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为了付出与欣赏

 名师说 2020-09-15

“不快乐的妈妈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成功的父母就要活出孩子钦佩或喜爱的样子。”

“孩子为什么说了不听,说了不应?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了吗?你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吗?你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了吗?”

“乖孩子,伤最重。”

问题行为是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问题都有他背后的人性和需求。

这些问题掷地有声、发人深省,每一个都直击家长的内心,让大家在欢笑的同时突然陷入沉思。

12月12日夜晚,气温骤降,福田保税区外国语小学教学楼四楼电教室里却座无虚席,面对两三百位学生家长,深圳市、福田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福田中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李元琳开启了一场《说得比唱得好听——浅谈亲子沟通》讲座。

作为深圳市“我最喜爱的班主任”、福田“十佳”班主任,兼职督学,因为心直口快的爽朗性格,李元琳老师有“麻辣班主任”的美称。同时,她也是一位00后高一孩子的妈妈。

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研究很多年,接触了无数孩子的案例。李元琳发现,很多问题孩子的根源其实在于家长从小一味宠爱的不良教养方式。

刚刚发生在湖南沅江市12岁的男生砍死自己母亲的残忍事件,以及此前北大“完美”学生杀害母亲等等,莫不如此。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现了问题一定是系统出了问题。然而面对家庭教育里最常出现的问题,很多父母却不知所措。

小时候一味宠溺,青春期后一味指责

“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玩手机,不进一步思考,孩子为什么玩手机,问题出在哪里。这是一个初一就不想上学的孩子。所以我常常说,孩子不出问题,父母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李元琳说。

“心理问题具有滞后性,青春期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童年。”在孩子童年时制定规矩是很有必要的,一味地妥协只会惯纵孩子,小时候要一颗糖、一本书、五元钱,长大了要手机、电脑、甚至离家出走,规则要从小制定与遵守,长大了再教就来不及了。

今年12月2日,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某因不满母亲教管严格,持刀将母亲杀害。这样的案例让人警醒,是什么让一个12岁的孩子起了杀心,并在杀人后说道:“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我们可以想象到,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巨大问题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青春期的孩子,你千万不要跟他硬来,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李元琳说,还没到青春期时,你对孩子一味地宠爱,后面就一味地指责。这样是不行的。而吴某恰好就是这样的。他小时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对他非常溺爱。要零花钱,抽烟,打游戏,身上沾染了很多恶习,而且对爷爷和外公的管教不理不睬,甚至动手打人。以至于母亲回来与他同住发现他身上这么多毛病想管管时,却为时已晚。

所以,最后弄到无法收拾的局面是谁造成的?还是家庭。据说,即使是吴某小时有一次被面包车撞伤头部,造成脑震荡,在外打工的父母都没有回来看看。

青春期,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转折点,但很多父母无法做到理性对待。孩子受的家庭影响远大于其他环境。其实,每个孩子对父母都是无限忠诚的。为了忠诚,所以产生了诸多独特的应对方式,甚至是偏差的行为。

不要因为另一半的错误影响孩子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做的,离异的夫妻同样要承担责任。夫妻之间无论发生了什么,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因为孩子是有他自己的判断能力的。

孩子会觉得“她是我的妈妈,他是我的爸爸,妈妈说爸爸不好,爸爸说妈妈不好,那我到底好不好呢?”所以,哪怕夫妻之间有矛盾,也一定要对孩子说:“宝贝,爸爸/妈妈最近情绪不好,我们要理解他/她。”

父母的负面情绪会深刻影响到孩子。李元琳所带的班级中有个女孩曾出现厌学倾向,随后找来了她的妈妈,没聊多久,妈妈便哭喊着:“我命苦啊!我就怕离婚对她有影响,结果她还是这样了。”

李元琳让她反思,是不是经常对女儿抱怨婚姻上的事情,果不其然。李元琳耐心指导母亲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母女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缓和。

经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往往是第一年,悲观的情绪会影响孩子,打乱了孩子的生活。孩子是父母关系的创可贴。有爱的父母才能教出有爱的孩子,夫妻之间的事情不能波及到孩子,请让孩子相信,他是被爱包围的。

你真的懂孩子吗?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孩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他是在用自己出格的行为在告诉你他的主张。青春期的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那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尊重,父母喜欢评价和指责,孩子用所作所为与父母对话,就看父母能不能看得懂听得懂。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心理需求,父母与孩子之间更需要尊重。“当孩子想跟你交流时你是否给予足够的尊重?”有学生向李元琳老师吐槽:“我那天放学在家很忙,我爸非要我下楼拿快递,他却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何为尊重?孩子的事就不算正事吗?

成功的父母应该活出孩子钦佩和喜爱的样子,而不是一味让孩子活出父母喜爱的模样。“凡是亲子关系比较好的,孩子是不会不听家长的话,总玩手机的”。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你真的懂孩子吗?李元琳举了个例子——

一位妈妈想要带孩子去超市,孩子却死活不想去,妈妈着急地说:“走啊,超市里有好玩的、好吃的。”孩子还是不想去,但结果拗不过妈妈还是被带去了。

最后当妈妈蹲下和孩子说话时才发现,从孩子的高度看过去,她能看到得全是大人的腿,根本就没有乐趣可言。

这就是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父母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杀害母亲谢天琴的北大学生吴谢宇的例子至今让人唏嘘不已。从童年时代起,吴谢宇就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强大自律性,放学后,他很少与周围孩子进行一些无聊的游戏,而是立刻回家做作业。老师称他为“天才”,很难的内容他看一遍就会了,简直没道理可讲。就是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北大男生精心策划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一个童年几乎从来没有经历过顽皮、淘气、放纵时光的人是可怕的。

“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是可怕的,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李元琳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不停地对孩子发火,好像孩子做什么都不对,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不自信的表现。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犯错,需要在生活情境中遇到矛盾,在其中体会到认知失衡,失衡后才会去思考对错。另外,孩子之间有矛盾并不可怕,有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倾听。面对孩子的违规,父母应该做到温柔而坚定。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自己,父母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一个一两岁的孩子正准备学说话,支支吾吾地想说“水”字,话还没说出口,奶奶立马反应过来:“想喝水是吧?来,给你!”这就是现在中国孩子成长的环境,当我们抱怨四岁的孩子还不说话或是说的慢说不清楚,你有没有给过他开口的机会,有没有耐心地听他讲话?

猜猜父母最喜欢说哪些话?
这些话背后又有哪些潜台词?

李元琳老师一一列举出来并给予分析,并给出正确的处理方式。这些内容无不直击家长内心,让现场的家长们一边掩嘴而笑一边拍照记录。

1

快,快,快!

来,妈妈来帮你,看你慢吞吞的我着急。

潜台词:你咋啥都做不好,这么慢,让我来,你不行。

分析:说了几个月,有用吗?(家长们一阵无奈地笑。)慢慢地,孩子对自己做成一件事的预期降低,即自我效应感降低,孩子做事时父母的批评指责相当多,怎么都看不惯。

父母喜欢催促孩子做事,嫌弃孩子做的不好,其实孩子们的时间观念与大人是不同的,甚至他们对于时间没有感觉,父母可以用沙漏让孩子认知时间。尊重孩子的节奏、认可鼓励孩子的行动、让孩子亲历错过时间的后果、培养时间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比如先计时、再分步,最后鼓励)。

父母可以这样说:

准备好了吗,背上小书包,穿好鞋,我们五分钟后出发,加油!

2

在学校要听老师话哦,可别给我惹事儿了!

分析:为什么要听话?听谁的话?听话不应成为标准,科学看待“惹事儿”。问题行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父母应该积极乐观地引导孩子,小学就是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测试看到孩子得了99分,请不要说“怎么没考到满分啊?”而是应该说,“你作对了这么多道题,太厉害了!”

 父母可以这样说: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好玩儿的事儿啊?

3

放学了,别玩儿了,赶紧去写作业,你看还有两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

只要读好书,其他什么活都不用干。

分析:难道学习知识替代了一切?上学到底需要学什么?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启示:他们小时候就是去大自然中去玩去感知,所以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多多去摸,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学习,看重分数。

父母可以这样说:

宝贝儿,放学后想怎么安排啊?妈妈有个建议......

4

今天学校老师表扬你了吗?

今天有人打你吗? 有人欺负你没?

潜台词:我关心的是你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而不是你自己的成长。

分析:1、应该看重过程,忽视结果。2、其实批评你的老师更关注你。3、冲突和解决冲突是孩子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付出与成长。什么叫科学归因?我们要将孩子遇到的挫折归纳为外部的、不稳定的、突发的原因,要将孩子成功的原因归纳为内部的、稳定的原因。

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考到一次高分时,父母请不要酸着说:“那是因为题目简单,你不要骄傲”,而应该鼓励孩子:“你很认真,你很努力,你很勤奋。”告诉他,你认真努力就会有收获!

当孩子学不懂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你一急,孩子也急,这样的情况更学不好。孩子在跟你分享学校生活时,不要急于评价,评价太多孩子就不愿意讲了。什么时候人们才会敞开心扉?有安全感时。

父母可以这样说:

我看张老师很和蔼,说话真好听,她的课你一定感兴趣吧!

5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不要这样写字,你就不听,你看,又错了吧!

潜台词:你得听我的,不能犯错。

分析:犯错也是一种成长。每个错误都有背后的人性和需求。

天然的好奇心可以驱使孩子去求知,父母一定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像保护他的眼睛一样。

孩子提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去解决,人的学习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完成的。

 父母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讲讲你更好的办法。

6

就吃这个,听我的,没错,爸爸妈妈这是为你好。

老师批评你了?肯定是你不对。

潜台词:你不用考虑自己的感受,听我的就行了。

曾有学生对我说:“我理解他们的好心,还有好意但是不认同好心办出来的坏事。他们给了我他们认为好的,而不是我需要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幼儿园的小孩A问小孩B: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小孩,而不是大人?

小孩B认真地回答:因为买菜的都是大人。

听完以后会心一笑,但是其中的道理父母都懂,他们很容易忽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认为:当孩子能持续体验到被父母或者其他照顾者看见,体验到自己的感受被理解,那么孩子就会在情绪情感、思维和自控力方面发展良好。

父母可以这样说: 

宝贝儿, 想吃什么,自己来选择。

老师批评你了?哦, 你心里怎么想的?嗯, 爸爸理解你。

7

今天老师发信息说你没交作业,听写也没过,急死人了。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以后怎么办?

潜台词: 你怎么回事,我好着急,你这么下去怎么考初中,怎么考高中,怎么考大学,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分析:共情,聆听,找原因,想办法,循序渐进。家长要理解老师发短信的意思,老师想要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一起努力。家长总说他们的压力来源于老师,孩子除了要承受自己的压力还有承受家长的压力。面对老师的短信,一定要淡定。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自己记作业、检查作业。

父母应该这样说:

宝贝儿,今天的作业写了吗?对比一下两天的作业, 有进步吗?老师让妈妈帮忙听写,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呢?要不要先准备一下?

8

宝贝儿,你真聪明!你真棒!

分析:如果你想害一个孩子,你就天天夸她聪明。这句话像是毒药,侵蚀了孩子的所有优点。

父母应该这样说:

你很认真、努力、上进、勤奋、专注、诚实、善良。

我们很喜欢你认真的样子!

爱运动的孩子最可爱!

9

宝贝儿,要开心, 不要伤心!

潜台词:开心才好,伤心不好。

分析:孩子要学会面对和识别和接纳不同情绪,不要压抑自己的感情。坏情绪就是一种信号,父母不能阻止孩子伤心,而是正视各种情绪,做好调节工作。 

要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正视孩子的感受,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都要有,关键是家长要学会转化。

父母应该这样说:

今天感觉不舒服吗?爸爸听听,是什么感受呢?你描述地很清晰,我们理解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呢?

10

你怎么又在玩手机啊!

分析:请思考这是抱怨还是提醒?规则在哪里?奖惩在哪里?

父母要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手机上的快速闪屏不利于大脑的发展,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去阅读、去运动。

父母可以这样说:

宝贝儿,快来帮帮妈妈吧,我有点儿累了。

好玩儿吗?玩多久呢,爸爸想听听你的意见。

看完以后,不知道你中了其中的几条?如果你从李元琳老师的讲课中有所启发,那么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切都还不晚。

最后,李元琳分享了对她触动最深的一段话,在此分享给大家——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期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以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让孩子觉得童年贫瘠,有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

这段话很美,美到想哭,于是告诫自己,换个方式爱孩子,只要他健康,快乐,足矣!

作为老师,其实并不是天生的好家长。专业的从业者对教育孩子尚且有疑惑和困难,更不用说其他家长了。长期和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深知幼时不当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老师要教师资格证,医生要有医师证,司机要有驾照,而我们的父母却是无证上岗,所以很难无师自通。

感谢春晖家长学校把我培养成好妈妈,所以,我加入了春晖家长学校,愿意把自己在育儿路上和从业路上的酸甜苦辣分享给各位爸爸妈妈们。——李元琳

采访、整理:王烨、王子薇

编辑:王子薇

回复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