就使死了。那时候除四害,现在叫保护野生动物。

汉冶村遗址那边,为了消灭苍蝇,去挖虫卵。用小铲子刮刮,那是一大片大粪场积肥。后来发现是个汉代冶铁遗址。我们也参与发掘,都像考古一样,用个小铲子在一个方块里刮,那边都算出城了,在北关城门外。

大跃进大炼钢铁,三面红旗时期,我上初中,在四中上学,原来叫七中,原来还有个女子中学。南阳旧社会最大的钱庄叫鲁文选,闺女鲁荣兰是我们俄语老师,那时候跟老大哥关系好都学俄语,盖房子,学校课程也是学那边的。

4

1961年毕业,那一年我第一回吃二两粮票买的油烙馍,那是天下第一美味。那是困难过渡时期。母亲早晨起来顺祝着解放路往北,在原南阳饭店排队买的,那时候生活正困难。那时候我们也没吃食堂,我们是少数民族,家里也没什么收入。

大办钢铁那几年,那时候学校领着到处收废铜烂铁,把门上、箱子、柜子的铜铁都撬掉。向秀丽时期,四中那条街还没有打通,最西边公安处西边还不通。路中心高差那一家门口有个大椿树,月亮头,我们几个人锯了一半,屋里人出来了,第二次关住门。我们一气锯掉抬到四中操场的高炉炼铁,用柴禾烧。

印象最深的是勇家夹道,在烟厂路北,正应住全部是老百姓,那时候,烟厂有个小高炉。一个海报在南阳电影院门口的宣传栏里,两个小孩用竹筒吹着炼铁里。

有一段下乡去支援农村深翻土地,住在七里园,分到生产队,住在牛屋里,白天曳犁,一个同学扶着,一个拉。那一年刚发行《林海雪原》。南阳市第一任粮食局局长,是随军南下干部,他的儿子我们一起弄到一本,打着手电看林海雪原,两天都看完了。

5

修南阳到漯河小铁路,抬大框,用荆条编撮箕抬土,当时在七里园李华庄,那时候李华庄是农科所。我们拉粮食,跑到离瓦店比较紧的岳庙,那时农村都是铁轱辘车,我们换了一个胶轱辘胎,中间还种过水稻,割过水稻。到农村扫干红薯叶回来蒸蒸吃,还做过恶水人造肉,那时候饿极了,见人拿着馍,呸呸两口,夺上就跑。

到后来日子就好一些了。我十七岁上班,到地建公司当保管,那时候叫南阳专员公署建筑安装公司当保管。那时候小,个子高瘦。1962 年农校停办,那时候地区百货在建设路与工业路口,就是收料、量方,那时候建材紧张,拾砖渣做三合土。

咱主要是写大字报。1968年在南阳市体育场开会,内部不对码号就斗开了,那时候在市一中就在工农路北门那里,对着武斗过,有个人说,你要往前走一步,叫你媳妇变寡妇。1975年调到组建的日用化工厂,唐山大地震。厂长是小市政协办公室主任,送伤员,搞厂里基建。那时候叫红五类,政审后也参加组织。

刘天印是我们老邻居,他的父亲是个老绅士,也是商会的头面人物。我们是一个年代的人。天印是个悟性极高的人,王冕学画知道吧,他就是王冕。后来商业不行了,困难的很,靠拾柴火。

那时候家训严啊。每家都要遵循圣训,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老少无欺。母亲总说,不欺不哄,非礼勿动。常常讲,在家不打人,出门人不打。刘天印是独子,我也是独子。

6

南阳老城的业余生活,小的时候是听说书。就在中州路往市场街往东那一缕东头就是说书场。闸口南门北侧挨着护城河。有一个姓陈的是说唱团的。郑老五是说书的,姓陈的专业些。这里面还有个姓魏的老头,岁数比较大,拿着两个铜叶子,一个鼓。从小西关出来说书场,《岳飞传》鼓词,是伴唱半说。学拉胡戏,也没谱,跟着个调拉。

我家东边连家茶馆,那时候一壶茶二分钱,用铜壶保温桶提茶。连家茶馆后面也有说书的,是弹三弦唱大调曲,带着瓜皮帽。那时记忆犹新的一句是:那一年日本鬼子进中原烧杀抢掠,后来打败日本太平年,那个大调曲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你说老南阳啊,还是那个样子,人民路以东,老汽车站以西,建设路以南,就是九里十三步。那时候有什么活动都到人民路,人民路高级,宽呐。原来新华路没有扩宽,在新华后街拐了个弯,西关大街。金汉丰北,宽窄保留了一部分,应住南阳县法院,五道庙,往卧佛寺。

那时候,城隍庙在二小东隔墙,现在新华办事处。原粮食局局长办公室主任门口,是原来东马场,还有一个在烟厂家属院马车场。抢老魔,也叫捉迷藏,那时能跑全城。南关城门1958年拆了。1971年以前,粗细粮搭配,半桶食用油,我们是回民,增加了一两。

我的印象里,那时候没有红砖混凝土建筑。东马道的石板路印象最深了,那两道车辙。那时候铁轱辘,独轮车,走一道两道壕,水滴石穿,压的时间长了。南关码头有个搬运站,车轱辘外面镶铁皮大钉,用着手推车,推车扛包子,俗称撅子或干撅子。粘带放在腰里脖子提着车往前走。都说,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沟扭里活。

7

荷花广场,原来一个小水寨门,从唐河、新野过来的船,从路西过来茶馆,上来就是码头。现在的琉璃桥那边河往南赶了,原来也是个码头,顺着解放广场北侧。这两年拆的多改造的也多,没有人统一管,谁想咋盖谁咋盖,没有个尺度。那时候西辕门,还有火星阁。火星阁里的神胎下面有机关,无恶不作求火神爷保护,呼一下,有个铁链子挂到跪拜人的脖子上。

那时候,有个满期遗老叫陈秀德,住在一个三尺小巷道里,留个齐耳长发,戴个瓜皮帽,头上顶个毛巾,卖颜色,就是涂料。那时候叫染坊有三个。后来印染社变成雨布社,又变成油漆厂。我在印染坊里挑过布,染房在解放南路,太古糖烟酒公司,是英国人开的南侧,原来是个瓦房,有个高柜子。收布老头的儿子就在街头住着。

8

古宛城改造是好事,但是我们是老南阳,有感情。恢复原来的面貌可以,就想农村危房改造一样,给一个样式,给点补助。我每天都在看着这个城市,府衙改造我天天去。府衙的影背,是内乡泥人张塑的,塑的真真白白八字形,那叫贪,人们臆想的一种动物。

上边拿出一个总体规划,统一图纸,比葫芦画瓢,原貌恢复,仿古建筑自己去搞。城门恢复可以宽度不变。原来解放路的城墙的地基都在,我们院墙底下都是护城河的石条,那东马道底下肯定也是石条。南城门是单挑檐,东门是两层挑檐。

要保持一些历史街区,从衙门院到三眼井都要保存的都怪好。T字口到吉庆巷也没怎么变。还有个人民相室也拆了。南关有个剧团陈明坤的女儿陈华娇是个名角,原来照片在人民相室橱窗放着。

你们做的是好事,把这些事记录下来,这是最朴素的记忆,没有掺杂,历史就是这样,你走一遍,他走一遍,我走一遍,就像白河水一样,汇入汉水长江。

【后记】

一石激起千层浪。前天的南阳古宛城生态保护座谈会,专家、学者、“老南阳”坐在一起聊聊心里话——复兴古宛城说出“我”所想。这是一封写给古宛城的情书,体现了灵魂深处爱南阳、护古城的情结。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当城市老了,它会庇护这个城市,让他们曾经走过的路,给予我们信心和参考。

改变是常态,而历史就不会改变了,所以我们想做什么,实现目标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譬如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这既是是地名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把老年社会工作工作、老旧社区漫步探访、古宛城保护利用、城市记忆生命故事讲述都揉进去,做的一个东西,刚开始,还没有成果,边走边看,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沉闷中有热情更有力量。

谁的古城,谁作主。这是一个人民的城市,必须尊重城市主人翁,更多的听取不同的声音,凝聚更多的智慧,激发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内生动力,让一切有利于城市保护的思想、理论、实践和经验能量迸发出来,就像在护城河的桥边西侧路北的这处老宅,植根沃土,才能蓬勃发展。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谁的古城,谁作主。这是一个人民的城市,必须尊重城市主人翁,更多的听取不同的声音,凝聚更多的智慧,激发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内生动力,让一切有利于城市保护的思想、理论、实践和经验能量迸发出来,就像在护城河的桥边西侧路北的这处老宅,植根沃土,才能蓬勃发展。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