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厂价20元眼镜居然卖2000元:遏制行业暴利须动真格

 京都闻道阁 2020-09-16

文丨崔桂忠

近日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报道,江苏省丹阳市,每年生产的镜片达4亿多副,工厂生产成本,一副镜片在10元到50元左右,经销商以均价30多元一副的价格将镜片卖给下游眼镜店,算上眼镜框,一副眼镜的成本也不超过100多元,为何日常生活中配一副眼镜需要数百元乃至上千元?

根据统计,中国约有3亿人配戴眼镜,按每3年更新一副计算,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就达1亿副。而与此同时,在外行人看来,眼镜业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业,有这样一段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

某生产眼镜的工厂老板透露,一般工厂生产价20元的眼镜,在终端零售价居然可以卖到2000元,这中间竟是100倍的利润!

由此看来,说眼镜是暴利行业并非空穴来风。

所谓暴利行业,并不是指商品价格卖得贵的行业,而是那些成本极低,又没有科技含量,但却赚取着巨额利润的行业。

一年一度的“十大暴利”行业揭秘证明,如今暴利已经侵蚀到许多领域。比如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等。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出厂价12元钱的药,销售价是40,那么差价28元钱里,流通成本大概要7元到15元,而所谓的“流通成本”绝大部分是回扣,也就是说,回扣占药价的30%到40%。在药价虚高的声讨声中,一些平价药房在全国遍地开花。有的平价药房以“比核定零售价平均低45%”的价格销售。但是,即使降价45%,仍能有利可图,可以想象医药零售业的暴利程度。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经在两会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心脏支架暴利超过贩毒,这是一件让公众难以接受的事。它的“高利润”不是因为“物有所值”,而是因“流通成本”实在太高,需要以回扣形式“贡献”于医院及医生们。

各个领域的暴利,不仅“坑爹”,破坏一个社会的公序良俗,而且还有违法之嫌。真正的健康的社会经济,应该没有暴利行业,各行业只要拿足够自己发展的利润就好。抑制行业暴利,用行政管理和法制手段给老百姓一个最大限度的公平,必须动真格。

首先,相关部门应及时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明确政策规范,完善市场制度,统一规范暴利行为的认定标准、处罚方式,并通过法律把企业公布价格的标准和取得的利润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利润幅度;其次,加大监管与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一些暴利行业该处罚的处罚,该退出的退出,树起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遏制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暴利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