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路走来 | 中文系历史及系址变迁

 三合堂小伙计 2020-09-15

中文系的历史变迁

1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898-1910)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在师范馆即有“中文”、“文学”科目,但并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

1910年3月31日分科大学开办,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教学建制中的一个,这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学科。

2

四公主府(1910-1918)

1910年“中国文学门”作为独立的建制成立之时,整个分科大学都设在马神庙,原乾隆皇帝四公主府。此处即是老北大二院,是北大中文系的诞生地。

3

沙滩红楼(1918-1937)

红楼建成于1918年8月,建成后用作文科教室和办公室,在1918-1952年期间,一直作为北大的本部,也是文学院的所在地,中文系也一直以此为“家”。

1919年废门改系,中国文学门改为国文系,实行选科制;1925年又实施分类专修制,分“语言文字”、“文学”与“整理国故”等三大类科目,即后来三个专业的滥觞。

4

西南联大(1937-1946)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南迁,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长沙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北大与清华原有的国文系合并为联大国文系。

八年联大生活是中文系史上最辉煌的岁月之一,此时虽然时局动荡、条件艰苦,但联大国文系大师云集,学术氛围浓郁,师生勤勉治学,硕果累累。

5

燕京大学文史楼(1952-1966)

1952年院校调整,清华大学国文系、燕京大学国文系和新闻系与北大国文系合并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此后又相继设立汉语专业、古典文献学专业,至此形成了文学、汉语、古文献三个专业鼎立的局面。

中文系随学校迁到原燕京大学旧址燕园,在文史楼办公。院系调整后的北大中文系集合了原北大、清华、燕京的师资,人才济济,大师云集,文史楼也就称得上是五、六十年代全国一流文史学者的“杏坛”。

6

燕园32楼(1966-1978)

1966年文革爆发后,中文系曾在静园二院短暂栖居;文革结束前几年又搬到32楼。

7

静园五院(1978-2013)

1978年,中文系迁入静园五院,从此便开始了35年的光阴。静园五院,也因此成为几代中文人精神的栖居地。2010年,也正是在五院,中文系迎来了历史性的百年华诞。

8

人文学苑(2013- )

2013年中文系乔迁新址,搬至未名湖北侧的人文学苑6号楼。改变的是更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和更便利舒适的办公环境,不变的是中文系承载的历史和中文人永恒的坚守。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