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仅深圳,连杭州、武汉教师招聘都是清北硕博了

 名师说 2020-09-15

《清北76人、博士23人、近9成研究生,龙华教育秋招完美收官》《一次引进19名清华北大硕博!这些老师,不是别人家的》……这段时间,深圳教师招聘的话题一再登上热搜榜。

最最保守的估计,今年深圳中小学从清华、北大招到的应届毕业生将超过200人。

名校硕博争来中小学当老师,这是稀罕事,赚足了眼球,但也引起了很多争论。(详见我们前不久发《深圳中小学终于实现了清北生净流入》,底下的留言更精彩)

就在话题逐渐平淡之时,作为湖北龙头中学的华中师大一附中,也发布了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的公示名单, 9名教师均为名校硕士或博士,再次引起了轰动。

在这份拟聘名单可以看到, 6人是顶尖大学博士,其余3人也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9人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6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多牛就不用多说了,和人大附中齐名,在2018年中国百强高中榜上,华中师大一附中排名全国第一。学校历年高考重点率、名校率、高分率均居省内榜首,国际奥赛各学科共荣获31枚金牌、5枚银牌和1枚铜牌,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五大学科,名列全国前茅。相当厉害!

作为名校,对教师招聘条件高些无可厚非。在校方更早前发布的招聘公告中,有对学历的要求,但并没有要求必须是师范生。

其中,应届毕业生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第一学历必须为全日制重点本科。在职教师求职者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第一学历必须为全日制重点本科,要求在中学有五年及以上的任教经历,并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从公告发布到第一批拟聘名单出炉,仅仅过去11天时间。结果就是:来的老师,都是非师范院校学生,而是清一色的名校硕博。

是不是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历年招聘,都是非师范类名校硕博呢?

我们搜索了一下学校官网的信息,发现并非如此。

比如今年年初发布的一则教师拟录名单:

可以看到,高中部拟录取的13人,有8人都是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其他5人来自非师范名校,其中只有1名清华大学毕业生。

初中部拟录取的3人里,除了1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其他两人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生。

不到1年时间,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教师招聘偏好,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清北等名校毕业生取代师范生,成为了教师招聘名单里的主角。

同样是教育大省的浙江,在招聘教师时也有类似情况。

据钱江晚报11月15日报道,杭州几所重点高中,同样也是许多北大清华毕业生理想的“归宿”。杭高钱塘学校招聘进程尚未过三分之一,已与4位北大毕业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其他还有多名北大、清华毕业生正在沟通中。

该校刘保华老师说:“前不久,我们在北大就业信息网和校内论坛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没想到宣讲会当天,现场座位被瞬间秒杀。” 

杭州学军中学要进行的一场招聘考试,来参加的几乎都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

海亮教育从9月开始连续举办多场校园招聘会,截至11月3日,1793人投递简历,其中清北毕业生114人,本科阶段就读清华、北大的占47.37%。目前录取优秀毕业生216人,包括北大25人、清华9人。

名校毕业生纷纷加入教师队伍,这是喜闻乐见的好事。

不过,浙江省教育厅在前不久发布的“减负33条”,却对此“踩刹车”。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第31条提出:

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探索研究调整用人评价标准,更加重视考察求职者的德商和情商、能力和潜力。发挥其对减负的社会“引导渠”作用。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录人员,应当给予一般高校毕业生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等竞争机会,不得将特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专才予以特聘。

目前,国内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知名中学里,清北等名校毕业的老师已经完全不稀奇,甚至很多都是具有名校博士教育背景的。在未来几年,高层次中小学老师将更为普遍。

再回看深圳,不仅是高中,不仅是名校,就连普通中小学里,也有许多来自清北等名校毕业生来当老师。

深圳、杭州等地中学之所以能招聘到这样高学历、名校出身的老师,主要原因是有钱和需要。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国内发展最好的城市,财力深厚让招聘高层次人才成为可能。

清北等名校毕业生扎堆发达城市,但在部分县城却是教师在“加速逃离”,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师资水平的差距,正在加速扩大。

就以能开出年薪二三十万的深圳来说,其所在的广东省内师资差距却非常之大。《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指出,“广东省是经济发展最快、财力最雄厚的省份之一,但省内县区之间教育经费差距之大超出人们想象。”

不仅在省内,在市内同样有这样的情况。极具吸引力的薪酬,让很多民办学校教师想方设法考上公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民办学校的师资,在面临剧烈冲击。

有一个“副作用”需要警惕:当教育部门和学校像宣传高考喜报那样,比拼谁找到的清北生多,以此来充门面而不是考虑实际需要时,那么,教育正在走向功利化。“唯名校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加剧阶层固化。

用最好的条件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中小学任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最近“北清学霸当中小学老师”的潮流背后,确有更多值得反思之处:

1、为什么“北清学霸”比师范专业毕业生更受学校青睐?这仅是学校功利心作怪吗?还是师范教育出了问题?

2、不同地区不同地位中小学教师招聘“冰火两重天”,背后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如何解决?随着教育资源(核心是教师)的进一步分化,地区教育失衡是否会更严重?

3、除了像浙江那样发文禁止“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外,政府部门是否还有根本之策,以解决招生招聘、人才培养和校际失衡问题?(否则,发文禁止区域间、学校间“抢中小学名师”,应该只是迟早的事)

有什么话想说,大家留言聊聊吧。

作者:欧欧

编辑:王子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