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见南阳之廿三|我们的辰州堂,我们的南阳城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玉见南阳之廿三|我们的辰州堂,我们的南阳城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9年9月27日,晴,周五

大家好,我是你的老朋友王玉。很高兴我们又在玉见南阳节目里相遇。玉见南阳,所遇所见皆为良师 。离十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在以各种艺术形式表达着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从独山之巅到白河两岸,总是我们心潮澎湃。我们纪念,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周,我们行走在南阳,继续重走解放路,奋进新南阳。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当我们再次相聚,人数更多,参与面更广,也更震撼,让我们对南阳城市的理解,对从1840——2019年这些时间跨度的南阳,让人们重新理解更多,每一个在历史当下的南阳人试图叫醒这些事,既让是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老南阳,人生场域也不过尔尔,没有更多的接触走进亲历,很少有可以看得见的存在。而偶遇的辰州堂宋纪生,解放路讲述的罗金梅、杨兆魁,还有在街头遇到的老人勇师傅、徐聚德,每一个南阳人都不一般,都有一段与这个城市一起起伏跌宕的人生。我们也在卧龙岗纪念诸葛亮诞辰1785年,举行了祭祀庆典,坐在武侯祠里,一群文保专家学者和志愿者讨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确切例证,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感慨南阳还有这么多热爱城市记忆的人,老中青都有啊!

这一周,我们聊聊辰州堂。

我无数次走过这条街。可能有人问,辰州堂是个什么鬼?新华东路南侧解放路与东马道之间,一个小夹道,路名牌子上写着辰州堂,再往南有一座老盐(员)店。如果你问到老南阳, 辰州不是湖南的地名吗?他们会说对啊,就是当时南阳做生意的湖南人比较多,所以地名才叫辰州堂咯!“老盐(员)店是干嘛的?”它本来是清朝、民国时期用来接待外地官员的地方(难道是老爷、大员兼称“老员”吗)?“盐”、“员”谐音,时间久了,就成“盐店”了。

关于辰州堂的来历,网络上也有一些介绍。南阳文博学者吕风林老师写过《南阳辰州堂》一文介绍辰州堂,南阳日报李萍老师曾曾多次走访讲述辰州堂的来历。辰州堂建筑平面呈天井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尚存。据说明朝洪武年间,一位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商人来南阳经商,看到南阳民风淳厚,交通便利,市场繁荣,便想在南阳立足发展。有一天他上街闲走,见这巷内有座娘娘庙破旧不堪,为取得南阳百姓好感,就故意说他在辰州家乡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位老婆婆声称是南阳城东的送子娘娘,她的庙已破旧倒塌,嘱托他把庙修好,能保佑他生意兴隆。后来这位辰州商人果然出资按照辰州娘娘堂的建筑风格重修这座娘娘庙。因这座娘娘庙是辰州商人按辰州娘娘堂的建筑规格修建的,所以南阳人就命名为辰州堂。

街道往往因为人而兴盛。南阳城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人们勤奋,还乐此不疲的做一些别人很难骐骥的事,那就是一张脸谱画到极致,就很不容易。画一个脸谱容易,画一千个脸谱就不太容易了,而把每一张脸谱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那就是一个专家级的人物。为什么说到脸谱,因为从联合街辰州堂口一直到辰州堂旧址全部是脸谱。而在辰州堂口,就会注意一个叫宋纪生的老师撰写辰州堂的简介和他的脸谱艺术。

橱窗介绍说,辰州堂是以此街有处房子叫辰州堂而定名,是南阳老城区的古老地名。据说是明朝洪武年间有湖南源陵县商人扩建而成,源陵县原名辰州,故名辰州堂。初建成时是湖南会馆用,立有关帝庙和送子观音牌位。供人求财求子许愿还愿。也是外籍人事发迹后得到人们赞誉而标名。1928年冯玉祥主政河南时,通令全省将此类会所全部改为教育用地办学校学堂,初为省立女子中学校舍,后改为小学。解放后也办过学校。为了便于学校管理与民产进行置换,现在辰州堂已经改建,留下来名字。

现在辰州堂夹道一百幅京剧脸谱小巷,则是一大风景,一边是老盐店,一边是辰州堂,在现在还有京剧脸谱艺术的亲润,似乎也是一种乐趣。据现在的辰州堂旧址的主人宋纪生老师说,是改革开放落实政策由南阳市四中用辰州堂置换了他们原在四中院里的老宅子。我曾跟宋纪生老人看到辰州堂的三间东厢房还在,只是上面盖着兰铁皮,不然风吹日晒,在加上漏雨,很容易破损。上周五,我们去,这里租给一个新华路上卖菜合店用了。至于那些辰州堂扒下来的老石构件,一部分送给武侯祠和博物馆,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修建的时候也拉了两车。

经常坐在联合街与新生街四中门口的黄文聚老人早年在南阳讨饭为生留在南阳,他清楚的记得辰州堂原来有个三娘教子,现在还剩三间房,原来是个庙后来也改成学校,城墙根卖肉卖浆的多,那时候这边还有个三教堂。

依然每天在闫天喜饺子馆门口的八十六岁张富林老人,老家是开封尉氏县人,1938年淹老日,扒黄河把人都撵走了。跟淅川移民一样,我们迁到邓县林扒。民国三十一年年成,那一年绝收,收的很少,没饭吃了就跑着要饭,跟他叔一起。叔叔当小工的,我小就跟着吃饭。后来就经常在新华街当铺后门辰州堂附近拾柴火。

与新中国同岁1949年生的原天冠集团副总读杜发全,小的时候就在辰州堂出生。辰州堂我见过,是南边进,四中,过去老二中,拐弯处有个庙。三十多年没过去,四中到新华街那一段,小名叫当铺后。原来穆桂英的穆家开的当铺后。原来是白糖公司,前身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构。五几年百货公司在那。两边是瓦房,西边是当铺,两层木楼,哪一年扒了也不知道。1954年搬出来。

辰州堂,一个别样的名字。还有对面的老盐店,也叫老员店,是那些即将离人的要员休息的地方,原来也叫老盐店公馆,修葺一新的老盐店,还有三四间附属瓦房依然静静的矗立在辰州堂夹道里。老盐店,原来规制不小,在清代时南阳县衙房子维修,曾经暂挪到这里办公,再后来它也曾成为南阳女中的一部分。过去县衙官员或衙役退休后,一般会告老还乡,部分未归乡的便安排到这里居住,故称老员店。

这里问什么会是一个拐弯的街。宋纪生老人告诉我,原来辰州堂门口是一个空场子,那是人们祭祀或者赶庙会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但是现在人们见缝插针都全部盖成房子了,路就剩了那么窄窄的一绺。这就给我们解释清楚了南阳现在的样子,原本的公共空间来回挤占,已经只留下最紧要的部分了。南阳老城原来大大小小的庙宇之多,后来又改成教育教学机构,历史发展,滚滚红尘,留下来的名字已经弥足珍贵了。

我早晨从辰州堂过,用了两分钟,又重新审视了这个街道,在城市的一隅。一个公益伙伴联系问我,南阳的中轴线在哪里?以前都说是人民路,后来又有说仲景路,好像官方没什么说法。我说应该和平街,原来叫王府街,就是王府饭店对门那条街,正对们的影背挪到卧龙岗武侯祠了。中轴线往往是一个城市钟鼓楼所在地地方,中轴线作为一座城市规划核心,一个地方文明与文化传统的重要见证,被称为是“活态遗产”。其所体现的,是我们关于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集成。今天,我们看到南阳明清,甚至是民国建筑多是以一条中轴线来布局,一个房子也有一个中轴线,只是根据这个地方的小环境在确定一个中轴线,来回转寰。无意,和平街居南北之中,因为城市的圆心在哪里,所有的记述和地名的衍生都与此有关,所以我们还需要重新讨论审视。

后天,我们将开展一次暖阳伙伴志愿服务培训,更多的引导人们去走进儿童福利院,讲述与儿童福利院儿童和服务福利院保育员服务过程,哪怕只是一句暖心的话,未来能够感动自己的事,也许就是这句话。每一次。在这里我都会被一些事情感动,我们希行走的益博社会工作,更多的给人改变,发现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内心深处的成长,更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小流成江河,聚沙成塔,微公益成就更多更好的自己。

马上就要国庆节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都沉浸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里,歌唱者,舞蹈着,纪念着,描绘着。9月30日由南阳市老龄委主办,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协办的南阳市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也要举办。南阳益博讲在活动现场展示为老服务的成效。

当然,作为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讲继续开展新中国新南阳70年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南阳城市探索计划第三期、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孙家楼讲习所、孙家楼夜话等活动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南阳,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原来我们的南阳如此美好。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益博社会工作。

祝大家周末愉快!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