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河洛娃 2020-09-16
1489年的一天,江苏扬州百姓在长江沿岸河道淘河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块刻有“汉寿亭候之印”的竹子画碑,上面写有一行小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由于汉寿亭侯正是关羽的爵位,因而在这块竹子画碑被发掘以后,扬州当地的明朝官府与士绅纷纷宣称这是关羽在辞别曹操时所留下的遗作,将其视若珍宝,并命名为关帝诗竹碑。其实现在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关帝诗竹碑应为明朝画家假托关羽之名所绘制的伪作,但里面所体现的内涵却从另一方面说明,早在明朝时候关羽忠义的形象就已深入人心。

根据田福生著作《关羽传》可知,关羽投降曹操发生在公元200年,由于徐州被曹军所破,刘备随即北上投奔袁绍,而关羽则被生擒。最后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同意有条件投降,并表示:“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对此一方面曹操高度评价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另一方面则表奏汉献帝册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虽说汉寿亭侯的确是关羽的爵位,但关羽是在徐州投降,之后跟随曹操到前线,帮助曹军斩杀颜良,然后解了白马之围,最终离开曹操,前往汝南与刘备团聚。就算关帝诗竹碑真的是关羽所作,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在扬州被发现。

其次现存最早的竹子画文物是江苏南京西善桥南朝大墓出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当中绘有竹林的形象,但无论是两汉三国画像石,还是同一时期的壁画墓,均未发现有竹子的形象。这就说明了关羽若在东汉末年就能绘制竹子,实在不符合考古科学依据。

而竹子画的流行正是在明朝时期,其中当属夏昶为开山鼻祖,尤其是民间则流传着“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的美誉。在这种背景下,也只有明朝画家才会创作完整的竹子画,然后假托关羽的名字。

更重要的是,关羽的形象也正是从明朝开始才深入人心。其中罗贯中的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到了明朝中期已全面得到普及,此外更有《关王事迹》和《汉寿亭侯志》等书也广为刊行。至于朝廷层面,明太祖朱元璋曾下旨恢复关羽前将军,汉寿亭侯的官爵,并由武庙纳入祭祀大典。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也曾声称自己的大统得到过关羽庇佑,属于天意,因此下旨重修山西解州关帝庙。在这种大背景下,关帝诗竹碑可谓正符合从官方到民间的舆论环境。

目前关帝诗竹碑最著名的一块当属西安碑林藏品,是1716年由韩宰所题跋。而整块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是饶有趣味,更展现出关羽忠义无双的精神和品质。全诗第一句和第二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指的是谢绝曹操的好意,只愿笔墨丹青留下忠义的好名声,而最后两句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则堪称点睛之笔,那就是说汉室像孤叶一般衰弱只是暂时的,终有一天会兴复汉室,重振河山。

虽然关帝诗竹碑并不是关羽真迹,但作者对关羽忠于汉室的形象和心态则拿捏地很准。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碑中汉寿亭侯里的汉不是汉朝的意思,真实情况为汉寿是地名,在今天的湖南汉寿县,原名为索县,直到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后,将其改名为汉寿,寓意为大汉江山,万寿无疆,属于荆州武陵郡一部分。而当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时,汉寿尚在荆州牧刘表手里,因此只是名义上虚封,享受不了当地赋税和田地。直到刘备从孙权手里暂借荆州南郡并夺取武陵后,此时关羽的汉寿亭侯封地才算真正有了着落。但在夷陵之战后随着荆州完全丢失,汉寿成为东吴版图,关羽后人继承的爵位又变回空头支票。另外亭是东汉一个行政建制,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而关羽的封地只在汉寿县的一个亭,享受200~300户赋税,虽然不算大的王侯,放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待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