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狂犬病暴露后患者,首先要这么处理……

 fjgsd 2020-09-16

预防接种工作者之家

(本文整理自王传林微课堂)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1

狂犬病的定义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但经过规范的暴露后处理也几乎能做到100%预防。

2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 目前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

  • 每年有超过6万人死于狂犬病

  • 99%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亚洲病例数居全球首位,印度最为严重,我国次之

  • 被疑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受害者中,15岁以下儿童占40%

3

全球疫情

全球范围来看,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为无狂犬病国家,主要有北欧诸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

  • 第二类为狂犬病病人很少的国家,肇祸动物主要是野生动物,如美国从1960年至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狂犬病的只有0~4人;

  • 第三类,狂犬病在犬及人群中流行,如亚洲的印度、中国等部分国家,疫情严重,流行广泛。

4

感染动物来源

  • 99%人间狂犬病由犬引起

    亚洲、非洲为主

  • 犬狂犬病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

    野生动物为主:蝙蝠、狐、豺、狨猴、猫鼬、浣熊

  • 蝙蝠

    (1)特殊储存宿主

    (2)损伤不易察觉——暴露风险高

    (3)WHO、美国CDC均规定为严重暴露,按III级暴露处置

5

全国狂犬病的疫情趋势

从1960-2015年,被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数共130,483例。

其中有三次高峰

50年代:1942例;1981年:7037例;2007年:3300例

最低峰

1996年:159 例

到2016年,被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数为644例 ,2007年后狂犬病病例数持续8年下降。

在近十年来,狂犬病一直是致死率在前三位的传染病。感染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农村病例居多,农民是高危群体。

从年龄段来看,感染病例中老人儿童比较多。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

1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

狂犬病是怎么被感染的呢?

大家看这张图,人的大腿被动物咬伤后,假设这只动物口腔带有病毒,病毒就会滞留在伤口深处,病毒一般会在伤口局部停留一周左右,经过少量的复制,在一周期间,病毒会和周围的神经结合,沿着神经往中枢走,走的速度可能因人而异,一般速度是每天2厘米左右,往前走走到脊髓神经根的位置,此处神经较为粗大,病毒会大量复制,刺激受感染的神经,从而出现以下表现

病人会出现两种表现:

  1. 非特异性表现:相当于病毒感染的症状,比如说病人出现低烧、乏力、全身不舒服,这时候也许已经咬伤过有一两个月了,当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联想到狂犬病;

  2. 特异性表现:脊髓神经根受病毒的大量复制的侵扰,会造成该神经的敏感和疼痛。也许被咬伤一两个月之后,本来伤口已经愈合、没有痛感了,突然之间,伤口会非常敏感疼痛,临床医生可能就会想到这是狂犬病,病毒从脊髓根移动到脊髓,沿着中枢传到大脑,可能在一天时间内在大脑里大量繁殖,病毒会破坏血脑屏障,沿着颅神经往全身扩散,引起典型的狂犬病症状。

2

狂犬病暴露后风险

首先,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狂犬病暴露后感染的风险。即一只疯狗咬伤正常人后不做任何处理,得病的概率有多少:

  • 咬伤头面部得病的概率是50%到80%

  • 手指手掌手臂多处咬伤:15-40%

  • 一般情况:10%以下

被疯狗咬伤肯定会污染病毒,但为什么得病概率不是100%?

可以这么理解,是否感染狂犬病就是狂犬病病毒的致病力和人的身体抵抗力之间相互制衡的结果。如果致病力强了,这个人就会得病;而抵抗力强了,这人就可能不得病。

3

狂犬病暴露后处理目标

临床医生最终目的其实是确保病人不得病,那么一般做这两部分处理:

  • 处理一: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通过伤口处理及及时应用被动免疫制剂)

  • 处理二: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应用高质量疫苗及及时应用被动免疫制剂)使狂犬病病毒有高的抵抗力,降低了病毒含量,得病的概率就会低了,即使得病,潜伏期也会时间比较长,为我们打疫苗产生抗体赢得宝贵时间。

4

致伤动物风险评估

首先,我们要明白,病毒从何而来?

完全健康的动物,是没有传染性的,也不可能带病毒。皮肤如果是完整的话,对病毒带有一定的隔离能力,也不太可能有病毒。但现实工作中无法快速鉴别致伤动物是否带病毒,只能够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评估处理。

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进行评估,我们根据现有的知识对咬伤的动物分三类:

  • 第一类是高风险动物

    (1)犬和猫

    (2)野生哺乳动物

    (3)蝙蝠(属于III级暴露)

  • 第二类是低风险动物

    家畜:牛、羊、马、猪

  • 第三类是无风险动物:

    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

对于第一种情况,一定要到专业的预防门诊进行评估。第二种属于低风险动物,因低风险动物致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推荐进行处理。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流调的时候也曾在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体内发现狂犬病病毒,所以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很焦虑恐惧的病人也可以进行处理,毕竟低风险不是无风险。第三种属于无风险动物,目前,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都属于无风险动物。

另外还有个特例,被人咬伤了怎么办?人跟人之间接触非常密切,被普通人咬伤可以认为是无风险的,但被狂犬病病人咬伤还是有高风险的。

新版处置规范还增加了这样一条: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个人建议将这一类划归为低风险动物。

5

暴露伤口分级处理

被咬伤以后,伤口的程度不同,推荐处理意见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临床上对伤口进行三级分类。

  •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接触或喂养动物

    2.  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说就是有接触未受伤:无需处理,建议清洗皮肤。

  •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简单说没有出血、咬伤、抓伤:处理伤口及按时接种疫苗

  •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明显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伤口处理,根据情况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按时注射疫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