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再忆王任重(下)●马达读人物之77期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点击上面绿标叫听,由陆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袁冬演唱

面对王老丰富的精神遗产,眼前总是出现一位正直、忠实、本分、睿智的家乡人的形象。有时在想,在他有生之年,倘若有幸结识,说不定真的会成为忘年交的。对王老许多思想观点和处世方式,都能产生共识共鸣。当然,我属于后来者,无论学识还是能力,都是小字辈儿,学生辈儿。学习革命前辈,是一辈子的事儿。

学习王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思想作风。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湖北也不例外。王任重在这个事情上,表现的冷静务实令人敬佩。他明确指示:条件不具备不宜盲目上马。对拿不准的项目,主张:试验成功之后再推广。南漳县县委书记异想天开,打算将城外的宝塔改做高炉,下堆干柴,上置矿石,用于炼钢,当即被王任重制止。当看到当阳一带的人们都“大办钢铁”去了,沿途许多稻田都无人收割时,王老说:“群众的干劲越大,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到手的粮食不收,我们就要犯罪!”由于王任重头脑清醒,指导科学,三年困难时期,湖北饿死人不像临近的河南、安徽那样多。1959年6月,毛主席经湖北到韶山,提出让王任重一起跟着去。王任重在毛泽东面前,非但没有讲自己政绩,反而揭起自己的短来,他向毛主席报告:我在麻城县和县委书记一起在棉花地里锄草,县委书记向群众介绍了我的身份,并带头鼓掌,但群众的掌声稀稀落落的,证明群众对我们是有意见的。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写到这里,不由想问上一句:现在还有省委书记和县委书记一起在地里锄地的吗?现在还有省委书记在最高领导面前揭自己伤疤的吗?

学习王老注重提高,努力成才的奋发精神。王任重是党内著名的才子。战争年代也不忘读书学习,经常以“辛黎”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指导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激励抗战军民斗志。他读书涉猎广泛,古今中外名著都看,包括马雅可夫斯基的诗集。他还爱写新诗,颇有才情,也常常信手拈来一首古体诗。他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二胡、笛子、箫都拿手,甚至还会弹钢琴。他还曾为京剧名角操琴伴奏。他不仅文采高,口才也好,讲话广征博引,引经据典,鞭辟入里,出口成章,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用不着怎么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他还喜爱体育运动,游泳尤其好。在当时高级领导干部中,能陪同毛泽东畅游长江的非他莫属。他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善于用自己的才干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大力倡导“读书、谈心、想问题”。组织省委机关成立写作组,亲自担任组长,笔名为“龚同文”。还带头写短小精悍的评论文章,一时在湖北乃至全国很受欢迎。到中央工作后,他仍是不停地学习思考,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经常给党员干部上党课,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讲给大家听,很受欢迎。其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问题,动手写文章,用报纸指导工作,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老传统也开始变味儿,一些领导干部缺少这方面才干,但沽名钓誉,找人捉刀,把写文章当作撑门面、往上爬的工具,以至搞得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玷污了优良传统。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学习王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王任重看了《资治通鉴》有关章节后,曾写过一篇笔记:“贵不期骄”一个人当了大官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变得骄傲起来;“富不期侈”,一个人有了钱就有可能不由己地奢侈起来。我们有个别老干部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铺张浪费以至腐化堕落,应引以为戒。”他一生将自己始终置于党组织之中,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不搞特殊。毛主席多次去湖北省常住,王老没有以自己名义请主席吃过一次饭,倒是毛主席经常留他在住处吃饭。王任重受迫害解放过程中,得到过王震将军的关照帮助,但他恢复工作后,也从来没请王震吃过一顿饭,倒是王震在家里请王任重吃过两次饭。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他的儿子王正谦评价说,父亲是一个真诚谦和的人,视人之长,与人为善,少有交恶。他又是一个散淡的人,淡泊名利,不擅权谋,随遇而安。想问题来的快,但有时粗枝大叶,不够全面周到。他自以为骨头应该硬一些,超凡脱俗。从来爱吃的就是小米粥、绿豆粥、棒渣粥,爱穿布袜子或线袜子,系布裤腰带。他曾对孙女王小节说,以后考上大学,学费越来越贵,爷爷把砚台卖了,给你交学费。他对孩子们从来也是和颜悦色,鼓励他们“有志者,事竟成”“学海无涯苦作舟”,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

学习王老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深厚情感。王任重南下湖北之后,就一直远离家乡,但他的心始终和家乡人民连在一起。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乡人民渡过饥荒,我小时候也吃过湖北产的木薯干。到中央工作后,经常惦记家乡人民的生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变化,多次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1988年,他到老家景县视察工作,详细考察工农业生产,肯定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为下步发展指明努力方向。他还把自己的藏书和著作,捐献给景县图书馆。对自己亲属他一贯严格要求,鼓励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伟人永在,任重道远。转眼,王任重已离开我们25年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不死,他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他们的夙愿已经和正在一个个变为现实。 想到这些,我们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2017.1.20于北京西山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