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知音|趣味人生

 时光捡漏 2020-09-16

趣 味 人 生

——读杨舟平先生《情关风月》心得

杨舟平先生算不得从事专业写作的文人,但却是个真正的文化人。你可别小瞧这个文化人,他可是优秀的高级法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县作协副主席,他从1986年至今三十多年间笔耕不辍,在各报刊、杂志、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发表了一百余万字作品,获得国家、省、市文学奖项数十次,如今写作势头依然不减反增,三天两头文章见诸报端,好评如潮,点赞满屏。大家戏说他可爱的孩子(作品)层出不穷——高质高产。他的文风、尤其文化散文风格像极了余秋雨,旁征博引,文采飞扬。从外貌特征来看,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戴一副金丝边眼镜,不留长发,不蓄胡须,更不奇装异服,拍照时候爱右手搭在左手背上放在身前,挺直腰身,摆个八字脚,脸上总是春风和煦般的微笑,不算玉树临风,但绝对是谦谦君子。大家开个玩笑,他哈哈一笑就算了事,我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人,他的趣不在皮而在骨,他的味是流淌在灵魂里、书写在文字里的。

每每净手之后,抱着一个学习者的虔诚捧起《情关风月》潜心拜读。它是一本乡土文化浓郁的书,分为八辑:悠悠乡愁、难舍亲情、心语心愿、凉风一缕、人生况味、法苑夜话、闲言碎语、行者无疆,共89篇,是杨舟平先生创作发表的精品荟萃,是三十多年的心血凝结。书中不仅有浓浓的烟火气息,更有浪漫的诗和远方。随着他的笔墨流转,我领略到了他文字中关于人生、自然、社会智慧和哲理,滋润和抚慰了我的心灵及情感世界,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和人文情怀的熏陶。

现在,我就以《趣味人生》为题从生活之趣、工作之趣、读书之趣三方面来抒写读《情关风月》之心得。

我们常常慨叹生难活难生活更难,也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浪花——趣味,把日子过得索然寡味而又无聊。但生活之趣在杨舟平先生的解剖下变得十分简单,城里住烦了到乡下去转转,屋里待久了外出玩玩,厌烦了水泥堡里的生活,进山区开开眼界,体力累了动动脑,脑袋烦了动动脚,这样你会发现,生活会变得有滋有味,五彩缤纷。我深以为然。

首先让我们来走进杨舟平先生故乡凤翔,体会他对故乡的那份深情和热爱。这份浓郁的故土情结表现在《仰望雍山》《千年名刹净慧寺》《东湖——凤翔的母亲湖》等文中。他引经据典,探古索源,忆古谈今,对地域文化、宗教文化、风土人情做了详尽的阐述,景物人文都被他写活了。我想正是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厚土,才孕育了如他般有灵性的人。他简直就是家乡人文景观的宣传大使,用他的文字引诱你来凤翔,品一段历史,享受一方文化熏染;勾引你来雍州、上灵山、入东湖,领略雍山这座父亲山、雍水河这条母亲河、东湖这个母亲湖向我们娓娓叙说史话趣闻,秦风秦韵。

若说写家乡这是文化人常见的故土情结,精神地理,是乡愁乡恋使然,那么我们就随他的笔一起走一遭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江山在他心中的模样。

往南走,随杨舟平先生《行走凤凰古镇》,他笔下的这颗湘西明珠”,“青石街道,临街木屋,古色古香,沱江依城而过,碧绿柔软,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大街俨然一条绿色长廊,比阳朔西街更婉转,比丽江古镇更沧桑。沿着凤凰古街行走,你会被蜡染和银饰所吸引,精美的手工艺品让你折服得五体投地。当然,也肯定要去沈从文故居一走,接受文化的熏陶。如此一来,你是不是觉得杨舟平先生笔下的凤凰古镇,就是一位穿蜡染织锦、佩戴银饰、带着优雅迷人笑容的苗家女,袅袅婷婷地向你走来,但你却又不敢去惊扰她。杨舟平先生如是说凤凰的美,是那种透着灵秀与文化积淀的醇厚之美也许只有一颗宁静的心沉浸在其中,才能触摸到凤凰古镇那久远的美。这种美是独具一双慧眼才会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才能体会到的啊!往西行《西藏记行》,杨舟平先生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态去的,他眼里的朝圣者是这样的他们在大昭寺前双手合十,过头,移至眼前,胸前,然后全身于地面平行,心身朝下俯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来,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中连续不断,如此一次次磕长头重复不已,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敬佛、向善、成佛。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把财物名利置之度外?你看他就这样把一个虔诚朝圣者干净的精神境界展示在我们的面前,禁不住和他一起在大昭寺广场前,我静静地沉思了好久。从米拉山口远眺远处的雪山像是呈放在天地间的一块水晶石,在凌厉的山风劲吹下熠熠闪光,将米拉山口映衬得愈加神秘。之后他又将一幅“高原江南”山居图展现给我们,再去羊湖、纳木错两大圣湖,让灵魂得到洗礼。如此这般看杨舟平先生,他的胸腔里是怎样的峰峦叠嶂,山青水秀,浪花朵朵,风景旖旎?

饮食男女,赏够了风景,品足了文化,那就再一起来品尝杨舟平先生家乡的特色美食,读文知味

《搅团往事》中写到搅团是用面搅成的浆糊”“搅团要好,七十二搅”“燃得跟搅团一样”“搅团没肋把,边吃边克化以至吃得多了胃做酸,吃得少了腿打颤。《老陕咥面 》中有一段对陕西人吃面的传神描写没有肉没有菜不要紧,捞上一碗雪白的燃面,浇上一勺滚汤黄亮的菜籽油,在葱花上滋啦一泼,顿时满屋子葱香味!盐搁得重重的,醋调得酸酸的,辣子放得汪汪的,再剜一疙瘩臊子肉,捏一头大蒜,门槛前一圪蹴,把头一偏,长长地挑起一筷头,红亮、筋光,连吞带咽,一老碗燃面三下五除二就咥完了,再盛一老碗面汤,咕嘟咕嘟一气喝下,原汤化原食,撂下老碗,站起身子,揉揉肚子,一句秦腔冲口而出:嘹扎了!’‘咥饱了,喝好了,咱跟皇上一样了!’”,由此可见,他把方言土语运用得恰到好处,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方言土语携带关中这一特定地域语言基因,如同人类的DNA,特定的发音和语言表达,直击心底,很快达到沟通的效果。文友如是评:“文章有精到的画面镜头,有精彩的色彩搭配,有美食搅动味蕾可谓观察生活是极其细致,描述生活之极其精彩这凤翔文坛的徐志摩、余秋雨,除了诗和远方还会做饭,重点是会做面,会打搅团,哈哈!原来文字如乡愁,文字如美食,是写在胃上的。如此看来,他是把知识和情趣融进了饮食中,从饮食中折射出浓浓人情、体悟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

有趣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人。《不妨慢一点》,是杨舟平先生想要告诉读者慢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放慢脚步,慢慢品味生活的闲适与美好。世上风景闲流水,我忽然感到时光就是叫人享受的,就像粮食是叫人消费一样。”“不妨慢一点,不妨试试慢生活,走走慢车道,许是人生路上才能看到曼妙的风景,感悟来自心跳的声音,倾听大自然的气息”“慢慢来,慢点,各种地慢,它是人们经过体验了许多同与不同的过程一种自我安慰方式,一种感受,一种对幸福的追求。这富有哲理的话,在一连串的佐证中自然而然地道了出来,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这是怎样的一位智者才能有的思维?

人生便是这样了,意趣重于存在,而所有存在,却都不能无关风月,农人放下锄头还要去逛庙会看大戏,老街坊衣服可以穿不周正,那棋一定要下得妙趣横生的”“江南环溪的风月,北京南湾子头的丝柳,可见此风月泛指一切美好的景色,也可以引申为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这是对生活多么深刻的领悟啊!

一个有趣的人,一定是个生活中有温度、社会中有责任的人,不仅有感性生动的一面,也有理智严谨的一面,生活的结都被杨舟平先生扎成一朵花。

《解读场合》一文他就像一个善长于循循善诱的老师给你解读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且能合理规避的问题和弊端,而那些无聊的、‘鸿门宴’式的各种商业交易型的‘场合’的确是应该制止的。《洒桌》借谈酒桌文化,指出了舌尖上的腐败这一特定时期公款吃喝成风的不良社会风气。但靠酒桌来事,设局喝酒,乃至酗酒,甚至酒后滋事,伤肝伤胃伤身体,伤脸伤面伤风气,实在不划算,提倡不得。这种忧天下而忧的公德心和责任感可见一斑。

纵观《情关风月》,杨舟平先生从行、吃、悟方面表现他的生活之趣,依我来看他就是个真正开辟了一条走进自己内心宫殿之路的人——用心写作。一个有如此精湛写作技巧的人,一定是个好读书之人,读书之趣味一定是深入骨髓的深刻体验。我不知道他是否和鲁迅先生有《入厕读书》的怪癖,但从文章中能随处可见古今中外名人名句、奇闻轶事信手拈来,就算不能用博览群书、饱读诗书来形容,但他读书之广之深则可想而知,就《时光捡漏》第二期读书会心得《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文引经据典十多处。他说读书旨在阅读人生,精彩自己,点亮别人读书之道,柳暗花明。为灵魂的需要而读书,为灵魂寻找源泉,为精神寻找通道。”“读书之味,意在言外。读书可以成为一种超乎日常的快乐。”“读书之妙,在不可言。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杨舟平先生说我不主张一味读文学作品,一个真正读书人,涉猎应该广泛,文史哲、地理、中医学甚至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不妨一读,以开阔视野,要在阅读中寻找一个更为出色的自己做人要有趣,读书要有味看来他是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好处了,同时也是《读书知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好处了。书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写的冲动。怎么写?说真话,把心交给读者用真情实感,撞击着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者的心与作者同频共振才是最好的文章。作为凤翔作协常务副主席的他,不忘责任号召更多的写作者、读者爱上文化散文,其实他本人就是文化散文的写作践行者和凤翔作协文化散文的引领者。

文章的开头我说杨舟平先生不是个真正的文人,是有原因的,他不是专业写手,而是一名优秀的高级法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他的工作要说有趣味,很难让人理解,一定会有人骂。因为他的工作不像搞文化艺术工作的,比如跳舞、歌唱、书画等工作本身就带有艺术色彩,趣味性浓。对于成天和冰冷法律条文打交道的、手拿诉状、用法律武器解决诉求问题的法官,如何干出趣味来?要我说工作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对工作的热忱和对职业的敬畏感。不仅仅是为了结案了事,而是从工作案例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问题而引发思考,谈感想看法,避免这种不幸再次发生,起到教化人的目的,比如《天理国法人情》《要增强证据意识》《伞》等文章。《天理国法人情》一文说无论立法者还是执法者,都需要既考虑天理,也考虑人情,更要适用国法,只有三法合一了,案件才会处理合情、合理、合法这一提议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能被相关部门采纳将会是大快人心。《伞》中写到一位老缠诉户,法官雨中送一把伞就轻松化解了一个长达数年的缠诉情结。对于这件事,杨舟平先生的感悟是我们的老百姓其实极易满足,伞是保护的象征,是爱护的体现。败诉者在接受法律裁判的同时,还需要诚挚的关心,来抚慰他那受伤的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心平气静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承担应负的责任。如果每个执法人都如有他这份责任担当,那么社会何愁不和谐?

有趣的灵魂从来都不是摆脱生活去追求虚妄的诗和远方,而是在人情往复里、凡尘琐事里用诗意的眼光,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体味美。有趣的文章正是有趣灵魂的折射,也是《情关风月》一书对文如其人的最好诠释。

读文如饮食,你得去饮去食,才会冷暖自知,你是喜欢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尝了才会明白,就像杨舟平先生的《情关风月》,你得亲自去读才能品出其中的趣味来。正所谓品他的趣味人生,做有趣之人,写有趣之文!


作者简介

梁知音公司职员,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暖,简单爱笑的女子,爱好散文和诗歌、唱歌、跳舞,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