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肝癌,人类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很多健康人对肝癌的第二反应或许会是:我不喝酒不抽烟,轮不到我的头上来。事实上,与烟酒相比,更重要的致癌物,藏在一个我们根本不会注意的地方。 黄曲霉素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强致癌物质,常由黄曲霉及寄生曲霉等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爽口开胃的酸菜、咸菜、腌菜中含有的亚硝基二甲胺也是已被证实的肝癌致癌物。 熬夜加班拼事业导致肝癌年轻化。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肝癌的高发年龄已由原来的40-55岁提前至35-50岁。 不同于其他肿瘤,肝癌的病因研究得已经较为细致,而肝癌的发生、进程也总有迹可循。躲开致病的高危因素,常常就可以躲过肝癌。但问题是:你躲不开。 (一)中国有超过一亿位乙肝及丙肝感染者。乙肝实际上是一种“绝症”,一旦感染,就无法治愈,病毒在病人的血液中长期存在,大约有70~80%的肝癌由乙肝发展而来。 1、肝癌是个“定向癌”。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患者都在中国。中国拥有占全球18.5%的人口,却认领了每年全球约59%的肝癌新发病例。 中国平均每67秒就有一个人被诊断肝癌,而与此同时,每74秒会有一个人死于肝癌。 据统计,2015年,全球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8.3万和74.6万。其中中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46.6万和42.2万。 毫无疑问,肝癌在中国的发病量和死亡数都占据了全球半壁以上的江山。 2、肝癌是个“穷人癌”。 做一次化疗的费用要5万,一次肝癌切除手术费用最多要10万。 肝癌一旦进入晚期,它的各种并发症也就接踵而来,那些对症治疗也很费钱。比如肝腹水,黄疸等等。对于一些无良医院来说,癌症病人成为香饽饽,因为没有救治风险,只要家属愿意拿出高昂费用。不乏有病人因此害怕连累到家人而放弃治疗。 从概率上来说,肝癌晚期的患者放弃治疗后,存活期是以天作单位计数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肝癌是会经常带来剧痛的!所以很多肝癌患者都会选择自杀。 3、肝癌是个“致命癌”。 肝癌称为“癌症之王”,具有高度恶性和高死亡性。它的治疗的药物非常有限,即便最常用的索拉菲尼,也是矮子里面充高人,效果其实一般。 '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有专家四处奔走' 拦刀 ',并称开刀不但没用,还会起反作用。手术后,肿瘤自带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 4、肝癌的另外一大特点尤其令人束手无策。肝癌是个“隐形癌”。 肝癌早期基本无症状,早诊率极低,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 在中国,只有10%的患者能幸运地在早期被查出,其余90%都已是中晚期甚至末期。患者中只有10%的人可以在确诊后活过5年。 90年代至今,肝癌术后生存率未有明显进步 病魔无情,但科技总能不断给人带来好消息。 (二)一则关于肝癌治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窜上了热门。 广东专家突破!抽4毫升血便可查出早期肝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日称,中美科学家团队历时五年,破解一项世界性难题,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的一种很难被抓到的物质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让即使是很早期的肝癌病灶也无所遁形。 这种很难被抓到的物质叫做——循环肿瘤DNA,简称ctDNA。 任何细胞都会更新代谢,癌细胞也不例外。癌细胞坏死凋亡后会释放到血液中,这就是循环肿瘤DNA(ctDNA)。 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 一直以来,医生们都在血液中寻找合适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虽然在部分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升高,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尽如人意。 这里科普一下: 敏感性,意味着该项试验正确检出病人的能力。 特异性则意味着,该项试验正确排除患某病的能力。 甲胎蛋白AFP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体现在: 检出病人的敏感性只有60%左右,容易导致漏诊。 同时,AFP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在80%左右,也容易导致肝癌的误诊。临床中,有20%左右的非肝癌患者会由于其他原因,例如妊娠、慢性肝炎肝硬化、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等引起AFP升高。 那么,具有突破意义的ctDNA,和传统AFP有何区别呢? 据专家医生介绍,ctDNA相当于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纹”。 医学研究者们发现,有些病人肿瘤发展时,AFP检测不出来,但ctDNA随之上升。 由于其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相一致的甲基化改变,理论上可以利用ctDNA的甲基化谱对肿瘤进行诊断。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在血液中发现“身份指纹”人某些位点超过了“临界值”,那就意味着肿瘤的发生。这一被称为“液体活检”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想法虽好,但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那是因为,这个“身份指纹”可不是一般的指纹,随处可见,一抓一大把。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每毫升血中仅有约20ng,相当于一滴水的一亿分之一,并且混杂在更大量的正常游离DNA背景中。 用医生的话说,“在这么微量的ctDNA中,检测到单个碱基的甲基化水平,好比在机场和火车站的数百万人流中抓一两个小偷!”难度可想而知。 中美团队先后攻克了稳定提取微量ctDNA等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寻找到两组位点。 其中一组早期诊断位点,共有10个,其甲基化水平被证实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相关。经试验,这10个早期诊断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总共1098例肝癌患者和835例健康人的研究人群中显示出高达84.8%的诊断敏感性(正确检出病人的能力)和93.1%的特异性(正确排除患某病的能力),还能准确的预测肿瘤的分期、疗效和复发。 另一组预后位点,共有8个,可用于预测肝癌病人的复发死亡风险和病人的生存时间。众所周知,肿瘤治疗经常有“陪打”的问题,同样的治疗方案,对有些病人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预后位点”相当于“科学算命法”,能预测病人的预后状况,帮助医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例如避免对于预后良好者进行“过度治疗”,而对复发高危患者给予更为积极的辅助治疗等。 破获肝癌“身份指纹”的中美科学家团队 (三)“身份指纹”新方法与传统的肝癌诊断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简便快速,仅需抽取几毫升的血液即可完成检测,患者可避免活检创伤和放射性辐射; 1毫升血可诊断2公分大肝癌 2、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误诊和漏诊率大大降低。“身份指纹”新方法将肝癌的漏诊率降至15%左右,将肝癌的误诊率降至7%左右。做一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医生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命时限; 3、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疗效,如果肿瘤复发,能比常规影像学检查提前数周乃至数月察觉“异常”; 4、适合在大规模肝癌筛查中的应用,能够节约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 “身份指纹”新方法已发表在国际学术顶尖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 《Nature Materials》是一本对论文要求近于苛刻的顶尖学术刊物,每年仅发表论文170篇左右。所选择的审稿人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或著名学者,以严谨细致著称。 (四)大家关注的问题来了。 1、新技术立马就能用! 10月中旬,全球首个“肝癌ctDNA甲基化诊断试剂盒”将首先在中大肿瘤防治中心防癌体检中心进行应用,检测对象主要为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或接受过肝癌手术等治疗的高危人群,下一步会考虑推广到进行常规防癌体检的人群。 2、普通人群未来也能用! 研究教授表示,该项研究已证明在肝癌筛查和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价值。他希望,该成果和试剂盒未来产业化后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为普通人所用,不仅用于高危人群的肝癌筛查,甚至可以成为健康人体检的一部分。 除了肝癌,中美研究团队还将继续研究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常见肿瘤中的应用。 一个貌似不起眼的新闻,实际上却是解决了一个真正的世界性难题。肝脏作为最不敏感却极为重要的器官,感觉不适时几乎都到晚期了,医学上的每一次进步,将造福千万百姓,大写的赞送给医学研究团队! 希望下一次能看到的是能治愈肝癌的好消息!(健康小读) 至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和研发出了成千上万种药物,在药的帮助下,我们得以战胜疾病,延续生命。研究者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提前接受未上市的新疗法。接受新药物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治愈、延长生存或减轻痛苦等疗效,对于现有治疗无效的癌症患者来说,无疑是新的希望。很多癌症患者就是通过参加临床试验,在国内获得了最新的靶向药物。有需要的患者,可以点文末“了解更多”直接登记参加! |
|
来自: Angelbakpzkcfq > 《肝癌肺癌腸癌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