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三场相聚一样情(上)/李进章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240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同学合影


同学聚会年年有,唯独今年格外多。
2018年,我先后参加了三场同学聚会,分别是:初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大学同学入学四十周年;还有我担任过班主任的84级学生毕业三十周年。
据我分析,今年同学聚会多的原因,一是1968年,从初一到高三,有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聚会是为了庆祝毕业五十周年;二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1978年,77、78两届大学生同时入学,聚会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暨入学四十周年
三场聚会一样情,诉说的都是同学情,师生谊;回忆的都是莘莘学子发奋读书的往事;盛赞的都是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期盼的都是再过五年或十年同学们能再次相聚!


聚会一角
(一)中学同学聚会


2018年4月15日,为了商议中学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活动事宜,我从石家庄乘坐长途汽车赶回老家安平县,中午在班团支部书记王庆海召集下,班学习委员弓文建、赵永根和从辽宁盘锦回来处理母亲丧事的刘永章一起,大体商量了一下聚会的时间、地点以及如何分头通知同学们。由于刘永章同学给母亲过完“五七”忌日就要返回辽宁,并且已经预定了4月23日的火车票。因此,聚会的时间定在4月22日中午,地点在县城一家酒店。
4月22日上午,当我早早从村子里赶到聚会地点时,曾经的三任班长赵赢洲、王英会、杨苏田和另外几位同学已经到了现场。由于过去同学们经常小聚,2013年我们入学五十周年时,还搞过一次大型的聚会,所以同学们之间没有丝毫的生分。相见之后拥抱,握手,问候,都持重有节,只是没了年轻人的那种兴高采烈、调皮嬉闹的激情和浪漫。
我们这一届同学,1966年在校时,已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再过十天八天,就要参加“中考”了。
1968年,校“革委会”一纸告示,我们被宣告“毕业”离校。没有毕业照,没有毕业大会,甚至连一张毕业证书都没有。同学们回到了各自的村子,有的参军走了,有的成为“民办教师”,有的被推荐上了中专、大学,更多的人成了 “面朝大地,背朝天”的农民。
同上山下乡“知青”相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回乡知青”要幸运的多,因为我们不用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到“北大荒”“戈壁滩”“大漠荒原”去开垦土地,去栉风沐雨,战天斗地。我们从小在脚下这片土地上长大,早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农活,耕耘农田我们不觉得那么苦累。但是,同上山下乡“知青”相比,我们又有一些难言之隐,下乡“知青”在经历一番磨难之后,终成正果,有了回城招工的机会。而我们这些“回乡知青”,却没有一点政策上的“待遇”和“优惠”,注定成为一辈子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地球修理工”。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我们中不会有人成为大学生;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不会衣食无忧;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县恢复“丝网之乡”的本真,我们一部分人也不会先富起来。
“人生只有单程的路,时间之河只能奔流向前”,五十年的风雨,五十年的磨练,我们在生活的泥绰里挣扎,努力,拼搏,把生命最黄金的五十年,化成了国家及儿女发展最需要的土壤。
同学们都行走在奔七(十)的路上,这个年龄段的我们,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年的浪漫,中年的豪情,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明白了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才是真正宝贵的。
离约定的时间还差半个多小时,应该来的同学都到齐了。人落了坐,菜上了桌,酒倒进了杯,宴会准备开始了。我站起来提议说,“同学们,以前我们能够经常聚在一起,是因为有我们的班主任张根生老师的缘故,每一次我们把老师从安国市(县)接过来,他都是师生聚会的核心和凝聚力。现在老师不在了,让我们面向北方(安国在安平的北边),向我们敬爱的张老师默哀三分钟。”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在王庆海同学的指挥下,同学一齐站起来,弯下腰,低下头,在心里默念着敬爱的老师.....
默哀毕,我如同了却了一桩心愿。一个家庭,没有了父母,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班级,离开了班主任老师,就好似失去了向心力。
“请大家把酒杯端起来,为我们毕业五十周年先喝一杯。”说这话的是老班长王英会,他年龄最大,威信最高,每次同学聚会,都是他跑前跑后,出钱出力,热心张罗。


同学发言


班长还是那个班长,酒过三巡,他开始点将发言,像在黑板前讲台上布置班里一项集体活动,大家都听他的,一个接着一个发言。有的述说在学校五年间的浓浓同学之情,师生之谊;有的畅谈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卓绝的成长与经历、辉煌与挫折,有的谈论家庭与社会、责任与担当,有的感叹世态炎凉无情,自然规律有常;有的感悟生命时光短暂,精神灵魂不灭……言谈话语中,没有了天真和幼稚、单纯和浮躁,全都是时光提炼的结晶,生命淘濯的美玉。
大家发完言之后,当时我们班也是全校唯一的一名女班长杨苏田提议说:“今天同学们团聚在一起,共话当年,畅叙友情,可惜咱班校文艺部长靳秀芝同学在北京给儿子带孩子来不了,是不是请刘永章和李建普这对老搭档给大家来段相声”,话音刚落,迎来掌声一片。当年,这一对相声搭档不仅在全校赫赫有名,就连全县文艺汇演都少不了他们。但毕竟五十年过去了,事先也没有一点准备,真是太难为他们了。就在李建普沉默之际,没有想到,坐在我旁边的班团支部副书记毛灵缓同学站起来,自告奋勇地说:“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唱歌五音不全,我先开个头,唱一首歌,给大家助助兴吧!”听了她的话,我感到很惊讶,在学校的五年间,毛灵缓同学从未在班上唱过歌,这可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是,听了她的演唱之后,觉得挺像回事,我和大家不禁为她鼓起掌来。接下来,是我这个当了三年半的班文艺委员给大家表演了,我事先就做了准备,随身带着手机用麦克风。我先是朗诵了一首据说是莫言写的《同学赞》,朗诵完之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又演唱了一首难度较大的(听京胡伴奏师讲)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杜鹃山青竹吐翠”,又迎来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当另一位同学演唱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内侄女冉春秀打来的,她说:“姑父,今天是你生日,家里已为你定做了蛋糕,午饭你别忘了跟饭店要一碗长寿面。”我这才恍然醒悟,这些日子光记得阳历,不记得阴历了,今天是阴历三月初七,我的生日。无需隐瞒,当我把这件事说出来后,王庆海马上告诉服务员,给我准备一碗长寿面。
主食上来了,长寿面摆在了我面前,也不知道是那一位同学起的头,大家一齐为我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此情此景,令我分外激动,感激有这么多同学与我共同渡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这次初中同学聚会,虽然时间很短暂,虽然到会的同学占不到全班人数的一半,但是,毕业五十周年过去了,大家能够以古稀或接近古稀的年龄,健健康康地团聚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不要问我们何时再相逢,也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共同期待着下一次重逢,期待着再次重逢的时候,我们依然健康快乐!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