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道窥径——辨证之五刺法的延伸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0-09-16

上一篇讲到了局部取穴,我们认为黄帝内经的五刺法是局部取穴的大法,从内经的五刺法的关键就是“针至病所”,除了对五体的治疗,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吗?

皮下脂肪和神经纤维都是针刺可触及到的地方。它们作为人体一部分,却不象“五体”一样和脏腑有络属关系,但对病位在脂肪和神经纤维的病人,同样可按照“针至病所”的原则进行治疗。下面就“刺脂法”和“刺神经法”做一简单介绍。

1.刺脂法  因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单纯性肥胖患者剧增,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也早已得到了肯定。但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的疗效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摸索和临床实践,发现按照“针至病所”的原理,采用“刺脂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局部脂肪的减少有显著的差异性。刺脂法就是在局部脂肪堆积的部位毫针直刺至脂肪层,此时应没有针感,接上电针,用连续波,频率2-4Hz,留针3分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20次为一疗程,每日一次,5次后休息2天。

2002-7~至2006-5期间笔者治疗单纯性肥胖82例,其中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取天枢、梁门、中脘、水道、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外关、曲池,快速刺入,得气后,同样按上面方法取天枢、梁门、水道同名穴位为一组,接电针治疗两组,比较体重和腹围,治疗均优于对照组,这种刺脂法不仅在疗效上和普通针刺治疗有优势,而且病人对针灸的顺应性强,它没有传统得气感(酸麻胀痛),因而可坚持治疗,对肥胖患者说这一点至关重要的。

2.刺神经法  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法疗效显著,治疗范围也很广泛,一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我们一般针刺其感应器或效应器。通过这种刺激重新建立完整的神经反射弧,从而促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尤其是脊神经的损伤。可按“针至病所”的原则,刺在神经纤维的附近。这比刺在感应器或效应器如皮肤、肌肉上的疗效更好,临床上常用这方法治疗桡神经、尺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损伤等。还可用来治疗一些周围神经炎症引起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如腰椎病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引起的上肢神经麻木、疼痛等。

笔者在1997~2006期间治疗脊神经损伤32例,其中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6例,正中神经5例,腓浅神经8例,胫神经7例,其中压迫造成损伤15例,手术造成8例,外伤造成10例,年龄15-42岁,按刺神经法治疗,选择受损神经通路上的远端和近端各一穴,毫针刺入至神经纤维处,此时如神经受损明显,可能不会出现针感,如神经受损较轻,可出现明显的胀痛感或触电感。接上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2-4Hz,强度以耐受为度,此时应当可观察到明显的肌肉及关节的跳动,如没出现,应当及时调整针的角度和方向。只要能够出现肌肉和关节的跳动,大部分患者都会在治疗的3个月中痊愈。如神经受损明显,肌肉和关节的跳动幅度很小或者没有跳动,大多会留下后遗症。本组患者有效率90%,痊愈率81.3%,无效的3例患者中,一例是由于病程已有1年,失去治疗机会,另两例查肌电图完全无神经反应,考虑是神经离断或者是损伤过重。

按语“五刺法”是针灸局部取穴的大法,但对于治疗某种疾病来说,并不排斥同时应用远道取穴。事实上,“五刺法”中无论哪种刺法,都可以配合远道取穴以增强疗效,而远道取穴应当遵循传统的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方法,选择经典的穴位来治疗疾病。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贯通上下、连接左右的特性,针刺远端的穴位通过经络系统的传递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针灸也不例外,针灸主要治疗经络系统的疾病,而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所有这些,正是“五刺法”所论及的主要针刺部位,因此“五刺法”在针灸领域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五刺法”在针灸领域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上所述,很多医师都在无意中遵循这一原则,并取得良好疗效,但同样,临床上很多医师还没主动意识到这一点,对一些好多疾病只追求针感而不注意病位深浅,更有甚者,只要找到穴位一扎,就任其“平补平泻”。这些都会影响疗效。总之,在临床上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应用“五刺法”来进行局部取穴,遵循“针至病所”的原则,并根据这个原则不断探求针刺新的治疗领域,以提高好的疗效。

末了,回答上一篇提的问题,按照五刺法的原则,带状疱疹应该如何治疗,没有一个人回答,心里有点伤心,看来都是不屑一顾。只能是自问自答。

带状疱疹在中医认为它属于血分热毒发于肌表,西医认为是疱疹病毒侵犯了脊神经。按中医认为:病位在血分、皮肤,按西医认为病位在脊神经。那么按照五刺法的原则,针至病所。应当刺血分,刺皮肤,刺神经。所以我们应当用豹纹刺、皮刺、刺神经法。

所以我通常的做法是,是在疱疹部位刺络拔罐放血,局部皮刺围刺,相应的脊神经节段夹脊穴电针治疗。效果极好。一般要是急性期就介入往往2、3天疱疹就能下去,不会遗留后遗神经痛;如果已经属于后遗神经痛阶段了,也用这种方法,但是治疗可能时间就要长一些了。但是坚持治疗的绝大多数都好了,有的甚至是后遗神经痛好几年,需要每天吃止痛药入睡的也一样好了。

这样的辨证方法是不是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一样吧。大家以后也可以想想看,按照这个原则,很多疾病是不是有新的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