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马誉炜:西子湖畔,遇到参战战友●人生纪实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200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俞长寿(中)与福建莆田陈文龙研究会会长陈天宇(左一)等专家学者在研讨历史课题。 作者供图


西子湖畔的志愿军雕像  作者摄影



应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邀请,参加近日在西子湖畔举行的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文化节活动,邻座的是一位面容和善、举止儒雅的先生,一聊竟是30多年前参战部队的战友。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其实,战友见战友,尤其是都上过战场的战友相见,感情一下子贴近了许多,那股亲热、激动劲儿,绝不亚于老乡相逢。
他叫俞长寿,是1978年初入伍的,当时他们的部队是14军,张又侠上将曾任过他们团的参谋长,也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是战友。到我们参战时,主战场上的部队作战番号用的是14集团军(丁)。俞长寿入伍的第二年的2月,就给父母家人写好了遗书,尔后随部队开往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前线。那战斗打得相当激烈,一场战斗下来,一个连队死伤数字都在几十号人。那时部队装备也落后,行动开进的方式就是徒步,一天下来,身上只剩下枪、手榴弹和水壶,其它东西都因负重过多被扔掉了,有的士兵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俞长寿说,跑到最后,有个感觉就是活着和死了差不多,有时想着战场上死了也就超脱了,打个痛快仗,拼他个鱼死网破,不用再受罪了,倒也痛快。现在想起来挺幼稚也很好玩儿的。


作者画作:头功


最悬乎的一次经历是,俞长寿正在观测敌情时,一发炮弹落在了离他只有四五米远的地方,听到炮弹的呼啸声,他立即跳入身旁的一个堑壕,结果炮弹落地后,整个堑壕都被夹杂着弹片的焦土填平了,人们看不到俞长寿的身影,都以为他“光荣了”,没想到过了几十秒钟,俞长寿满身焦土、满脸血印,从那堑壕里腾地一下拱了出来。连队的官兵战友开他的玩笑说:“多亏你父母给起了个名字叫‘长寿’,真的是大难不死呀!”还有一次,俞长寿和另外一个战友在猫儿洞里隐蔽待命,热带丛林地带的春天,天气已是炎热难耐,猫儿洞里潮湿、闷热,还有蛇和各类毒虫袭扰,另一个战友受不住了,就到高处乘凉,俞长寿胆子小还是坚持忍着在洞里苦熬,后来他也忍不住了,躬起身子也想到上边高处凉快一下,不料还没走出洞口,就听上边几声枪响,不好,先前出去的战友当场被击中,牺牲了。俞长寿赶紧返回洞里,等情况解除后,与其他战友一起,将牺牲战友的遗体护送到野战救护所里。那一个多月里,作为新兵,俞长寿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当他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排长和多个战友英勇牺牲时,眼睛里都冒火,数次找连队干部请战,要求承担最危险、最艰苦的任务。
“您能活着下来真不容易!”听完他讲述自己的战场经历,我对这位参战老兵肃然起敬。是啊,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那场战争,是和平时期我军一次较大规模的实战行动,加上之后的老山收复作战和轮战,有多少热血男儿为了保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义无反顾走上战场,英勇顽强投入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热血和生命。我们侦察大队838名官兵中,也有包括侦察参谋傅平山在内的6名官兵血染南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片红土地上。还有20多名战友英勇负伤,落下终身残疾。如今,在南疆的麻栗坡,在西畴,在富宁,在马关等地,一座座烈士墓地,依山而建,一块块墓碑就像列队的士兵一样,整齐肃穆,巍然屹立。时刻在昭示人们: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珍爱和平,勿忘英雄。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  作者供图


俞长寿转业地方工作后,一直从事古都文化研究。工作中,他了解到杭州有号称“西湖三忠”的三位民族英雄的墓地,一个是岳飞墓,一个是于谦墓,一个是陈文龙墓。后来,政府在岳飞墓一侧建庙,在于谦墓附近建祠,而陈文龙墓园旁边历史上也曾建祠,但因几经战乱,如今陈文龙的“昭忠祠”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一普通的墓穴。
陈文龙何许人也?翻阅历史资料得知,他是福建莆田人,南宋后期一位重要的抗元民族英雄。史载,陈文龙时任南宋参政知事兼闽广宣抚使,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周边郡县相继陷落。陈文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率领军民坚守兴化孤城,用奇兵于囊山设伏消灭元军上千人,数次斩杀劝降远使,并在府城墙上树起“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大旗。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兴化府失守而被俘。陈文龙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在被押解北上途中一路绝食,途经杭州岳庙时祭拜岳飞时因过分悲痛而殉国。陈文龙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不惜以一身之死、一家之殇、一族之痛,举一郡之力,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壮举,几百年来深受历代文人和爱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尊崇和爱戴。参加过边境还击作战、军人出身的古都文化研究者俞长寿,深知培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所在,在亲身经历的那场残酷战斗中,如果不是部队深入进行一系列这方面的教育,真的不敢想象自己能否坚持得下来。于是,俞长寿利用自己从事古都文化研究的便利,多次上书杭州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求开发利用好西湖周边的爱国主义旅游教育资源,大力宣传岳飞、于谦和陈文龙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尤其是对遭到破坏、尚未修复的陈文龙墓园应予以重点关注。俞长寿等同志的建议受到杭州市领导的高度关注,近年以市委政府名义发出文件,将对西湖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是一度被忽略了的陈文龙墓园进行全面修缮,并编辑出版《陈文龙纪念文集》,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等,以更好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弘扬红色基因的主旋律。也促成了近期这次以“节义文龙,仁义杭州”为主题的陈文龙文化节的举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是要有点儿精神的。这种精神往往是多少物质难以替代的。我的这位偶遇的前线战友,现在从事的还是强国强军之举。致力于把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传承下去,变成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敬礼!老兵俞长寿!


2018.6.19于北京


相关链接:






欲转载作品必须与公众号编辑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乌龙先生
邵立铭
渤海钢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