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在线】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谈谈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马誉炜|朗诵:向东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3300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朗诵:向东

 

第二,讲一讲家长究竟应该关注培养孩子哪些好的习惯——莫为浮云遮望眼
不知诸位是否知道,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早已被孩子们改了歌词:“世上只有高分好,得高分的孩子像个宝。爸妈见了高分笑,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高分好,不及格的孩子像根草。爸妈看到不及格,打骂少不了……”改过的歌词,反映了当今一些家长和孩子关系的现状。可以说,这样的家长是被浮云遮住了眼睛,只看到孩子的眼前,没有看到孩子的未来。邓小平讲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家长关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要从宏观上把握,多教方法论,多关注思想理念的确立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培养孩子独立自立人格上下功夫。这是管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其实,人,要想30岁独立自主,必须从3岁就开始学会管理自己;要想40岁不惑,就必须从4岁就开始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牢牢把握“独立”二字,孩子不依靠你,就能很好地生活、学习,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一个只会埋头读书学习的孩子发展总是有限的,而学习知识的韧劲与为人处世的修养齐头并进的孩子,才能最终走得远。



1、教孩子学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做不好,“三观不正人生悲”。家长第一位的责任就是千方百计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纯朴善良有爱心的人,积极进取肯努力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勇往直前的人,爱学习的人,会合作的人。这就要求家长在以身作则做孩子生活和学习榜样上下功夫,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在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情绪上下功夫,在教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上下功夫。孩子有了爱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这个人也就“立”起来了。
2、教孩子学会做事。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依我看,准确地说,知行合一才有力量。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会做事是人的第一能力,知识再多,用不到正地方也枉然。家长教孩子做事,主要是教孩子看事、想事、懂事、做事、成事,让孩子在做事中不断成熟成长。做事要“思”,动脑筋思考,会找方法、会做计划;做事要“快”,讲究效率,不拖泥带水;做事要“勤”,眼里有活儿,勤奋勤快;做事要“专”,用心、留心,不能见异思迁,不能马虎大意;做事要“乐”,快乐做事,不厌其烦;做事要“美”,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善始善终。
3、教孩子学会做学问。学问是一个人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基础和前提。这个学问包括思维方法和求知智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率的习惯,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等等。教孩子掌握和运用高效学习的方法。比如学会“听”,提倡高效听课;学会“看”,读懂内容,热爱阅读;学会“问”,从请教到质疑,善问敢问;学会“思”,善思、静思、精思;学会“总”,让总结成为习惯,总结好,大有益。
4、教孩子懂规矩。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矩就是指导孩子行为的“神器”。帮助孩子懂规矩、守规矩,首先就是要在家庭内部给孩子制定清晰易操作的规矩;要根据年龄设立不同阶段的规矩;父母要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样;帮孩子将规矩内化于心。从小懂规矩、守规矩,大了才能在规矩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小时候就不懂规矩、不守规矩,长大后可能就会为所欲为,违反规矩,破坏规矩,甚至触碰法律底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5、教会孩子懂礼仪。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也说:“中国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礼。”礼仪不是小节问题,而是关乎民族素养的大问题。教育孩子有礼貌、尊重他人、孝敬长辈,懂得分享、谦让、合作等,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懂礼仪、行礼仪,首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无声的榜样,切忌言行不一;其次,要以礼貌的方式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再次,要以恰当的语言教孩子,切忌无端指责、训斥;还有,就是家长要多以示范的方式让孩子学礼仪。



第三,家长和家庭要为孩子学习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良好的教育从家开始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和环境,父母是子女顺利成才最关键的榜样和老师。许多孩子之所以一直优秀,且不断走向成功,都源于背后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有一对优秀的父母。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中。”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家贾馥茗认为,“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其中,家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我们的家长中大概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大包大揽,觉得只要付出爱,“无证上岗”也没问题,认为凭着满腔热情和对孩子无限的爱,就可以无师自通当好第一任老师;另一种是,甩手掌柜,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责任,从而推卸教育培养的职责。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举足轻重,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我们一辈子也许只能做一次父母,培养孩子不能光靠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培养孩子不能瞎折腾,孩子的未来耽误不起;培养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孩子脆弱的心灵伤害不起。不要等到孩子已定型,无可救药了,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关注、重视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对孩子的教育,首要的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思想和观念。教育思想决定教育方法,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思想观念正确了,行为和方法才能有用有效。这里,我想送给各位家长三句话:



一句是:家庭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课堂”。人生从家庭开始,要经过四个“课堂”,第一个课堂是母亲的子宫,第二个课堂是家庭,第三个课堂是校园,第四个课堂是职场。四个课堂中,对人的发展而言,影响最长久、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为家庭在这四个阶段中一直都存在,而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在校园和职场这两个课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最为重要的“课堂”。
第二句是:童年是孩子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广义上说,童年大致是指0到12岁这个阶段。这是一个最神奇、最天真、最关键的阶段。“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人一生的发展。除了智力以外,人的习惯、兴趣、性情、志向等很多东西也都是在童年期逐步奠定的。童年是开展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阶段缺课、漏课、错课,过后是很难弥补的。家庭为人的童年营造了一个完全的世界。有什么样的童年教养方式,孩子将来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童年体验。在和谐乐观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童年的孩子,易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在冷漠焦虑中度过童年的孩子,易于形成冷漠焦虑的性格;在温暖自由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童年的孩子,易于形成温暖自由的性格。
第三句是:父母是孩子人生最长久的老师。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何止是第一任,还是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对孩子而言,父母本身就是一个最初的世界,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许多的家长并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生的,更是父母“造就”出来的,从小开始,在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示范、督促、指导和帮助,将贯穿孩子的一生。即使父母离世了,他们仍以谆谆教导和亲切朴实的行为影响着子女的为人处世,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层次的、潜意识的、渗透骨髓、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能找到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对优秀的父母;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也往往能找到一个问题家庭,产生于“问题父母”。
家庭如此重要,童年如此重要,父母如此重要,我们家长同志可谓责任大、担子重啊!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要从增强家长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做起,从为孩子树立言行一致、见贤思齐的榜样做起,从教会孩子做人做事、好学上进、文明礼貌做起,从力求把我们每一个家庭建成和谐幸福的港湾做起。

    

2019.3.26


(插图由张金春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