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腾驰//《大年初一的浇汤面》

 马腾驰 2020-09-16
陕西咸阳市浓浓年俗《大年初一的浇汤面》  (散文) 作者: 马腾驰

——色香味诱人的浇汤面

陕西咸阳市浓浓年俗《大年初一的浇汤面》  (散文) 作者: 马腾驰

——马腾驰先生书法

大 年 初 一 的 浇 汤 面(散文)

·马腾驰

盼了整整一个冬天,儿时认为最热闹最美好的年,终于到来了。

大年三十晚上,老家大张寨一大帮子的娃娃们,聚集在村街上耍玩着。其中两个小不点,先径自吹开了:“明天是大年初一,明早的浇汤面,我妈已摊好这么厚一大摞子鸡蛋饼!”其中的一个娃娃,用手等出一个一尺多厚的高度。“我屋里的‘嗞啵喽’,炸了这么大一老碗哩!”另一个脸冻得红红的娃娃,比划出比盆子还要大的一个老碗形状来。

呵呵,摊一尺多厚的一大摞子鸡蛋饼?炸出比盆子还大的一老碗“嗞啵喽”?这明显是在吹牛,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哪里弄来那么多的鸡蛋?只有队里杀猪后,分下的那一点点带着骨头的肉,哪里又有那么多的肥肉炸过油,落下比盆子还要大的一老碗“嗞啵喽”?

吹完牛,嘻嘻哈哈的他们,大呼小叫着,在黑漆漆的村街上,放开自己手里仅有的那几个小炮。而后,满村子里疯跑着,看谁家要放整串的鞭炮,好去捡拾几个未放响的鞭炮。有引线的,捡起来后直接放响。没有引线的,剥开一个个的包装纸,倒出火药,用纸包好,嘻嘻,明天一早装到自己做的枪里,够打几枪用啦。

折腾过小半夜,这才慌里慌张跑回家去。屋里,母亲们已把娃娃们过年要穿的新衣服、新棉窝窝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放在炕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明早就能穿上新衣服新鞋,明早就能吃上向往已久、让人馋涎欲滴的浇汤面,那个好心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

前巷子后巷子,还有零零星星的炮声在响。兴奋而快乐的他们,平时觉多得睡不够,这会儿,躺在炕上半天睡不着,只恨这天亮得太晚,在炕上翻过来倒过去,一个晚上不曾睡踏实。

第二天早上,不用大人们叫,睡得迷迷糊糊的他们,忽然听到,村街上不知谁家放响第一声炮,听到炮声,他们从炕上“呼”地一下子就爬起来,慌忙穿上新衣新鞋,跳下炕,洗过一把脸,就冲出大门。村街上,已有早早起来的玩伴,他们和昨晚一样,在村街上跑东追西,看哪里放炮,就循声撵过去。

天亮了,大人们走出家门,叫村街上玩着的娃娃们,挨家挨户去给自己本家的长辈们磕头。领了几毛毛压岁钱的娃娃们,欢天喜地地跑了,要用这钱去买炮,去买好吃的。大人们急忙赶回屋里,开始准备初一早上,老家人非常看重,非常在意的浇汤面。

浇汤面用的面条,是年前专门用淘洗过的麦子磨下的面,除过留下蒸年馍的面以外,用剩余下来的面挂了挂面。挂面,有手艺的人家自己挂,不会挂面的,请了“挂匠”挂面。年景不好的年份,挂不起面,只能买或者用仅有的一点麦子,换几把挂面回来。

制作手工挂面,要从先天下午开始,在寒冷如冰窖般的“挂房”里不停点地忙活。和面、揉面、搓条、盘条与上竿子等等的过程,一个晚上不得闲,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能从晾晒挂面的架子上收下挂面。挂面制作过程十分辛苦,是一个大苦差事,足够另外写一篇长文章出来。只所以要提起挂面制作的辛劳不易,是为了说那细如一根根长长的银丝、光洁归整的挂面,做成的浇汤面真是实实在在地好吃。

这手工挂面,从锅里下出来后,直接捞到一大盆的凉水里,凉水过后,挂面没了粘性,吃起来就柔滑筋道,爽口利落。凉水过一下子,老家人把这叫作“用凉水冰一下”,凉水“冰”过,再一筷头一筷头捞到篦子上,垒得高高的。这一筷头面浇上汤吃,也就几口的样子吧,面捞得多,到了碗里太稠,就没有浇汤面“煎、稀、汪”要求中,面条要稀的特色,面太稠,就断无吃浇汤面之意趣。

挂面已下好,母亲们开始准备浇汤面的臊子。臊子,荤素都要有。肉臊子,是年前队里分回的猪肉上的肥肉,炸油后残留的肉干,老家人把它叫作“嗞啵喽”。昨天煮肉时,已单独炸过肥肉,“嗞啵喽”是现成的。素臊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细细的笨蒜苗,从中间一分为四,再斜切成细碎的花花。另一种,是用鸡蛋摊成薄饼子,再把这薄薄的鸡蛋饼,切成小小的菱形块,单独放入碗里待用。

陕西咸阳市浓浓年俗《大年初一的浇汤面》  (散文) 作者: 马腾驰

——老家过事,大厨给浇汤面舀汤情景

面与臊子准备好,开始熬制浇汤面要用的汤。一大锅的开水,倒入少许煮肉的汤,放上大料调和,然后,把熬过的香醋倒入,继续熬。这汤里,醋一定要出头,才能应了浇汤面“酸、辣、香”中酸的要求,才会有滋味。前边说的大料调和,放的比例一定要拿捏好,比例拿捏好了,那调料才能“咬合”在一起,熬出来的汤,各种味道才会各司其职,才会有大味道,浇出来的挂面才能吃出韵味,才能吃出那个酣畅淋漓的不同于一般面食的美好感觉。

浇汤面的汤也已熬好,所有的东西一应俱全啦,把“嗞啵喽”、蒜苗,还有那鸡蛋饼,飘入一大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大锅里。把篦子上摞起的一筷头一筷头挂面,捞入一个个碗里,再把熬好的汤与汤上飘着的荤素臊子,用铁勺浇入碗里。冬天天太冷,被冰过的挂面凉,要用热汤冒一到两次,这时,一碗碗热气腾腾、煎煎火火,闻着喷香喷香的浇汤面就端上了桌子。

去村街上玩耍的娃娃们,昨天刚吃过肉煮馍,今日又要吃馋人的浇汤面,还像昨天一样,已早早回到屋里。一个个都是欢天喜地的样子,就等着吃这浇汤面了。

柔软光滑、细如银丝的挂面沉在碗底,汤上飘着绿绿的蒜苗、诱人的“嗞啵喽”与金黄金黄的鸡蛋饼,看着就是个香。吃辣子的,挖一大勺子刚泼下、爨香爨香的油泼辣子,在碗里搅勻,端起碗来,先“嗞儿”地喝一口汤,哎哟,那个香,那个鲜美啊,真是十分地受活呢。

香气四溢的汤还在锅里滚着,一碗碗冒着热气的面,继续往桌上端着,整个屋里,都弥漫着浇汤面的香味儿。“嗞溜”“嗞溜”有滋有味地吃着面,一碗、二碗、三碗,再来第四碗第五碗,忍不住,还想吃,碗里的面稀,就是老人或者小娃们,吃上七、八碗也不会成为问题。

浇汤面,稀稀的几口挂面,不用嚼,直接吸进了肚子里。“嗞啵喽”脆,嚼起来“咯嘣嘣”地响,油香油香的。蒜苗、鸡蛋饼,和着多种调料熬成的肉汤,所有的滋味全被激活,全被释放挥发出来,那是给长时间不见油水的肠胃一次盛大的犒劳。那是干枯的味蕾,被这摇曳多姿而又生动芬芳的美味彻底唤醒后的一次欢畅愉悦的绽放。浇汤面啊浇汤面,那种口腹的享受,真是叫人陶醉,叫人流连!

“细、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这是老家浇汤面的典型特点。挂面,细,筋道而光滑。煎火滚烫的碗中几筷头的挂面,一层汪汪的臊子在碗面上飘动着。锅下的火在熊熊燃烧,各种调料调得恰到好处的一锅汤,在锅里跳跃翻滚着。浇汤面千般地好,万般地妙尽在其中了。

离开老家三十五年了,时常想起那鼎沸共餐、亲密无间,那气氛热烈地让人难以忘却的浇汤面。每年过年或是婚嫁之喜事回老家,我都要多吃几碗浇汤面。每每吃着面,就有了心思,就有了许多的回忆与许多的怀念,往昔岁月里的一个画面,或者一个记忆就会闪现在眼前。

“正娃,你尝汤味道好着没有?也不知道合口味不?不行了,让你哥给你把汤另调一下?”每次吃浇汤面,二嫂都会这样问我。“汤好!汤好着哩!我哥把汤调得香很!你看我啥都不管,只忙着吃面,话都顾不上说了!”我笑着接话。“汤好着,就快吃!叫娃给你再端汤煎的面!”二嫂招呼着我。二哥是乡间有名的厨师,他浇汤面的汤调得特别好,是一绝。吃饱了浇汤面的我,经不住它的诱惑,还要再吃上一碗。

2019年01月07日于驰风轩

陕西咸阳市浓浓年俗《大年初一的浇汤面》  (散文) 作者: 马腾驰

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 马腾驰 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2019-1-21“青云计划”获奖作品。《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即将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