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长,为何如此受欢迎?...

 南山居士 2020-09-16
北大教授一语道出真相:因为我们都是……

《平凡的世界》又长又臭,你们为什么会喜欢?在某大学的辩论赛上,一位学生激动的说出了这句质疑《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话。

对《平凡的世界》的质疑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这本书从刚写出来开始,就一直饱受质疑。

路遥仅在创作第一部的时候,就被多个出版社的编辑退稿,并被批为又长又臭。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当代》的编辑,曾这样评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和路遥过去的作品相比,内容平淡,节奏感不强,且人物众多而庞大,情节也不是很感人,很难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和兴趣!这样的批评,让路遥自己都产生了质疑。

直到1991年,《平凡的世界》拿到了国内最权威的奖:茅盾文学奖,至此才让路遥重拾信心,狠狠的打了那些质疑他人的脸。

从《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虽然饱受质疑,但这本书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销量已经2000多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清华大学校长,第一次给清华新生推荐书籍的时候,也是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为什么这本书在饱受质疑的情况下依旧这么畅销?北大教授一语道出了真相。

针对于这个现象,北大教授温儒敏一语道出了真相:《平凡的世界》普通平民读者偏多。

教授曾在2013年就《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情况展开调研,发现读者群主体是普通平民,大学生也占了相当比重,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读过《平凡的世界》。

而有不少人的文学理念,是受西方那边的影响,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了作家的作品本身身上,而忽略了对普通人读者的研究。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才是真正适合我们读的一本学本书籍。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很平凡、普通的人,一生会经历困难、痛苦、磨难,为生存而奋斗,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低谷,放弃自己,非常需要《平凡的世界》这样一本书来激励自己不放弃,并勇敢前行。

而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理念也是如此,他想写一本关于平凡人的书,想要告诉他们平凡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只要奋斗,生命就有意义,想要给那些平凡的人带来信心、希望与光亮。

为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路遥仅仅42岁,就英年早逝,这和他写《平凡的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80年代,没有电脑,全靠手写,整整100万字,每天通宵写到早上5点,这样的状态路遥维持了6年,长时间的透支也导致了他的手最后像鸡爪一样难以伸开,在写第三部的时候,路遥近乎是一边咳血一边写的。

为了高度还原小说中煤矿工人的生活细节,路遥直接跑去做了煤矿工,后来得了肝腹水。

路遥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本书确确实实影响了千万人,甚至包括多名大佬在内。

马云曾经明确的表示过,《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让他明白了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机会。

路遥完成了他的使命,代价却是自己的生命!

路遥的这部作品,引起了无数的争议,很多人说,这部书里,没有一个“坏人”,书中近百个人物,农民、工人、学生、干部、揽工汉,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各有苦楚,但每个人在为人生逆袭而奋斗挣扎,一刻都没有停止。

马云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蹬三轮车呢。

潘石屹连看7遍,每看一遍都以眼泪结束。

每天晚上看着看着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过不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以至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这实在是一部读过该重温,未读必须看的书。

路遥很喜欢《创业史》里的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太适合当下的青少年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