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马誉炜|四十周年忆唐山(16)珍藏的记忆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第十六回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
红星闪处传统弘扬

说起唐山抗震救灾,就不能不说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他们在持续多天断水停电、余震不断、高温酷暑情况下,救治、护理和转运伤员,进行灾后重大疫情预防,保障救灾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服务灾区群众等方面,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我军宗旨和白求恩精神,展示白衣天使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113师卫生科当年从张秋菊身上取下的45公斤大瘤子(来自网络)
护理人员与张秋菊在一起来自网络)
张秋菊术后亲笔书写的一句话来自网络)
那个时候,在唐山街头,见到最多的人就是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有部队医疗单位的,也有全国各地派来的医疗队。他们每天在简陋的卫生救护帐篷里忙碌,在废墟和街道的各个角落喷洒药物,顶着烈日,汗流浃背,不辞辛苦。我们38军113师卫生科,是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荣誉称号的单位,可能也是迄今为止,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卫生科。当年我在老家中学读书时,在课本上就知道有这样一个先进卫生科,当兵以后才知道实际上就是这个师的医院,因为驻地满城县一位名叫张秋菊的农村妇女摘除了肚子里45公斤重的特大肿瘤而闻名。直到现在,在保定一提“先进卫生科”,都知道是一所实力较强的部队医院。尤其是现如今该院的妇产科大楼,面积达2400平方米,被联合国基金会和国家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医院”。当年接到赴唐山地震灾区救援的命令时,医院有部分同志,正在高阳农村执行为群众巡诊任务返回部队营房的途中,闻令后他们立即调转车头,连营门也未入就向唐山全速开进。下车后,他们背包未解,家也未安,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连续30多个小时没顾上喝水吃饭,不到10天,他们就收治和抢救550多名、救护5000多名、转运1500多名各类伤员。还帮助地方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一个医院和七个合作医疗点,建立起一批群众防疫站。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孤儿,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马上找来全院仅有的一袋奶粉给孩子冲泡着喝,过了两天,这个医院女军医给孩子喂奶粉的图片,刊登在首都各大报刊的醒目位置。刚到灾区时,哪里任务重,医院就奔向哪里,几次转移救护所的场地,一位叫曹平的护士抱着这位婴儿,就像护理自己的孩子一样,走到哪里就把她抱到哪里。每当小孩哭闹时,只要一看到小曹就不哭了,后来孤儿要送往外地集体护理,临离开时,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不少人都流下恋恋不舍的眼泪。前几天,看望那些在社区幸福生活着的大地震幸存者们,我在想,他们之中会有当年先进卫生科救护过的那个孤儿吧!我在首都北京深深地祝福她!祝福所有经历那场大地震而幸存的人们!
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来自网络)
值得一说的,还有地处唐山重灾区的255医院。地震以后,这个医院与整个唐山一样,也成为一片废墟,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伤亡。今年5月,我曾到这个医院进行调研,听医院现任领导介绍,当年医院领导班子中,有好几位领导全家覆没,医院的医疗用房和办公用房全部坍塌,医疗设备大都也被砸坏。但从废墟里爬出来的部分同志,不顾个人伤痛,立即投入紧急抢险救人。医院迅速成立起两个医疗小组和一个自救组织,分工负责,先急后缓,优先抢救驻地群众,就在7月28日一天,抢救和送治500多名群众伤员。有的医务人员累得晕倒在手术台和伤病员的床前。一次,医疗组正在抢救一位伤员时,一阵余震袭来,附近残墙断壁倒塌,碎砖乱石纷飞,伤病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军医和护士迅速扑到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碎砖乱石,保护伤员的安全。有的伤员手和胳膊受伤,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医务人员就一勺勺地喂饭喂水;有的伤病员呼吸困难,医务人员就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有的伤员大便解下来,用药后也不见好转,医务人员就用手一点点地帮助他们排;有的伤员小便排不出来,医护人员就用嘴含着导尿管,一口口地往外吸……就这样,许多伤员在这里得到了及时治疗,转危为安。
里面有人!快!来自网络)
现地救护来自网络)
我们连在抗震救灾期间,有段时间就住在255医院附近。一天,一班长王永常和战士刘必良、甘明会,在清理255医院的废墟时,扒出来两把椅子和一个柜橱,这几件家具虽稍有损伤但还都能用,基本上是完好的。那时人们都住在临时防震棚里,急需家具等生活用品。于是,一班长王永常就与几位战友抬起这几件家具,往防震棚区走,来到一位叫王桂芝的军医住的防震棚里,了解到他的丈夫叫张龙,当时在唐山军分区工作。王永常他们一看,防震棚里除了七拼八凑起来的煤炉子、饭锅、盘子和碗筷以外,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空空如野,连一件生活用具也没有。王永常班长见状就说明来意,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这几件东西,如不合理利用,可能一会儿就会被人搬走或当劈柴烧了,太可惜了,给你们用来救急吧!王桂芝两口子一听,连连摆手:“班长同志啊!那可不行!这东西不是咱家的,咱可不能要啊!”王永常班长说,现在也无法找到失主了,你们用一下也无妨吧?王桂芝说:“那不行,我们俩也都是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给咱定下的规矩,可不能破呀!”到最后,这两把椅子和一个柜橱也没有留下来。王永常和几位战友只好将家具抬到附近居委会,由他们去分配。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班长王永常还记得这位与自己亲姐姐同名同姓的王桂芝,记住了255医院和唐山军分区这对在灾难面前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军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