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李进章|1977,我的高考(附作者原声内容提要)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点击上面绿标收听作者原声内容提要
从上小学开始,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一个进入高等院校读书学习的梦。为了这个梦想,我勤奋读书,好学上进,朝着这个远大的理想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当这个奋斗目标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成为现实的时候,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66 年 5 月,正当我们抓紧复习,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时,一场疾风骤雨似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时的时髦用语)席卷中国大地,我们被强令放下书本,停止复习,积极投入到这场看不清楚、弄不明白的运动中来。当时我还天真地以为:这场革命运动不过是一场龙卷风,来势凶猛,去得迅疾,过不了多久我们便可以重新拿起书本,继续完成中考这一未了的愿望了。有谁会料想得到,这场汹涌澎湃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持续那么长久。古时有句话:“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原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句想象中的神话,没有想到确有其事,穿越“时空隧道”,一转眼的工夫就是十年过去了。
十年,一个人的生命中能够有多少个十年呢?十年,让多少莘莘学子空怀壮志,扼腕叹息。十年,让千千万万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的大学梦化为“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还”。十年,让祖国的经济建设停滞不前,许多行业人才出现了空白或断档。
人们在期盼,期盼着能够早日结束“文化大革命”,期盼着大学重开招贤纳士之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7 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据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回忆,1977 年 8 月 4 日至 8 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8 月 6 日下午,会议讨论的重点转移到高校招生这个热点问题。在此之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并刚刚将方案送出上报中央。这引起了与会者的反对,纷纷揭露这种办法的弊病,并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可推迟当年招生的时间。这些意见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把报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邓小平的明快果断,当即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并从此改变了整整几代中国人的命运,挽救了一个民族。
1977 年 9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 10 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次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对“老三届”年龄放宽,婚否不限,连续工龄五年以上,带工资入校。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 年 10 月 21 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各种评论亦如潮水——
“那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恢复高考并不是简单恢复了一个入学考试,更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是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今天看来,怎么褒奖当年的恢复高考之举,都不为过。
紧接着,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纷纷成立了招生办公室。当时,安平县招生办公室主任是张文侃。张文侃老师曾经在我们公社高中当过校长,并且曾邀我为该校高中毕业班代过半年课,他对我相当了解。所以,在征得我当时所在的县教育局教研室主管领导同意后,张文侃老师将我暂时借到县招生办公室帮忙。
说实在的,在县招生办帮忙,看着一个个兴冲冲前来报名的考生,自己心里痒痒的,既羡慕又嫉妒。可张校长让我看过招生文件,文件上讲得清清楚楚,这次招生对象主要是面向“老三届”,而自己是 66 届初三毕业生,而且档案中没有填写社办高中经历,不在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内。后来,我总是在琢磨,当时的人也真够傻的,不是“老三届”就说自己是“老三届”的,又有谁去查证呢?何况,“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中学根本就没有发过毕业证,“老三届” 也不例外。找几个人给证明一下,到学校盖个章,不就万事大吉了嘛!这一想法,在自己的脑海里曾经翻腾过,可想归想,没有人会真的去这么做,因为那时的人都特别胆小怕事,掉一片树叶子,都唯恐砸了脑袋。或许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在高考报名截止的那天,张校长突然对我说:“看你成天心事重重的,不行也给你报上名,你在公社搞了几年通讯报道工作,发表了那么多篇稿件,就以有写作特长的名义报名,这是文件允许的。”此言一出,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知道,张文侃老师为人特别小心谨慎,办事十分认真,这句话说出口,不知道他反复考虑过多少遍呢。所以,我感动地说:“张校长,太感谢您啦!您放心,我绝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记得考试的具体时间为:1977 年 12 月 10 日至 12 日。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还剩下一个来月的时间仓促上阵的。等我报了名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复习时间了。好在高考报名之后,县招办的工作恰恰处于空档期。于是,我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分昼夜地开始复习起来。
由于高考中断了十年,当时高中课本特别难找,不是卖了废品,就是撕成纸条卷了旱烟。幸亏我的同事安秀侃是个有心人,他是“老三届” 毕业生,高中学过的课本几乎一本不少地保留着。1977年,他也报了名,但是并没有把高考当作一回事,在高考入围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连高考志愿表都没有填报。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了稳定的正式工作,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不想再去为之奋斗拼搏了。据我了解,那一年,与他持相同观点的,在安平县还有好几个哩。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安秀侃总是把课本先尽着我用。我心里很清楚,虽说是“临阵磨枪”,但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选准突破口。那么复习些什么好呢?自己偏科太早,数学一直是弱项,加之没有学过高中数学知识,再怎么复习也是白瞎;语文、政治主要靠平时积累,突击复习也不会有多大长进。因此,我打定主意,重点复习历史、地理,因为这两门功课没有深奥的理论,主要靠经验和记忆。于是,我把时间基本用在了这两门课程上,意图通过历史地理给往上提分。考试实践证明,我还真是蒙对了。1977 年和 1978 年高考,我的历史地理考试成绩都非常好,总分确实是沾了这两门课的光。
高考开始了,我被安排在安平中学考点。虽然是“文革”后的首次高考,但是,考场秩序井然,监考也很严格。1977 年的高考试题,是由各省、市自己命题,考试内容大都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但由于十年动乱,考生成绩仍然低得十分惊人,城乡考生成绩的差别、知识分子和工农家庭出身的考生成绩的差别十分显著。关于 1977 年的高考,有一个当时考生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若干年后,成为一个经典的“段子”。
据说 1977 年的高考,某省历史试卷上有一考题:简述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某一考生答曰: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农业学大寨。

前不久,我从网上看到一位 77 级老大哥所写的微博,文中写道: “我参加的高考,文理科都各考四门,如文科只考语、数、史、地。好像没考政治,大概因为当年的政治正处于‘文革’刚结束时的混沌状态……虽说是开卷考试……”不考政治,而且是开卷考试,我到现在才第一次听说。这等好事,不知发生在哪一个省份呢?从其提到的作文题目《大治之年气象新》来推测,好像应该是安徽省。
河北省的高考试题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其中也不乏低级的考题,记得语文试卷中,就有考汉语拼音的题,如“余音袅袅”,要求给“袅”字注音。在语文试题中,作文占 60 分,我一看作文题目,差一点没笑出声来。在两个任选题目中,一个是记“东方红”卫星上天的,另一个叫做《记一个优秀园丁》,这后一个作文题,与前不久我为一名有着三十年教龄、事迹特别突出的老教师王继生老师所写的典型材料基本相符,他的先进事迹材料得到了衡水地区文教局认可,而且王继生老师在地区“文教先代会”上做了大会发言。
俗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为了写作这篇典型发言材料,我不仅专程采访了王继生老师,而且关起门来,绞尽脑汁整整用了三天三夜时间才写作完毕,并经过了衡水地区文教局两位老师审阅修改,但是因为客观原因,却没有在大会上一炮走红。这样一份地区优秀教师的发言材料,算是有了用武之地,派上了大用场,我一定让它在自己的作文中熠熠生辉。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第二个作文题目,并且将张继生老师作为自己的老师,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记述了张继生老师的感人事迹。在作文中,我采用倒叙的写作方式,先写粉碎“四人帮”之后,衡水地区“文教先代会”召开了。会议的广场上,立着一个硕大的告示牌,在告示牌的玻璃幕墙内,贴着一张张胸佩红花、笑意盈盈的来自全区的优秀教师的照片。我一个个认真端详着,目光很快就被第一张照片所吸引,感觉他是那么熟悉,好像自己多年未曾谋面的一位亲人,乍一看想不起来,但是他真真切切地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是自己曾经为之牵肠挂肚的亲人。他到底会是谁呢?我边看边想,猛然间心头一震,他不就是我的恩师张继生先生吗?“是他,就是他!老师老了,老得连自己的弟子都快认不出来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哪!” 于是,二十多年前的童年往事,先生年轻时的一举一动、谆谆教诲,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
在作文的结尾,我则用诗一般的语言突出了主题思想:“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当幼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优秀园丁的技艺……”
考试结束后是漫长的等待,1977 年高考,衡水地区没有公布高考成绩,也不允许考生申请查卷,不知其他省市情况如何。为什么不公布高考成绩,没有人给出说明和解释。不过,1977 年高考,衡水地区确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作弊案。记得作弊的人是时任故城县县委书记的马连宝,他为了自己的女儿能考上大学,不惜以身试法,叫手下人偷偷窃取了试卷。听说当时正准备提拔他当行署专员,却因为这一事件而泡汤了。这件事在当时曾引起了很大轰动,连《参考消息》都转载了相关的报道。虽然没有公布高考成绩,衡水地区招生办却通过各县招生办告知了入围考生的名单。“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在县招生办帮忙,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自己入围的确切消息,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为了进一步了解考分情况,我给地区教育局的负责文字材料的李老师偷偷地去了个电话,因为高考成绩要求保密,李老师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你的作文很不错,得了 57 分(满分为 60 分),但数学只有 11 分。”即便如此,我觉得他已经给足了我面子。
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试估分,我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第一志愿填报了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事们知道了我高考入围的消息后,纷纷表示祝贺,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已届退休年龄的王荫田老师,听说我第一志愿报的是河北师大,当即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寄给他在河北师范大学任副校长的儿女亲家,希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优先予以考虑。这样一来,自己感觉心里更有底了,结束了体检,就心安理得地等待录取通知书了。
正当我兴高采烈地等待高考录取的消息时,不料想,等来的却是令人十分沮丧的音讯:因为不是“老三届”,不是高中生,我的高考档案根本就没有往省里送。如果说好消息令人振奋、激动,那么坏消息则让人伤感、消沉。当时自己憋了一肚子的怨气,心想:国家照顾“老三届”,谁也没有意见,特别是老高三毕业生,就要进考场了,一场浩劫毁灭了他们的高考梦。可我们也同样可怜哪,还没有参加中考,“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就降临了。同样是受害者,为什么我们考试入围了,却不予录取呢?“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到哪里去啦?后来,我才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固执地拒绝在履历表中填写社办高中的那一段学历,1977 年,我理所当然地就应当被录取了,何必再经过 1978 年那一次炼狱般的考验呢?
对于拒绝填写高中学历,拱手让出高考报名、录取这件事,我至今不后悔,因为,在社办高中时确实没有学到一点儿正儿八经的高中知识,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追求一个所谓的高中学历呢?作为一段人生经历按道理来说应该如实填写,但是没有学过高中知识,没有真才实学,何必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呢?

重点推荐
共建平台,服务你我。 对【我的卧🐯湾】公众号突出贡献(前四名)。不定时更新。

李进章,河北石家庄人,现任河北省立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投稿、留言数质量最好,赞赏、传播数量多。

樊建军,河北石家庄人,现任河北省网球协会副主席,河北源深体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赞赏、传播数量较多。

张景智,河北人(现居香港),现任优布劳(中国)啤酒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赞赏、传播数量较多。

徐智胜,湖南人(现居上海),现任上海天匠机电总经理,赞赏、传播数量较多。
因有茶,遇见爱的温馨。
“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敬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