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誉炜|一路走来的那些路标🌟将军写给年轻士兵的信“后记”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来源|作者《在军营里学做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年)
时常有年轻战友问我,从士兵成长为将军,有没有一些规律性的路径可以遵循。实际上,一个人如何发展,或者可以发展到哪一步,既有自身努力的原因,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机遇也会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再就是对成功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看来,那些只要怎么干、就能实现怎样目标的所谓“成功宝典”、“人生指南”之类的东西,大多是不太靠谱的。但是,抛开那些过于功利性、理想化的支招,而从人的成长和发展角度看,毕竟命运中的许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己把握,而且确有规律可循,人生的许多道理属于经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不乏参考借鉴意义。回首过去,我们的身后都要留下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脚印,在记忆里留存住一些标志性的印记。这些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场景,但代表的可能是一段路程、一种精神、一个选择、一次转折、一项使命。作为一位有着30多年军龄的老兵,从军路上我经历过成功与喜悦,遭受过挫折与痛苦,这些无疑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筛选出一些类似标志物的东西作个交流,权作“做人篇”的结束语吧!
雪天盛开光荣花。1976年春,我已在县文化馆学习工作了一年多。一天,我对父亲说,我要去当兵。父亲毫不犹豫地挥着手说:“去吧,这路子正!”我知道,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的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自己的儿子参军报国,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体检那天,外面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地一片白茫茫。父亲执意要步行与我一起去15里外的体检站。检查项目一一顺利通过,将要做X光透视的时候,突然停电,镇医院无法检查,调整我们去县医院补检。县医院离镇上足有40多里路,当时也没有公共汽车,让大家自行前往。父亲看了看我,果断地说:“走,咱们去县城!”父亲个子很高,腰板很直,走起路来步幅很大,我只有快步才能跟上,雪花落在我们身上,脚下发出“吱吱”踏雪的响声。到了县城,雪停了,太阳出来了,照得披着银装的街道、楼房、树木闪着白色的光芒。一直等到做完透视,体检表盖上“心肺膈未见异常”字样,父亲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父亲欣慰的笑脸,端详手中那张体检表,我感到自己的使命来临了。
火线入党申请书。当兵不到半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我所在的部队第一时间开进震区。我们没日没夜地抬水泥预制板、清理废墟,因怕伤着废墟下的生命,多是冒着余震危险肩扛手扒,许多战友指甲盖儿都磨掉了,鲜血染红了厚厚的手套;部队没有宿营地,我们就顶着雨衣或塑料布在露天里打盹儿,露水和雨水打湿了被褥,但那被子每天仍叠得方方正正;震后缺食少水,官兵们总是把干粮和水壶递给灾区的百姓。在一次抢运物资时,我的脚几乎被木板上的一颗铁钉穿透,只是简单包扎后又投入了战斗。在救灾现场,我体验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感受到这些传统和作风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养成的,是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影响带动的。懂得了党和军队宏伟壮阔的事业,需要一个个具有“螺丝钉”精神的人作支撑。那年9月,我在抗震救灾一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火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拳头,成为全团两名新兵党员之一。
古都电报电话大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军校刚刚开始恢复学历教育,对在职干部实行考试入学。对于我们这一代失去高考机会而又渴望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报考了西安政治学院的政治机关干部专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在古都西安学习两年,我没有自己单独去过旅游景点儿,除了在校园里努力读书弥补失去的时光,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位于市中心钟楼附近的书店和电报电话大楼。那会儿,通讯还很不发达,与家里联系主要靠书信,一封信要走好几天。倘若想打电话必须去电报电话大楼,往往还要排长队,电话通话质量极差,扯着嗓子喊半天对方也听不清楚。如果真有急事就要拍电报,一个字几分钱,都要绞尽脑汁措词,一是为了简明,二是想着省钱。在我上学的第二年春天,爱人在一座海滨城市的医院分娩难产,家里人不顾她的劝阻拍来几封电报让我速回,可军校有纪律,学员在校期间一般不准请假。那边情况危急,这边又不准假,急得我团团转。一位同学劝我先给家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我们到了电报电话大楼,从下午一直等到半夜,好不容易排到了,进到电话间里,手摇那种旧式电话把子,一个劲儿地“喂、喂”喊半天,对方还是听不清,那时候恨不得生双翅膀飞到千里之外……
南疆战场老山兰。战争是残酷的。我在南疆战场度过的一年多时间真切体会到这一点。周围,有炮声、弹坑、断木;随时,有战斗、负伤、牺牲;战士身上,有伤疤、皮癣、脓疮;猫耳洞里,有蚊蝇、老鼠、蛇虫……还有歌声、笑声、老山兰。记得有一天,连队一名新战士过生日,指导员到班里祝贺。没有香甜的生日蛋糕,没有应该燃起的二十支亮亮的蜡烛,而是捧来一颗长在石缝间的“老山兰”。我们的战士像老山兰那样生活,勿须多少雨露滋润,却给人世间添一抹绿、增一株兰!
京城都市的钟声。34岁那年,由野战团队进入大军区机关工作。职务不算高,岗位很关键。驻地位于京城西郊,闲暇养成了登山习惯,常常在奋力攀登途中听到寺院的钟声。也许是佛家的钟声有些不同,每一记敲下去都像是敲在人的心上,让心随之震颤。登临山顶,俯瞰京城,感受钟声,突然感到,大机关坐得久了,远离了火热的军营,我与士兵之间的距离拉大了,而离开了我喜爱的士兵们,似乎也失去了内心某种动力。在一次有关干部调整的谈话中,我毅然向领导说出想法,愿意到基层部队去工作,我要回到士兵中间去!隐约有声音告诉我,人行走得久了,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整理心境,调整方向继续出发。
炮兵旅的爱兵情结。到旅里工作后,我始终把“兵有痛痒我着急,兵有委屈我内疚,兵有进步我高兴,兵有难处我解忧”作为座右铭。在营区和局域网上开设“政委信箱”,坚持做到“每件必复”、“调查处理问题不过夜”;开办小广播和电视节目,设立“旅领导接待日”、定期召开“士兵代表座谈会”,评比“最佳建议奖”,确保能够及时听到官兵的心声。在旅里任职六年,眼看着一茬茬官兵茁壮成长,看着旅队面貌不断呈现新气象,深切感到,创新工作方法,既来自于传统招法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对接,更离不开对部队对战友的强烈责任感和深深的挚爱。
戈壁滩上的四合木。离开炮兵旅,在内蒙古乌海军分区工作了两年多,地处祖国西北的那座小城的四周被沙漠和荒原包围着。在茫茫荒原上,生长着一簇簇名叫四合木的植物:它们的身高不足半米,长有鸟儿羽毛状的叶子,叶片很小,开着红色、白色和黄色的小花儿。远远望去,像是一堆堆备好待燃的篝火。四合木最大的特点是耐旱,乌海地区常年干旱缺雨,风沙肆虐,年均降雨量仅1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很低。在这种恶劣的气候下,其它野生植物极少光顾,可四合木却顽强、茁壮地生长着,历经数亿年风雨洗礼之后,它的根能够深达9至12米!四合木,就像普通士兵中的一员,并不特别鲜艳,也不高大挺拔,但它地下的根,却扎得很深。向世间昭示着,只要具备了坚韧的品格,再荒芜的地方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再平凡的生命也能投身伟大的事业、创造出人生奇迹。
伊木河哨所旁的界碑。那一年我从西北的乌海来到了祖国版图“鸡冠子”上的呼伦贝尔。那里的冬天奇冷,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0多度,茫茫草原、林海,长长的界河几个月都在几十公分积雪的覆盖中,方圆几十、几百公里见不到村落,西伯利亚的寒风吹来刀削般刺骨。边境线上有一个被称为“雪域孤岛”的伊木河哨所,一年有四五个月与世隔绝,边防战士们最爱在界碑旁照相。每逢新兵补入下到哨所时照一张,小伙子们的表情都是血气方刚、朝气蓬勃;一到老兵退伍离队时还要照一张,胸前戴着大红花,战士们依偎甚至是亲吻着界碑。哨所驻地偏远、荒凉,生活艰苦,岗位平凡,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磨砺,使战士们成熟得更快,对人生、对社会、对使命职责感悟得更为深刻。由此,使我想起一位作家说过的话:艰苦的生活比温馨的日子更令人回味。
首都最为美丽的一道风景。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我再次回到首都,到北京卫戍区任职。部队高度分散,官兵大都默默工作在各个平凡岗位上,有的甚至排自为战、班自为战。许多士兵从新兵一下连,就再也没有机会到礼堂参加集会、观看电影或演出。战士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当兵来到北京,谁不想看看天安门、故宫、长城、水立方、鸟巢这些著名景点?但事实上许许多多的战士由于一直忙于站哨执勤,没有机会外出游玩。直到服役期满退伍时,才服从连队的安排,由干部骨干带着看看天安门、转转王府井,许多人连这样的安排也轮不上。战士们对此却毫无怨言,他们说:“看不到首都的风景,但我们可以成为首都的风景”。是的,面对哨台上和大街小巷那一个个挺拔的身影、一双双警惕的眼神,谁能不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壮观的一道风景呢!
一路走来,每个印迹都是我军旅生涯的一个路标,每个路标旁都有士兵们可亲可敬的身影,有的我能叫出名字,有的叫不上名字,但都是我人生的老师!正如我在一首《致年轻的士兵》的诗中写道的:“在你们眼里/我俨然是家里的长辈/亦如学校的校长/教你们做人/助你们成钢/在我的眼里/你们分明是一面镜子/又像一座巍峨的高山/帮我校正魂灵/催我不懈奋进”。是啊,我们千千万万的士兵战友,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家庭,在部队服役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但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一起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和力量。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惟愿身在军营中的战友们,脚踏实地、奋发图强,知行合一、立志成才,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奏响青春的优美乐曲,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
 
2013年4月于北京西山


刘喆、李永胜、焦龙宇、杜江、夏小强、卢俊生、王超、冯洪友、杨枫、寻晓明、顾小汪、张东、司儆、朱旻鸢等,以及责任编辑郭宪辉对本书出版均有贡献。特别鸣谢!
评论留言
作者感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一切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学做人的途径有很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经一事,长一智”,“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会做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生命和事业的全过程。
田雅芳(天津蓟县)
一篇励志的好文章!有拼搏才会有成功,有耕耘才有收获!
樊明明(南京)
此文送给不久将要毕业的军校同学,未来的军旅之路漫长而坎坷,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带兵人。
重点推荐
广而告之
经2016年3月14日在公众号上发出《✅“我的卧虎湾”每半月评选2名积极参与者,获马达书法1幅》,半个月来众多读者的积极参与,现将符合条件的2名读者的情况如下:
1、徐智胜,籍贯湖南,1990年3月入伍,原北京军区38军114师341团1营机炮一连文书,连队曾获”天津战役三好连“、”唐山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个人获嘉奖多次,现任(上海)天匠机电自动化经理。
2、苏建章,籍贯河北,2004年12月入伍,原呼伦贝尔军分区(伊木河哨所)六团一连战士,200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7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被评为优秀班干部,2012年评为全旗优秀公务员,2015年被评为全旗优秀公务员,所在连队被评为“全区标兵连队”、“全国模范边防连””等荣誉,现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公安局工作。
我的卧虎湾
微信:13960233130
308286678@qq.com
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