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龚铁鹰|老照片续写新友谊●跟着铁鹰看世界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航拍的天津法国公园
获悉法国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着一些天津的老照片,于是天津友协决定在2002年夏组团访问欧洲时,前去观看并争取复制这些图片。因为2004年是天津建城60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40周年。届时若能在天津展示这些老照片,既可以从中感受一个城市的沧桑巨变,也可体味今日中法友好的可贵。   
临行前,中国驻法国使馆通知我们,法国外交部已同意让我们去档案馆看这些照片,但是档案馆的地点在法国南特,距巴黎380多公里,需要4小时的车程。很快法方又进一步为我们提供方便,在我们到来之前,将这些图片拿到了巴黎的外交部,这一消息实在让我们一行感到振奋。
我们如约来到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国外交部,这是一幢建于19世纪中叶的大楼,它外表是第二帝国时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了。在巴黎的暮色中观看这座雄浑的建筑,想到100多年前在天津建租界、设领馆的法国人就是在遵照这座大楼内官员发出的指令行事,感慨颇多。   
进入楼内大厅,一位中年女士迎候我们。她引导我们办理入门证件、安检,走过长长的走廊,我们来到楼内的档案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的一张大桌子上,摞着几个8开的硬纸壳档案盒,女士示意,盒子里就是我们要看的老照片。   
解开其中一个档案盒边的细绳,里面是一本以硬纸皮封面装订的本子,再翻开本子,每一页上粘贴着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打开了尘封的历史:在一座仗剑而立的西方塑像前的基座上坐着6个西方的孩子,一个中国旧日的士兵站立在前面(见下图);堆满货物的天津海河铁桥旁的货栈;天津的法国教堂;繁华街道上戒严的外国军人;部队营房前拔河的士兵和观看拔河的穿西服戴礼帽的中外“绅士”;航拍的天津法国公园(见上图)……
照片有3本,其中一本是当时法国在天津设立的工部局的建筑外观和内部布局的照片。另两本是当时天津街头景象,反映了那个时期不堪回首的一幕。引起我们兴趣的还有一本当时法国人在天津活动的档案目录。我们和这位女士商谈获取这些照片的方式,她表示要和负责的官员商量,待我们回国后再联系。我们提出了几种方式:或赠予天津以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或通过交换相关资料的方式获取,或购买。
自从在法国外交部看了照片后,法方就没有了消息。经过一段长久的等待,今年3月,我收到中国驻法国使馆寄来的邮包,打开一看是一张光盘和一本资料,光盘里面是精选的有价值的73张天津老照片,资料是复制的那份新中国成立前法国人在津活动的档案目录。信中说,法国外交部决定把这些资料赠予天津,但他们希望在复制或处理这些照片时务必注明出处和相关信息。经过我使馆和法国外交部的友好洽商,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终于回到天津。我向驻法使馆询问相关信息:接待我们的那位女士的姓名?答:依莎贝尔—纳唐女士;和他们商谈的情况?答:情况比较复杂,就是一个双边的联系工作……    
时代真是变了,我们进入的那座法国外交部大楼曾经是指挥法国人侵华的场所;那些照片记录的是外国租界遍布天津的旧日景象。时光荏苒,在中法友好的今天,这些旧图景演绎的是感人的故事,续写的是中法人民的友好情谊。
人民日报国际副刊  2003年5月9日

外国儿童与塑像
图片来源:法国外交部
以下为法国外交部赠送的部分照片。
这些照片记录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景象。那些街头的外国士兵,那清冷的街头,那遍布全市的西方建筑,那繁忙的海河码头,表现了那个时代天津畸形发展的面貌。
回望那过往的时代,看到今天天津的面貌,再想到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走过了多么长远的道路!那悲惨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光明的前景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与这些灰暗的黑白照片不同,未来的天津将是一片多彩的灿烂景象!
2006年7月7日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