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动向!南山名校长崔学鸿出任市二实掌门人!

 名师说 2020-09-15

在南山工作多年,历任育才四小、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南山二外(集团)校长的崔学鸿,2月16日正式成为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新的“掌门人”!

这是一个重磅又相对罕见的人事变动。虽然在多年前,作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的南山,曾为各区和市直属系统输送不少人才,但近一两年更主流的趋势是市里的教育人才流动到区里。

此次崔学鸿职务的变动释放了一个信号:深圳市教育主管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上,开始有了更宽的视野、更多的组合拳。

在昨日下午宣布崔学鸿新职务的大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说,崔学鸿扎根教育工作36年,有多学校、多岗位的锻炼,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此次他到二实工作,对于把南山教育好的经验做法和二实原来的优良传统结合,将起到很大作用。

01

1963年出生的崔学鸿,是安徽马鞍山人。1982年,年仅18岁的他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外婆家门口的村小”教语文,以其颇具特色的“赏识教育”脱颖而出。

崔学鸿

1995年,32岁的崔学鸿负责筹建当地的珍珠园小学并任创校校长,后又回到马鞍山实验小学担任校长之职,迅速成长为安徽省名校长。

2000年,崔学鸿到北京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该班由中国教育界泰斗顾明远担任主任的培训中心承办,汇聚全国各地名优校长。研究班结业时,崔学鸿结业论文《赏识教育初论》长达29万字,获评优秀结业论文并公开出版。

这是崔学鸿对其探索多年的“赏识教育”进行的系统梳理,而这一教育理论及实践模式更大的展示舞台,是在深圳南山。

2005年,42岁的崔学鸿卸下在安徽的所有成绩和名誉,从安徽工业大学高职院副院长岗位上调往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半年后筹建并担任育才四小校长。在这里,崔学鸿继续深入、扎实推进赏识教育,并于2010年当选国际赏识教育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把赏识教育引进科学殿堂的人”。

此外,崔学鸿还长期研究并推动绿色教育。2005年他在育才四小主持《绿色课堂文化建设创新实践研究》,创立了“4S学程”课堂教学模型,推动学校办学迈向新高度。

2013年该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广东省和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最高奖)。同一年,育才四小与国内另9所学校一同发起成立“中国绿色教育联盟”,崔学鸿担任首任轮值主席。

2014年8月,在深圳工作已近十年的崔学鸿,调往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成为这个名牌办学集团的第七任掌门人。

创办于1995年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颇具传奇色彩:

该校的创校校长李忠俊时任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

第二任校长兰金仁原是高校教授,是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

第三任校长吴声洛曾任区教育局副局长、体育局局长。

第四任校长刘根平,现为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

第五任校长王水发,后历任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罗湖区教育局局长,不久前升任市教育局副局长。

第六任校长郑秉捷,现为深圳(南山)中加学校校监。

作为南外第七任校长,崔学鸿运用系统思考方法,以一枚小小的校徽,撬动整个集团的治理和创新。他提出“像树一样成长”的办学理念,系统进行南外(集团)的文化建设,并着手构建十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

任内,崔学鸿推动南外八大少年学院的设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少年外交学院和少年人文学院成立时,还分别邀请了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先生和著名国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亲临揭牌。

近些年,南外高中的重本率不断提升,从2014年的46%提升到2018年的72%,并于2018年获深圳市“最佳高考绩效(低进高出)奖”。

一路奔跑的教育集团,也没有因为规模扩张而“稀释”优质资源。集团内高新、文华两部中考均分名列全市前茅,新开办的大冲学校首次参加中考就被誉为全市的“黑马”;桃源中学与集团联盟后很快受到社会认可,初一新生人数由前年的150骤升至476;新建的南外高中、科华学校(九年一贯制)、滨海小学于去年秋如期开学。

去年7月份,南山区委区政府政府为了加强南山二外(集团)的发展,任命崔学鸿为南山二外(集团)总校长(六级管理职员)兼海德学校校长。

南山二外校园 

从一个成熟的集团调到一个新组建的集团,崔学鸿在周密调研和深入思考、讨论之后,提出了“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打造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一流教育集团”的办学目标及三年发展思路。去年底,南山二外(集团)分别被《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评为“深圳最具影响力学校”和“最具改革创新力学校”。

至今,来深工作15年的崔学鸿,已经在南山实验、育才、南外和南二外四个教育集团历练过。而他本人也三次登台深圳“市民大讲堂”,向市民分享其教育理念,颇受欢迎和赞誉。

此次,崔学鸿从区属学校调任市直属学校负责人,尤其是执掌二实这样一所处于爬坡关键时期的学校,显示了上级主管部门对其经验及能力的认可。对崔学鸿本人而言,新的工作也面临不少挑战。

02

今年迎来办学30周年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是一所充满传奇色彩的学校。该校原名深圳市碧波中学,是广东省原副省长王屏山创办的民办学校。2005年,在时任校长黄显甫的大力推动下,学校转型为市属公办学校,并改名为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此后,在赵立、鲁江等校长的持续努力下,学校办学质量和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是实力较雄厚、办学较有特色的市直属中学。

未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凸显二实办学特色,在新一轮中高考改革中抢抓先机,进一步提升在市属学校中的“站位”,是摆在崔学鸿面前的历史重任。

而从深圳市层面,此次颇为罕见的人事变动,也让我们看到深圳教育主管部门在队伍打造方面的新思路。

03

近两年,市直属系统人才向区属系统流动,是一大明显趋势。比如深圳中学原副校长邢向钊出任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校长,深圳科学高中原教学处主任宋绍鹏出任光明高级中学校长,深圳市教科院原副院长宾华出任罗湖区教科院院长(在王水发升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后,宾华现全面主持该局工作),等等。

此次崔学鸿所接的,是前任校长鲁江的班。而鲁江,正是从二实跨越到了福田区属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当校长。

51岁的鲁江,是深圳教育一员“老将”。他在高校、中学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二十多年,曾参与深圳高级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创办,也曾在市教育局担任过多个处室的负责人。去年9月份,在担任二实校长两年多后,鲁江低调出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成为“明德模式2.0”版本的开拓者。

鲁江

师说君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区加大人才招揽力度,为校长们提供了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另一方面也与深圳大力推进的校长职级制有关。校长们的职级与待遇,不再与学校的级别挂钩,极大提升了他们在不同系统流动的积极性。

但不可否认,近两年来,随着大量优秀教育、行政管理人才的“下沉”,再加上当年深圳教育“拓荒者”陆续退休,深圳市直属教育系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人才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崔学鸿从南山到二实的调动,或许是一个积极信号。接下来,相信深圳市教育系统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并有更多的改革创新举措,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庄树雄

编辑:雪球

回复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