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任志民:缸鱼和缸鱼老人●津门风情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缸鱼:天津杨柳青年画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绘画风格位居中国年画之首,其中在民间最具代表性广泛性要数年画“缸鱼”。过去的老百姓大多数家里饮用水都需要储存,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缸。每逢大年三十,都习惯性地将“缸鱼”年画贴在水缸上方,寓意连年有余,源源流长,幸福吉祥,作为一种传统民俗传承至今。
说到缸鱼,有一位耄耋老人值得钦佩,他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做到了极致,无人替代;他潜心作画,用一支画笔,一盒水彩,描绘出了人间百态,勾勒出了精彩人生。他,就是天津市青青区宫庄子村王学勤老人。
王老,今年已是75岁高龄,这位有着60多年绘画经验的老人,苍桑的脸上留下了道道“纹脉”,那是经事年轮的印痕,更是历史记忆的‘’丰碑‘’。
在一幅缸鱼年画的前面,站着一位刚毅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这难道不是一幅真正的跨越时代的精美图画吗!
绿叶莲下点缀间,莲年有鱼幸福还。“线条洒脱,图案粗犷,色彩亮丽,意境豪放,蓝绿的底色里衬托起一条肥头大尾的红颜色鲤鱼。” 这是王老最新绘制的“缸鱼”,这是时代传承的绘画记忆和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赋予了缸鱼新的内涵和价值,使之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他被称做“津味文化的活化石”。



王老是个地道的农民,家里一直耕种着几十亩田地,从未间断。到了收获,麦子、玉米和红枣等黄的、红的,各种颜色都是他的最爱,好的收成他很高兴,收到的不仅有粮食,还有劳动的喜悦,乐在其中。与大多数农民不同的是,王老把这种“收获”变成了“缸鱼”作品,还变成了家族生活的“必需品”。
在那个年代,每到腊月王老天天都在路上,他要将在冬天画好的缸鱼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一张报纸大小的缸鱼,零售只有一两块钱,批发也只有六七毛钱,尽管钱很少,但多少也能贴补些家用。
王老的家不大,“心”却很大。15平米左右的“画室”,一间屋子半张炕,一撇一捺画人生。炕上放着一个小桌子,桌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碗罐。顺墙立着个“画门子”,从炕下一直延伸到炕上。每扇“画门子”固定着两张印着墨线的画坯。炕的正中间放着王老的工具箱,是到达其他地方有效距离最短的位置;小火炉是王老在冬天的时候用于边画边融化颜料的工具,也必须放在中间位置。所以说,这么一个不足20平米的小作坊,居然可以一次性完成54张缸鱼年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而且连工具的摆放和分配都充满了智慧和匠心。
王老的工具,都是先辈留给他的,蘸子是用来蘸墨的工具,作用是控制墨量,避免棕刷上占有过多的墨汁,弄破纸张,从而破坏印刷。这是使用棕榈的须子手工制作的,易保存,已有百年历史。还有每幅缸鱼至少上十二道色的老规矩,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
在杨柳青年镇,过去家家户户都能做画,赶上旱涝不收的年景,画年画是这里乡亲们维持生活的唯一手段。缸鱼是专门贴在水缸上方的年画。阳光一照,墙上的鱼儿映在水中;水随波动,波动鱼动,栩栩如生,既好看又吉利。



现在的人们都搬进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知道缸鱼、喜欢缸鱼的人越来越少。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画年画、卖年画的日子,王老坚持了60多年,始终不想改变,也不愿意改变。王老现在眼睛看不清楚了,精力也跟不上了。过去一天一夜能画五十张缸鱼,现在画五十张也要用三天。最近几年干脆改成了“订单”式,先售出前几年画好的成品,不够时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再画。
王学勤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在镇上上班,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加拿大。三个儿子中,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可以画画,这让王学勤感到十分欣慰。特别是小儿子,不仅追随父亲涂抹缸鱼,还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杨柳青年画世家第六代传人霍庆有为老师。
为了传承杨柳青年画的技艺,前些年政府搞了一个大专班,培养了不少年轻画师,但要想把‘缸鱼’画得传神必须得接地气,非得有几年干农活的经验,才能表现出年画中的乡土气息。
当下,民间艺术的重要和珍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杨柳青年画又再次受到重视。
随着社会转型和大宗生活方式的变迁,一些传统题材内容的年画已经开始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逐渐退出市场,颇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年画“缸鱼”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天,我有幸得到了一幅正宗缸鱼,也见到了缸鱼老人,祝福缸鱼和缸鱼老人吉祥平安,同时希望缸鱼和缸鱼老人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让缸鱼后续有人,代代相传。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作于天津西青)

作者:任志民 山西芮城人 曾是一名军人 现就职于天津市西青区旅游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