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尹爱东:写在深秋的怀念——追忆我的姥姥孙焕芝●我家好家风76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客服微信号:WDWHW66054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又是一年秋叶黄,农历十月初一这样一个悲凉的日子,在瑟瑟秋风的寒意中到来了。在我的老家冀中平原有“十月一,送寒衣”的传统,就是提示人们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为逝去的亲人上坟烧纸祭拜,以让亲人在天堂里也有钱加衣添被,温暖过冬。“十月一”对于我来说还有另一个意义,这一天是我亲爱的姥姥的祭日。
我从小由姥姥带大,对姥姥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所以,每到深秋这个祭祀的日子,我的心底都会生出种种的念与痛,思念儿时跟随姥姥度过的那些欢快的日子,那么清晰,那么美好,那么有滋有味;痛惜姥姥年仅70岁就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我还没有能力、也不太知道珍惜,没有很好地尽孝。每到这时,姥姥也常常会来到梦中与我们团聚,醒来已是泪水沾衣。
我的姥姥孙焕芝,生于衡水市枣强县赵子健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属羊,按着大约的年龄和属相来推算,姥姥应该是1919年出生,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姥姥中等略胖的身材,一双半裹半放的小脚,走起路来多会儿都是匆匆的步履。姥姥长得白净利落、慈眉善目,端庄秀丽,临终时都是乌黑的头发总是梳的一丝不苟。姥姥爱干净,不论衣服多么朴素破旧,总是穿戴的整整齐齐、带着细致的折叠痕迹。姥姥性格开朗乐观又和善隐忍,从未见她与任何人发过脾气,闹过别扭,即使心有不快也只是私下里念叨两句就过去了。有时候,姥爷和姥姥拌几句嘴,也是她不作声就平息了。这方面最典型的是表现在她与邻村续姐姐的关系上,姥姥的姐姐二十多岁就难产去世了,她的姐夫很快又续弦,姐夫续弦的妻子在我们当地叫续姐姐,为了照顾幼小的外甥,姥姥一直与这个续姐姐保持着很好的关系,逢年过节、大事小情都像亲姐妹一样来往,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其中的真情。



姥姥一生勤劳,心灵手巧。从我记事起,就总看她忙里忙外,一刻舍不得停歇。一年四季下地耕种,什么农活都会干,回到家里,抱起柴火就烧火做饭,遇有阴天下雨或冬天农闲时,姥姥就在家摇起纺车,把一捆捆棉花纺成又细又匀的棉线,再把棉线染成五颜六色,脚踩织布机手拿梭子左右穿梭,织成各色条纹或格块的花布,后来就成了家人的铺盖和衣裳。姥姥做的一手好针线活儿,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缝制的,不但穿着合体,而且样式新颖,大都绣着各种花色图案,或一朵牡丹或一只蜻蜓,惹的其他小伙伴很是眼馋。姥姥的剪纸也是当地出了名儿的,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她手中叠叠转转、上上下下,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张张蝈蝈吃白菜、关公财神或者花鸟鱼虫的剪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把姥姥请去剪纸做手工。姥姥做的一手好饭菜,在贫苦艰难的日子里,靠着姥姥的心灵手巧,让我们一家老小吃得也别有滋味。有时蒸棒子面的菜团子,有时用榆树面包饺子,熬小米稀饭放上点儿咸盐滴上两滴香油,棒子面饼子一切两半中间加上点儿盐和熟棉油,都是我儿时最香的美味佳肴。每逢亲戚家有人生孩子、过生日,姥姥会用平时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的白面蒸成各色各样的花馍,染上红绿颜色送去,好看极了。姥姥还特别会过日子,吃穿礼用她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姥姥知书达理,思想进步。她虽然未上过学,没有什么文化,但自学识得少许字,喜欢与人交流,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非常开明,追求进步。经历过旧社会的贫困日子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懂得阶级仇、民族恨的大道理,真心拥护共产党和新中国新社会。抗日战争初期早早就入了党,当上了村里的妇委会主任,带领妇女们缝军衣、做军鞋,支援前线。在解放区的表彰会上披红戴花受表彰,是姥姥一生最骄傲和常常回忆的事情。姥姥原本生养了三个孩子,除了妈妈和姨妈,中间还有一个男孩儿,但由于日本鬼子到处追杀,居无定所,病不能医,大约1943年前后,年仅两三岁就患腹泻夭折了。姥姥深知文化的重要,为了培养好妈妈和姨妈,姥姥、姥爷硬是忍饥挨饿、精打细算送两个女儿上小学、念初中,又进县城读了高中和中专,这在当时当地是很少有的事情。后来妈妈结婚并跟随爸爸在驻军所在地工作,有时候姥姥进城帮妈妈带孩子,这样就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早早就坐过汽车火车,见过电灯电话,再加上与城里人的交流,姥姥在村子里显得格外有见识,思想更开明。在城里住的时候,常记得姥姥穿戴格外整齐利落,腰板挺得直直的,精气神十足。记得大约是1973年夏天,当时我们家住在徐州市的泰山营房,姥姥在营房大院门前拍过一张照片,白衣黑裤,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高高的发髻,身板挺拔地站在斜阳里,面露浅浅的笑魇,很有气质,照片洗出来人们都说这模样多像国  母宋庆龄啊!姥姥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儿女。只要妈妈家里不是很需要,姥姥马上就回到农村老家生活,回去后,常看她一边打扫土屋土炕,挑着煤油灯芯,一边念叨着“电灯电话,城里洋房,再好也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的就不能呆,咱还得过咱这样的日子”。现在想来,当时姥姥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和现代生活,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却又是那么安分守己、安于清贫。



姥姥乐善好施,周济他人。年轻时,由于婆家没有什么亲戚,娘家父母和姐姐去世早,姥姥早早就挑起了照料娘家人的担子,常常回去料理大事小情,关照哥嫂弟媳侄男侄女的吃穿洗用,特别是对妹妹一家更是倾尽了心力。我姨姥姥孩子多三男三女,再加上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不太会干家务活,姥姥时常去她家里忙里忙外,六个外甥男女的月子都是姥姥伺候的。几个孩子也常常跟着她到家里住上一段时间,所以,这几个表舅表姨对姥姥的感情很深。除了照顾家里人,姥姥对村里人也是热心肠,隔壁邻居有一对跟着光棍叔叔过的孤儿姐弟,姥姥时常会给她们送点吃的用的,帮着缝补衣服。谁家缺盐少米,她就送去周济,谁家媳妇生孩子,她都会送去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或挂面。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当兵几年后回老家看姥姥姥爷,买了两盒点心,姥姥舍不得吃,两块、三块地分开包好,说这个送给你二姥姥,那个送给你冬姨,领着我一家家串门送去,每到一家都高兴地说:“小云考上军校了,也像她爸爸一样要当军官了,这是她给你们买的,快尝尝”,那几天,半个村子都回响着姥姥的笑声,现在想起来,此刻的姥姥该是何等的开心啊!
姥姥疼爱晚辈,辛勤付出。我家的四个姐妹和姨家的四个表弟妹大都由姥姥带大。我作为孙辈中的老大,更是特别多地享受了姥姥的抚爱与呵护。由于出生在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末期,缺少营养,我出生时体重不足5斤,妈妈奶水又不足,冬天家里特别寒冷,我是依偎在姥姥的怀里靠着她的体温和她一勺勺的小米汤油喂养大的。后来由于妈妈忙于工作,又加上有了妹妹,我就一直跟着姥姥姥爷在农村老家生活。姥姥对我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那份疼爱难于言表。吃穿用度以及精神生活都比当时当地的小伙伴们优越,吃穿得益于姥姥的心灵手巧和精打细算,精神生活却是受姥姥开朗性格的影响,还有她那一个又一个总也讲不完的抗日故事及牛郎织女、神仙下凡等美丽传说的滋养。小时候,冬天的早晨姥姥叫我起床时,常常是先把棉衣裤拿到灶膛边烤热再让我穿上;夏天里常常是在姥姥的歌谣和凉扇风中入眠。每到公社有集市的日子,姥姥就会给我换上漂亮的衣裤,挎个篮子,领着我去赶集。到集上或吃一碗7毛钱一碗的焖饼,或买一根香肠,那喷香的滋味直到今天都不曾忘记。每天放学看到胡同里有自行车辙,我就会欢蹦乱跳地跑进家门,一看果然是家里来亲戚了,这时姥姥都会忙着做好吃的招待客人。虽然不外乎是炒鸡蛋、擀面条,可这在当时却是平时难以吃到的上等佳肴。到了寒暑假,姥姥就会带着我坐火车去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所在部队的营房住上个把月。这时候,我每天都紧盯着姥姥什么时候回老家,生怕姥姥把我留下自己回去,在我的心里眼里哪里都不如姥姥家好。姥姥知书明理还表现在我的去留上,虽然那时她身边只有我和姥爷一家三口人生活,可姥姥怕在农村耽误我的学习,硬是在小学四年级时把我留在了城里爸爸妈妈的家中。回想起来,那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往事。在爸妈家中住了个把月后,我天天闹着跟姥姥回老家,自己也早早地收拾好了行李,姥姥哄着我说一定带我回去。可是一天早晨,当我早早地醒来,发现睡在我身边的姥姥不见了,忙哭着屋里屋外地找,但是到处也没有了姥姥的身影。我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姥姥趁我熟睡时,悄悄地早早到火车站等车回老家了。为此,我哭闹了好些时日。现在想来,这时姥姥该是多么难过啊,我从小跟着她,在她身边蹦蹦跳跳地说这学那,该是她的一个开心果,她离不开我应该更胜于我离不开她。后来姥姥多次跟我说:“看你从小就聪明好学,上二年级就能给爸爸妈妈写那么好的信,将来一定能像你爸爸一样是个大笔杆子,我可不能耽误了你。”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一天学也没有上过的农村老妇的眼界和胸怀。



姥姥一生从不愿意麻烦别人。尽管她为儿孙以及所有的家人亲戚奉献了许多许多,可她从不去给别人添任何麻烦。到了晚年,当她和姥爷把我们两家八个外孙男女都抚养成人以后,老两口就独自在老家生活。那时候,我父母已经转业,从部队所在地回到了衡水,离姥姥家就几十公里的路途,爸妈常常劝姥姥姥爷到市里一起生活,可姥姥姥爷却一再拒绝。直到1985年姥爷去世后,姥姥也身患糖尿病、高血压,身体实在不行了,才来到衡水随我父母一起生活。1987年初我结婚,姥姥特别高兴,一再夸我爱人东辉人品好、模样好,姥姥还拿出了多年积攒存在公社信用社的一张300多元的存单给我做贺礼,说这些钱都是我这几年给她的,她一分也没舍得花,都给我攒着,就等结婚时给我。当时接过姥姥的存款单,我的手瑟瑟发抖,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流.......。这哪是几百元的存单,这分明是姥姥一生简朴、一辈子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见证!这张存单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舍得取。1987年秋,姥姥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了高血糖酸中毒,不久就昏迷了,住院治疗也不见好转。晕迷一个多月后,于1988年农历十月初一早晨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这些她所挚爱、惦念的亲人。她在深度昏迷后又拖了二十多天,特别选择在“十月初一”这样一个祭奠时日作忌日,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后人少跑一趟去看她。姥姥的博大无私、先人后己也最终表现在了她辞世的时辰,可谓是一生完美的谢幕。
姥姥辞世30年了,我常常想起她老人家,也越来越更深刻更理性地理解她平凡之中的高尚,越来越敬仰她爱戴她看似不经意间的卓越。她的思想、言行、音容笑貌每每浮现在我的眼前,与我一同走过30年或快乐幸福、或成长进步也偶有失意沮丧的日子。如果说在我的身上表现有积极向上、善良公正、热情助人、勤劳质朴的品质,那一定是更多地来自于姥姥的血脉相承和言传身教。我感激、感恩、感念我的姥姥!但更有自责、自愧和遗憾,姥姥去世太早了,刚刚70虚岁,而且糖尿病即便在当时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那时候我还在医院当护士,为什么没有积极为姥姥寻医问药……,当时二十几岁的我的确还是少不更事。30年里的很多日子,特别是当我搬了新家或爱人挣钱多了……,我都会或心中默念或掰着手指头与爱人诉说,如果姥姥活到今天才多少多少岁,要是跟着咱们一起生活,享享福该有多好啊!可是这一个一个的如果都只能是假设,无情的现实却是姥姥30年来一直安睡在老家前东漳村南的沙土岗上,它和姥爷的坟头高高耸立着,身边熟睡着她所熟悉、帮助过的乡亲。坟上不仅每年都会有我们续添的新土、栽种的松树,更有我和父母姐妹及所有亲人远方的思念和祝福。
我的姥姥孙焕芝,一位虽然只有我们几十位亲人记忆的名字和怀念的人,但她那古道热肠、勤劳质朴、坚毅隐忍、乐于助人、安守清贫的品德、操守和精神,不仅应该成为我们家族的家教家风,也应该注入我们这个日益昌盛富强的国家民族传承和弘扬的基因和文化。
2017年11月

(作者:尹爱东,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河北枣强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