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马 达:野战救护所传出的那个声音●《难忘的声音》征文(1)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客服微信号:WDWHW66054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亲爱的读者朋友:
本公众号从即日起至10月底,发起“难忘的声音”专题征文,第一篇刊出总编审马达所作《野战救护所传出的那个声音》。
耳朵是用来听各种声音的。在人生旅途中,有什么样的声音会使你念念不忘呢?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风声、雨声......自然界发出的任何一种声音,都可以给你留下永久的记忆。有的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拿起笔来,或敲击键盘,把那些难忘的声音记录下来,于自己是一个回眸,于他人是一次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体裁不限,散文、诗歌,以及其它体裁均可。重在言之有物。
征文活动结束,即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纪念奖十名。凡获三等奖以上奖励者均赠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达书法作品一幅,纪念奖获得者赠送马达新书《与年轻官兵谈人生》一册,已有此书的另有马达其它书籍相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谢谢!


《我的卧虎湾》微信公众号
2017年9月3日启


原38集团军侦察大队工兵班长刘庄受伤后的情景


侦察大队的野战救护所,设在大队部驻地旁边的一个小山坡上。
1986年12月9日。夜,已经很深了,野战救护所里还灯火通明。几位军医正在全力抢救从一线送过来的被地雷炸伤的工兵班长刘庄。
刘庄这回伤得可不轻!双腿从膝盖部位全被炸烂,由于当时地雷爆炸的现场,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士兵们没有也来不及有啥好的救护措施,只是用战前准备好的简易救护包里装着的止血带,匆匆忙忙地将刘庄的双腿紧紧地扎住,就抓紧撤离……那是一段什么样的路啊!荆棘密布,坎坷崎岖,加上尘土飞杨、大雾弥漫,士兵们一时辨不清东南西北。
昏迷中趴卧在战友脊背上的工兵班长刘庄忽然醒了,他顾不上双腿的疼痛,掏出身上的指南针,忙着为战友们指点着返程。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转移,刘庄被护送到连队前来接应的吉普车上。见到连长和指导员,刘庄张了几次嘴,吃力地吐出一句话:“连长,指导员……我没有完成任务……”就又昏死过去。


未婚妻赵润莲到云南野战医院照料刘庄


刘庄他们班此次执行任务的高地是在者阴山脚下,距敌16号阵地只有3000多米的地方,在这里已能清晰看到敌阵地上晃来晃去荷枪实弹的哨兵。按说,负责开辟通路的工兵班把路开到这里,也就基本完成任务了。可刘庄发现,这个高地原来是敌人废弃的一个旧阵地,这里布满了长短不一的堑壕,由于长期无人驻守,堑壕里布满了尘土,疯长着一米多高的杂草。刘庄心想,如果下一步连队在此地设伏捕俘,必须有足够的掩体支撑,不然捕俘组一旦暴露,行动就会前功尽弃。必须把堑壕内有无地雷探清楚,为捕俘战斗胜利排除一切障碍。
刘庄的想法得到全班战友的赞同。战士赵斌立马操起探雷器,就要跳进堑壕,刘庄一把将他拉住:“我是班长、党员!让我来!”话音未落,他已呈半跪姿式伸出了探雷器……一米,两米,三米,就在刘庄小心翼翼再次向前伸出探雷器时,“轰”地一声巨响,刘庄跪响了一颗深埋地下的绊雷,把刘庄和紧随身后的赵斌嗖地一下掀翻,两个人腾空而起,又重重地摔倒在堑壕里,这时敌阵地上响起一阵警报,然后稀稀拉拉地有枪声响起。工兵班紧急救护、撤离……
从者阴山经特侦二连驻地杨万,再送到大队野战救护所,足足用了六个多小时!本来可以保住更多部位的双腿,此时已经严重淤血感染。野战卫生所所长贾贞和军医们头上都冒着豆大的汗珠,下了一个谁也不愿意听到的决心:据掉双腿——要从屁股以下锯掉!


战后刘庄参加英模报告团


刘庄,原本一米八零的大个子,锯掉双腿——要从屁股以下锯掉!
这个事实,真让朝夕相处的战友们难以接受。
深夜的野战救护所里,响起了“哧哧”的锯人骨头的声音,沾满血迹的纱布一块一块地扔在野战救护床旁边一个桔黄色的脸盆里……
救护所的帐篷门口,挤满了等待为刘庄献血的战友们。没有人说话,甚至好像也没有人大声地喘气。
“哧哧”“哧哧”,那个声音还在夜空里回荡。
凌晨,侦察大队一位领导双臂抱着用白白的纱布包着的两条长腿,向后山上走去,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跟在后面。
埋葬那双腿的地方,成了我们一生的根。
多少年过去,野战救护所里那个“哧哧”的声音,好像一刻也不停地回荡在我的耳畔。
我自己感觉,这是能治百病的声音。

 

  2017.9.3于北京永定路知行斋


(本文图片均为刘庄提供)



重点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