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浙大校园留个影/郭同久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225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一段时间来,心儿念的想去一次杭州,想到浙江大学看看。
近日,因为参与组织企业文化研究会在杭州举办的一个活动,总算有了个了却心愿的机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刚确定,不等排定行程,竟然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似乎人还在津城,心儿已经飞到了杭州,甚至几次梦见,在思慕已久的浙大校园漫步……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单单一个西湖,就有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够的美景。这些年来,杭州的民营经济更是做强做优做大,强势发展,引领风潮,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等一个个行业“龙头”,创造的传奇神话,更成了杭州的骄人名片,杭州的声名愈加响亮。企因城强,城因企兴。杭州这座既古老厚重更青春洋溢的美丽城市,正在把世界的眼光,越来越多的吸引到自己身上。我们研究会这次组织“企业家杭州之行”,走进阿里巴巴,走进吉利和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学习交流,也是为了对这些企业发展神话的文化基因,做深入仔细探究,助推更多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公务活动结束到回津航班起飞,还有一整天的时间,又逢周末,恰好可以成全我的浙大之行。
说起来,我从小就向往大学校园,梦寐以求是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当年恢复高考时,人在军营,正在“三北”某地参加国防施工的我,不知道多少次在梦中,像班里的同学一样,走进了高考考场,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了一名大学生。虽然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连真正意义上的高考考场也没进去过,但羡慕大学生,尊崇文化人的种子,却深深的扎根在心里,早就开了花,结了果。后来,弟妹们相继走进大学校园,小辈们一个个成为新一代大学生,既让我欣慰,更浓郁了我对大学校园的爱恋。尤其是有亲人读过书或在读书的大学,不管是985还是211,即使是一所普通大学,我也爱屋及乌,充满了敬仰和好感。前不久,我们研究会畅想艺术剧院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揭牌仪式和首场慈善演出,哈工大,国防科大,华中科大等5家送花篮致贺的天津高校校友会,其中竟有2所是我家人的母校,很让人引以为豪。
浙江大学虽然蜚声中外,名扬天下。于我而言,除了对浙大前辈们当年“文军长征”的故事略知一二,心存敬佩之外,并无任何偏爱,自己也没资格没缘由偏爱。浙江大学真正走进我家尤其是走进我心里引起关注,是六弟女儿去年被浙大录取为直博生以后的事。去年,临近本科毕业获得免试保送研究生资格的侄女,一路过关斩将,被浙江大学录取为直博生,不仅让“直博生”这一原本十分陌生的概念,在家人中变得耳熟能详,也让浙大一下成了我家“亲亲一家人”群里的热门话题,成了全家人极为关注的高等学府,并且,勾起了我到浙大看看的强烈愿望。




那天早晨,我顶门进的酒店餐厅。简单吃过早饭,打个车,便直奔浙大而去。
“师傅您好,去浙江大学。”上车还没坐稳,我先开了口。
“你去浙大?去哪个校区啊!”没想到,司机师傅这样不紧不慢好像还有点不屑地回了我一声。
我自知表述欠妥,让人笑话,便赶紧纠正。“对不起啊师傅,是去浙大的玉泉校区。”听我这样一说,司机师傅才微微一笑,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这位师傅,一定是位健谈的人,也是倍加热爱家乡的人,同我一样,肯定也是个十分尊崇浙大的人。他问我是哪里人? 去做什么?我一一相告后,他滔滔不绝的说起了浙江大学,说起了玉泉校区。从他口中得知,玉泉校区座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是浙大的七个校区之一,在这里读书的学生,都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他还几次夸奖,说孩子在这里读博真不错。他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让我听的也很舒服。
不等下车,我就看到了在校门口等着的侄女。她大概是紧盯着一个个停下来的出租车,我刚出车门,还没开口,便听到了侄女“二伯,二伯”的叫声,我也快步向前,喜笑颜开,紧紧牵住了孩子的手。
几年不见,侄女还是那样调皮活泼,热情亲切,她更加的灵秀,大气,自信,成熟。她一边“二伯,二伯”的叫我,一边笑眯眯的和我说这说那。似乎是心有灵犀,她没领我直接进校门,而是带着我穿过马路,来到了校门对面的雕塑和照壁前。




看到这组雕塑,看到照壁上的图像,那些一位位如雷贯耳的英名,让我眼前一亮!这表现的不是浙江大学抗战初期举校西迁,史称“文军长征”的故事吗!栩栩如生的人物,具体翔实的数据,形象逼真的图例,我从开头看到结尾,从正面看到背面,浮想联翩,又一次受到了强烈震撼!中国人面对强敌,面对艰难所表现出来的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英勇奋斗的不屈精神,在浙大前辈人的身上,在“文军长征”的壮举里,又一次得到了全景再现,得到了生动诠释!
接着,侄女带我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主席的巨幅汉白玉塑像,基座下摆满了鲜花。再往前走,图书馆前,是确立了浙大“求是”校训,被称作浙大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竺可桢教授的铜像。正是在竺可桢的带领下,浙大的前辈们,为“存华夏文脉,育民族英才”,秉承“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信念,完成了民族生死存亡时刻的举校西迁,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巨匠,文化巨人,书写了浙江大学最为辉煌的历史篇章。
我和侄女漫步在绿植掩映的浙大玉泉校区,在一个个学术论坛的广告前驻足,在不同的院系楼前流连,看得我意气风发,心旷神怡;侄女一会儿如数家珍般的介绍学校,一会儿踌躇满志的言说未来,听得我心潮澎湃,激情奔涌;我们或留影,或拍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天。
浙大玉泉校区,没见有高耸入云的大楼,也没见新颖别致的建筑。竺可桢“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了做什么样的人”的求是精神,却深深的印在了我心里……“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019.11于津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