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徐文光:我的槐树情缘●心有千千结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1000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偏爱槐树,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典雅高贵。也不是它有什么独特神奇,只因它故事多,历史久。
儿时听大人们讲有关槐树的故事,说祖上原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的。那时村子里的树木几乎都是槐树。我家 门口那株大槐树长得尤为粗壮,足有两人合抱粗。花开时节,新枝吐绿,穗穗槐花渐渐绽蕾飄香,微风吹拂,半里地之外能闻到芬芳。盛夏来临,艳阳高照,枝叶繁茂的大槐树宛如一尊巨大的绿伞笼罩其间,给众多的纳凉者带来无尽的爽快与惬意。 
记得当年父亲常夸他这棵大树,不时以手丈量,估摸以后盖房时派它做大用场。父亲盛年善挑,一百几十斤的担子在他肩上毫不费力,行走如风,两肩自由轮換,一气能行二十里地。他酷爱扁担,早就从这棵槐树上打主意,以后盖房时捎带做两根槐木扁担。不想1958年大跃进时,为支援大炼钢铁修轱辘马道,他带头将大槐树捐出。当时并不觉得可惜,可事后想想,原先的一切打算皆已落空,不免有些许惆怅之感。  



后来我长大参军,先后观看过两出涉及槐树的剧目,从而引发我对槐树的别样情感。一是戏剧电影《天仙配》,演的是七仙女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的故事,大槐树担当了“月老”的角色。可见槐树也是神 话中的吉祥之物。二是战友文工团演出的那部具有时代特征的话剧及电影《槐树庄》,一时把人们的视觉从一个村庄的侧面带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 
再后来。上世纪8O年代初,利用一次出差机会,我有幸瞻仰了遐迩闻名的先民迁徙之地一一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遗址。距洪洞县城西北不远的广济寺,就是传说中的大槐树发祥地。相传原先的大槐树为汉代所植,早已枯萎,代之以数代新植的槐树为其延续。600多年前明王朝初,由于连年战争,明太祖决定移民屯田的战略方针来开发中原。据碑文记载,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四年,曾先后七次在槐树下办理过移民手续,先民遍及冀、鲁、豫等地,民间所谓“我们的祖先是从大槐树下迁来的”传说,盖源于此。这也有力地佐证了儿时听大人们所讲故事并非虚构。 
我曾经在《环球时报》上读过一则《中国军民护国宝》的报道:  我国周代青铜重器虢季子白盘在抗战时期被清末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后人秘密掩埋在合肥老家园内,并在上面种了一棵小槐树,铺以杂草作伪装,然后举家迁往他乡。日寇曾多次去寻找都扑了空。直到新中国成立,刘家后代才将这件珍贵的文物捐赠国家。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中华优秀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也看到作为历史文物的见证者一一槐树。为它掩护国宝所起的作用而点赞!
树有千万种,我之所以偏爱槐树,是因为我从小喜欢槐树的故事,总爱关注它的缘故,这大概也是一种情缘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