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书画欣赏:明 文徵明 作品集

 昵称40044036 2020-09-16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白玉兰图(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在临摹和学习古代画迹后,他的艺术风格得以创新。文徵明绘画在用笔及风貌上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被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笼罩,反而创造出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在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笔墨没有干枯狂躁之弊,并运用许多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很强。

品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用墨方面,文徵明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如他吸收了“云林墨法”那种惜笔如金的精神,并借鉴了赵孟頫、黄子久的墨法,并使之与“云林墨法”错综起来,形成其用笔精细、设色淡雅、构图缜密、意境清幽的山水画风格。这与他独特的审美理念有很大关系。文徵明崇尚古意,特别是赵孟頫绘画的古意,王蒙结构的繁密都被触入到自己的山水画中。其山水画有青绿山水、细笔本色画、粗笔山水、仿古山水等风格,反映出其转益多师、面目众多的特色。其中细笔山水最能代表文徵明自己的山水画面貌,是他的本色画。如在《古木苍烟图》 中,近景浅渚坡石之上写古木六株,尽显荒疏古寂之气,颇似倪云林的《六君子图》 ;一水相隔的中景坡石之上,几间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似隐士之居所;远景绘石山、飞泉。几笔重墨点出石山上不多的草木,山体结构的处理、用笔,似又对黄大痴有所取法。全图文徵明用渴笔、淡里绘制,笔墨在疏中求密,画面上看似简疏的笔法,却包含了多重的复笔勾皴,松秀沉稳、淡定自然。其画皴擦多于渲染,于干淡简练中透出腴润,给人以空寂苍茫、冷逸出尘之感。

品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藏

       文徵明的绘画题材为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并一专多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其创作题材,多表现文人雅士闲情逸趣。在文徵明的山水画中,最为人们称颂的是青绿山水画,能入神妙之境。但他的“粗文”与“细文”的墨笔山水也不容忽视。其“细笔”一路的画法受“元四家”及沈周的影响较大,其中当以《绿荫长话图》轴为“细文”的代表杰作。起手处绿荫下坐二人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深处,夹道两旁山重峦复,杉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构图缜密深邃,气势缓绰宽畅。此外,还有如《真赏斋图》《惠山茶会图》《东园图》《影翠轩图》等画作,作品中用笔精致,色墨相得益彰,书卷气很浓,古意盎然。他的山水画将人物与山水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表现一种文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与风骨,而且笔墨精劲。这是文徵明山水画的一大特色。如《溪桥策杖图》中,以水墨画古木溪桥,笔墨粗简劲挺,气势磅礴,且不失古雅,为晚年“粗文”风格作品。

山水立轴 纳尔逊博物馆藏

在人物画方面,他的人物画不画任何配景,反映了文徵明的美学思想。文徵明的审美意识中对“高古”“古意”特别讲究。其人物画并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似,更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是内在的神韵,格调高雅古朴,少有人企及。

秋葵折枝图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花鸟画上文徵明也有杰出贡献,自成一派。其花鸟画水平并不逊于前人。他最喜欢画兰竹,并努力学习前代画兰竹名家,画兰竹几乎成癖。特别是文徵明的兰竹仍大体上保持了元人的从容幽雅,笔画飘逸而不纵肆,情感的表达也基本上是行草书笔意的抒发。《兰竹图》即是文徵明花鸟画的代表作之一,此长卷写幽兰或与翠竹丛生,或与棘条相杂,或生于湖石之侧,或长于流水之滨,或倒垂于悬崖,或招展于平地,千姿百态,神清骨秀。以淡墨写兰,浓墨写竹,飞白勾石,细笔写草,笔墨潇洒,随手成形,风姿绰约,笔意纵横,神韵满卷。《兰竹图》在笔墨、布局上所共同追求的是繁中求简,乱中见整,熟中求生,寓巧于拙,平中见奇,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足以澄人心神而发其志意也。他的花卉师从沈周,但工写结合,有自己的特色。如藏于台北故宫的《桃花图》,桃花精巧工细,叶的阴阳向背表现淋漓,树的勾皴与枝的穿插十分讲究,写意而不失法度。

秋葵折枝图(局部)

       文徵明在着色方面也是值得探究的,“元四家”都不太重视色彩,少数着色的作品也多是浅绛。文徵明不但重视应用和发展“元四家”的浅绛着色,而且还深研一般唐宋青绿山水的着色法。他把这种主要适应宫廷贵族趣味的富丽浓艳的着色法转变为与文人情趣相一致的着色法,并在不少作品中又将二者“错综”到一起,于鲜丽中见清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具装饰性、抒情味等特征,从而奠定了“吴门画派”的基本特色。

万壑争流图轴 132.7X35.3cm 南京博物院藏

冰姿倩影图 南京博物院藏

兰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竹图(局部)

千岳竞秀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品茶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石秋菊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木寒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老子像 旅顺博物馆藏

寒林高逸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豳风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寒林晴雪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游吴氏东庄图


春林策杖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霜柯竹石图


携琴趺坐图

枯木疏篁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修竹仕女图

兰竹图 故宫博物院藏

豳风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仿李成寒江秃树图 大不列颠博物馆藏

春山烟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木垂阴图 中国美术馆藏

琴鹤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亭客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幽风图

积雨连村图

斗鸡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倣王蒙山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溪幽赏图

曲港归舟图轴

山水图轴 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馆藏

绿荫草堂图轴 吉林省博物馆藏

千林曳杖图 故宫博物院藏

长林消夏图 虚白斋藏

溪桥策杖图轴

湘君湘夫人图轴

石湖图

石湖图(局部)

石湖图(局部)


藂桂斋图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山水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坐庐图

仿云林溪亭图

水榭闲眺

红杏湖石

兰花图

书画合璧扇面双挖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山水诗画册页 纸本水墨 26.4×27.3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潇湘八咏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潇湘八咏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仿赵伯骕后赤壁图

剑浦春云图卷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可菊草堂图卷

三友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桃源问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林榭煎茶图 手卷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文徵明 漪兰竹石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

古柏图 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藏


松石图卷 31.6×75.8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玉兰图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仇英绘图 文徵明等小楷 麻姑山仙坛纪 洛神赋书卷

藂桂斋图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藂桂斋图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登君山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东林避暑图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仿赵伯骕后赤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积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春词意图卷

书画合壁松菊寿石图卷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猗兰小景图卷 (传)故宫博物院藏

浒谿草堂图 辽宁博物馆

独乐园图并书记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修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积雪图 草书雪诗合卷(局部)

真赏斋图 上海博物馆藏

东园图卷


三友图卷

古松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来源:汉唐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