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李进章|少年篇之❹邢台大地震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投稿:308286678@qq.com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1966 年,寒假开学之后,我们结束了初三年级主要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辅导下,进入了紧张有序的中考复习阶段。
那时候的中考,比小升初要容易一些,从往年的情况看,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当时全县有两所正规中学,安平中学和后张庄中学。虽然还有油子中学、角邱中学、何庄中学三所中学,但因其地处偏僻,吸引不来优秀的师资,学生也是“捡漏”来的,所以,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看,与正规中学都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我们考中学那年,后张庄中学又是先于安平中学录取的,因而对于即将到来的中考,师生们都充满自信。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我们满怀信心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复习功课,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之际,命运却同这些莘莘学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接踵而来的天灾与人祸让我们的中考之梦像肥皂泡一样轻易地就破碎了。
那天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场邢台大地震;那人祸,是历时十年之久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天灾、人祸,就像两张密不透风的天网,正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我们的头顶撒落下来……
人常说“有钱难买黎明觉”,1966 年 3 月 8 日凌晨,正是贪睡的年轻人睡得最踏实的时刻。忽然,宿舍的门窗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声,接着,身子下的木床摇晃起来,发出咯吱吱的声音。一向睡觉比较轻的我,顿时被惊醒了,因为那时还没有电灯,我摸着黑儿穿好衣服,坐在床沿儿愣愣地发呆。从小到大,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不明白的事,越是惶恐、紧张。这时,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老人们说的‘地动’来啦?”当年由于科普知识的匮乏,村里的老人说是地底下的鳌鱼翻身呢,把地震按照自己的想象称之为“地动”。据说,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陆地是被一条大鱼驮在背上,漂浮在海中,大鱼一动,山摇地动,造成地震,有许多古代碑刻记载了历史上的地震灾害。例如,据明朝记载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的石刻,旁边便是鱼的图形。
正当我胡思乱想之际,听得有人惊呼:“地动啦!”“地动啦,快往外跑呀!”同学们听到呼喊声,一个个急匆匆地穿衣服。我则迅速跳下床,用力拽开宿舍的门,跑到了院子里。
这时,天已经快亮了,大地还在摇晃,头晕沉沉的。往院里望去,同学们那副狼狈样就甭提了,有光着脚丫的,有只穿着一只鞋的,有披着被子没穿衣服的,各式各样的情况都有。
那时,正是早春天气,风冷飕飕的,院子阴凉的地方还存着残雪。在院子待得久了,身上有些寒意,我便回宿舍去添件衣服。这才发现,同宿舍的同学徐文振用被子蒙着头呼呼地睡得正香哩!我连忙把他摇晃醒,说:“地动了,同学们早都跑出去了,你还要命不?”徐文振一听,匆忙穿上衣服,趿拉着鞋,箭一般地蹿到院子里。
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更是闭塞,快到中午的时候才传来消息,说是有地方闹地动了,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午间休息时,大家睡得正香哩,忽听徐文振同学大喊一声:“地动了,快跑哇!”说完他第一个冲出了宿舍。同宿舍的同学们也都纷纷起来,跑到院子里。这个说: “我怎么没有一点感觉呀?”那个道:“也没有觉得床在晃呀?”后来,见校园里没有一点儿动静,大家这才明白,压根儿就没地震,是徐文振同学过于敏感啦!
第二天,报纸来了,一看报纸,才知道,3 月 8 日5 时 29 分,邢台发生了六点八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在大平原人口稠密地区的第一次大地震。地震的震中,位于离邢台市四十五公里远的隆尧县。
3 月 10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新华社关于邢台地区地震的消息,地震这个词,第一次登堂入室地进入了民众的视野当中。后来,《人民日报》也报道了邢台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并且第一次刊登了关于地震的一篇科普文章,人们对地震这才有了初步的了解。
邢台地震发生时,因为距离安平县很近,震感很强。1976 年唐山大地震虽然震级更高,震感更强烈,但是因为距离我们太远,反倒没有多大的感觉。
对于突然而来的地震,学校领导和师生们都没有什么思想准备,也没有意识到其后果的严重性,照常在教室里上课,在宿舍里睡觉。后来,余震频频发生,搅得人人心里发慌。
3月22日下午,大约在4点钟左右,我们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突然,大地剧烈地摇晃起来,头特别晕,就像身子转了十来个圈子,猛然停下来那种感觉,眩晕得厉害,站不住,也立不稳。吓得女同学互相搂抱在一起,男生则干脆趴在地上。这次地震过后,人们吃惊地发现, 39 班教室西北角的廊檐坍塌下来一大块,顿时心里紧张起来。后来才了解到,这次地震的震中发生在宁晋县,离我们又近了一些,而且震级达到了七点二级,超过了上一次。
接到上级的指示,校领导这才重视起来,随即召开班主任会议,详细制定防震措施。按照防震规划,在校园东西两侧的开阔地带,分别搭建男女生简易宿舍。
男生的简易宿舍搭建在学校东边的空地上,女生的简易宿舍搭建在西边的空地上。所谓简易宿舍,就是将平时睡觉用的四条腿的木板床一头埋在地下,另一头翘起来,形成一个大约三十度的角,几十张木床紧挨着排成一溜。在床下的地面上铺上厚厚的麦秸,床上蒙上草苫子,再盖一层干草或者麦秸,填上土压实,再抹上一层“滑秸泥”,以防下雨时漏水。睡觉时,从翘起的床头弯着腰钻进去。在这种简易宿舍里住了多久,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令全校师生气愤的事情。听女同学讲,有一天晚上,她们已经入睡了。这时,校党支部书记光着脊梁,只穿一条大裤衩,来到她们的简易宿舍。这情景被一位警醒的女生发现了,惊呼:“抓流氓!抓流氓!”因为此事,这位书记被停职检查。据他自己交代,那天晚上他穿戴得很整齐,是检查学生宿舍去了。事实究竟如何,无从考证。“文化大革命”批斗他时,也曾将此事作为一大罪状,一起进行清算。为此,我还和另一位同学对他做过外调哩。
1966 年 11 月份,也就是邢台地震发生 8 个月之后,我们这支红卫兵串联队,踏上了这片经历劫难的土地。地震给这里带来了多少痛苦,多少灾难,在学校时,我们只是从报纸上了解到只言片语,只有枯燥的数字,只有文字的表述,脑海里只有淡淡的模糊的记忆。现在,我们亲眼看到了,事实摆在这里,“感同身受”这个词的具体涵义,如今才真正懂得了。看着成片倒塌的房屋,看着地上残存的一道道裂缝,看着从地底下冒出的一片片黑沙子,我们顿时感到,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多么无奈,多么无能为力!乡亲们见到我们,讲述的不是自己遭受了多少苦难,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地震发生以后,周恩来总理如何在震后的第二天 3 月 9 日和其后的 3 月 10 日、4 月 1 日三次冒着余震亲临灾区的事情。据乡亲们讲,当时周总理顶着寒风,踏着瓦砾,进窝棚、下地窖慰问伤病员,站在木箱子上给乡亲们喊话,鼓励震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至今留在邢台人民的记忆里。
乡亲们谈得最多的另一个话题是,地震发生后,人民子弟兵及时赶到现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扒开瓦砾,抢救被埋的群众,指甲磨得没有了,手上滴着血,他们像抢救自己的亲人一样,眼珠子都急红了。乡亲们还动情地给我们讲述,全国各地如何对震区人民展开空前规模的援助行动,就连西藏自治区也不远万里运来了二百四十匹马支援灾区。说到动情处,乡亲们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
天大地大,
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
不如毛主席亲。
千好万好,
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
不如阶级友爱深。
据说这首歌是著名音乐家李劫夫在地震棚里写出来的,这首歌唱出了邢台震区人民的心声,迅速传到全国各地,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声音。我们出来串联之前,就已经学会唱这支歌了。广泛流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地震灾区人民都激发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劲头。在部队和群众中间,不断地涌现出许多偶像般的人物。我对一个叫马平果的小姑娘印象特别深刻。地震那年,马平果还是个小学生,她被地震惊醒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毛主席语录》,所以,她冒着余震,在黑夜里摸着《毛主席语录》,这才从屋里跑出来。当时,报纸、广播电台都报道了她的事迹。
1966年 11 月,我们步行串联到达了隆尧县。第二天,在县大礼堂里,县里的领导给我们介绍了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介绍了隆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怎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在那场报告会上,我们见到了那个梳着马尾辫子的小姑娘马平果。马平果介绍了在地震发生时自己是如何想到一定要找到自己最心爱的《毛主席语录》,以及从墙上揭下毛主席像带出去的经过。马平果在发言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红卫兵叔叔们,你们辛苦了。” 顿时掌声四起。因我们年龄也不大,第一次听到有人叫自己叔叔,感到特别亲切。20 世纪 90 年代,我曾几次因公去过隆尧县,可当我向当地的领导和部分群众打听马平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个人。
邢台地震虽然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应考也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这些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渐渐地淡出了同学们的视野,大家很快就平复了心情,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中。
1999 年和 2010 年,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正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时,我曾两次陪同省人大法制委委员到红山地震台和隆尧地震资料陈列馆参观考察。
红山地震台位于隆尧县县城西北约 9 公里的红山山丘上,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建的。邢台大地震具有前震多、主震强、衰减有起伏、余震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地震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了一个天然场所。1966 年 4 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经过多次认真考察分析,选定了红山作为地震观测点,于是红山地震台在邢台大地震的严峻考验中诞生了。
现在,红山地震台已发展成为拥有测震、地磁、水准、地电等多种观测手段的综合地震台,并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震基准台。那次参观,我们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打着手电筒,一步一个台阶地下到几十米深的地方,那里露出一块黑褐色岩石。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就是通过这岩石探测到地底层物质的活动情况,从而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地震的发生情况的。当我们走出来,来到预测预报室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在我们进入地下参观时,他们观测到非洲的秘鲁发生了一次五级以上的地震。翻看他们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哪一天何时何地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发生了几点几级的地震,预测如此精确,预报如此及时,令人叹为观止 !
接着,我们前去参观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原来以为地震资料陈列馆在邢台市哩,其实就设在隆尧县。隆尧是当年受灾最重的一个县。县城的规模不大,散淡得很,行人也很悠闲。天热,县城的一些路段在翻修,三三两两的三轮车停在路边,城区上空灰蒙蒙的。我们问路边的老百姓对 1966 年那场地震的看法,他们多是一副淡漠寡言的样子,这一点让我们很是吃惊。才不过三十多年,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竟已淡薄为失忆的、很难清晰地再记起的往事。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 1986 年 9 月 12 日在隆尧县城奠基动工的,1987 年 3 月 8 日落成向社会开放,2006 年 3 月在纪念邢台地震四十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市政府和隆尧县政府共同投资重修,隶属隆尧县政府,由隆尧县地震局负责具体管理。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四百四十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块对接结构,分中大厅、东西侧厅、东西耳厅。中大厅中央矗立着周恩来总理在白家寨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时的全身青铜塑像,大厅东侧为当年地震灾区群众自发传颂的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曲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大厅西侧是著名画家周思聪的国画《人民和总理》。在东西侧厅、东耳厅设置“邢台地震资料陈列展”,展览以大型原始照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相关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有:邢台蒙难、亲切关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地震研究和邢襄巨变六部分。
从地震资料陈列馆出来,我们来到地震纪念碑。地震纪念碑矗立在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前方,高十九点六六米,标志着地震发生于 1966 年。台基高二点四米,分为三层,每层八级台阶,象征 3 月 8 日。纪念碑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名的“邢台地震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背面刻着周恩来总理制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方针的鎏金大字。碑座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及背面刻有三幅汉白玉线雕,分别为“蒙难”、“救援”和“重建”。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邢台地震纪念碑,不仅成为对外活动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还被命名为邢台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让我们通过纪念碑的碑文,详细了解一下当年那场让我们寝食不安数月的邢台大地震的惨烈情况,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在人民最艰难困苦的时刻,是如何用他那天空般广阔的胸怀包裹着人民的情感,并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人们的吧!邢台地震纪念碑碑文: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时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时十九分,我区隆尧县白家寨、宁晋县东汪先后发生六点八级和七点二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为九度强和十度,波及百余县、市,尤以隆尧、宁晋、巨鹿、新河为烈。
震前,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随后大地颠簸,地面骤裂,张合起伏,急剧抖动,喷黄沙、冒黑水。老幼惊呼,鸡犬奔突。瞬间,五百余万间房屋夷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同胞殁于瓦砾,三万余人罹伤致残,农田工程、公路、桥梁悉遭损毁。灾情之重实属罕见,伤亡惨状目不忍睹。
震后,周恩来总理冒余震之险三次亲临现场,体察灾情,面慰群众,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之救灾方针。李先念副总理暨中央慰问团亦即赶来,抚民心,励自救。党中央、国务院之深切关怀,使灾区人民没齿难忘。
省、地、县党政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组织发展生产,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万四千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星夜奔来,舍生忘死,排险救人,十指淌血活民命于绝境,搭棚架屋,废寝忘食而助民以安居,诚谓德高齐天。来自京、津、沪、石等市七千医护人员,含辛茹苦,救死扶伤,实乃情深若海。全国各族人民莫不伸出友谊之手,纷纷投函致电,捐款赠物,运来灾区的衣食用品、生产物资,难以数计。对此,灾区人民无不感激涕零,由衷呼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并化悲痛为回天之力,重整山河、创业建功。废墟举处,当年即粮棉丰登,新房排排,新村片片。
在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三十多个科研单位、五百五十余名科技人员先后赶到地震灾区,进行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现场考察实验。从此,前所未有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在我国广为开展,专群结合,多路探索,使我国地震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地震研究工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邢台大地震堪为我国地震史上之里程碑。
抚今追昔,倏已廿载。如今灾区已是人笑年丰,地换新颜。然地震之惨痛教训,亲人之所遭不幸,终不能忘怀,党予人民救命之恩情,群众抗震卓绝之精神,永刻骨铭心。值此地震廿周年之际,特立此碑,以追怀亡者,激励今人,垂教后人。
(作者系河北省立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经贸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社会导师。)

广而告之
本公众号承蒙网友青睐,日均浏览量已逾万人。为继续办好“我的卧虎湾”公众号,诚征好稿,以质取舍,尤欢迎探索人生真谛方面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等作品。每日限发稿八篇,一般更新时间为每日18时30分前。积极参与者有机会获书法家作品一幅。敬请周知。
第四期择优赠书法
(2016年5月1日至15日)

1、赞赏:1、009(河北);2、一诺千金(河北);3、陈地江(福建) ;
2、投稿:1、杨虎(河北);2、庞学军(河北);3、张金春(北京);(单篇点击量排名)
3、留言:1、寒星(山东);2、009(河北);3、、洪泽(河北);
4、传播:文章传播
(需符合两项以上才能获奖)
因有茶,遇见爱的温馨。
“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重点推荐





我的卧虎湾
微信:13960233130
308286678@qq.com
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