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云】龙华车站的记忆/马誉炜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150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哥儿俩回故乡,在石德线火车上  路人摄影


这两天,老家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在传播着“龙华车站不再办理客运业务”的消息。这样的消息,在如今纷至沓来的网络信息面前,肯定算不上“重磅”,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然而,在包括我这样游子在内的家乡人的心底,却像打碎了五味瓶,一时间激起轩然大波。
龙华火车站始建于战乱年代的1941年。最初是日本侵略军为了长期霸占我领土、掠夺我财富而修建的德石铁路线上的一个小车站。当年围绕修路与毁路,我八路军带领群众和日本鬼子进行过激烈交战。日本鬼子投降后,这条铁路自然也回到了人民手中。龙华火车站,成为故乡景县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尽管也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东西的消失实属正常,一定意义上,消失意味着进步。可还是免不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思绪涌上心头,久久不肯散去。
龙华车站,给我人生留下的记忆太深了。
严格说来,我的军旅生涯就是从龙华火车站起步的。
那是1976年3月7日,一大早我就离开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告别了父母亲人,到公社所在地青兰集合。在公社小院里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由我代表当年参军的23名新兵发言之后,集体乘坐一台拖拉机前往龙华火车站,与从景县、故城和阜城等地赶来的众多新兵汇合,准备启程前往部队驻地——河北省保定地区。
车站的广场上,站满了身穿新军装的青年,一颗颗年轻的心,早已飞向远方。送行的亲人们说着分别前的嘱托话语,有的眼里含着泪花。



当报道员送稿的日子 宏艾摄影


不一会儿,送兵的军列驶入龙华车站,是一辆绿色的客运列车。我和众多同乡战友有些恋恋不舍、又有些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列车,挥手与站台上相送的亲人们告别。车站上的绿顶红砖房子和那震耳的锣鼓声变得渐渐模糊起来。
那个年代的火车还没有提速一说,军列也走得很慢,老家景县距保定,直线距离也就二百公里左右,火车绕道石家庄,足足走了一整天。
再次回到龙华车站,是当兵第三年的夏天,我到石家庄的报社送稿,特意给领导多请了几天假,顺便回趟老家。一出火车站,就见到正上高中的四弟和同院的玉新弟一起来接我。两年多不见,四弟的个子长高了许多,脸上长着一些那个年代年轻人常见的由于营养不良生出的白癣。我们一起说笑着,步行十几里路回到让我魂牵梦绕的小村庄,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父母亲人,吃上了经常回味的家乡饭,闻到了久违的青纱帐的气息。
这之后,当兵期间几次探家都是在龙华车站上下车。四弟考上大学,弟妹都到景州上学,再回家时我都没有提前通知过家里。一般都是在龙华车站下车后,想办法找人借辆自行车,骑着回家。记得那一年,我找在车站干苦力活的同村同院的邻居玉发哥借过自行车,他那辆自行车好像是自己改装的,农村人俗称的“大水管”,主要特点是“除了铃铛不响,到处都响”,半路上还掉了链子,害得我上演“自行车骑人”的好戏。还有一次,在龙华车站下车后,去找中学时期的教过我的王聚云老师借自行车,王老师夫妇都是天津人,自河北大学毕业后很长时间在我们那一带任教。见到王老师,不仅借到了崭新的自行车,还留我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我们共同回忆昔日的学习生活,老师语重心长地一番叮嘱,使我再次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谊。
后来父母搬到省城后,我就没有再坐火车去过龙华车站了。2017年春天,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专门回故乡与同乡战友聚会,这是我41年军旅生涯中第一次参加战友聚会。我们几十位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战友,又集合在龙华车站的广场上,寻找当年那份感觉。熟悉的车站,熟悉的环境,物是人非,逝水流年,勾起许多难忘的回忆。
龙华车站客运的历史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离它十几公里以外的景州高铁站。惟愿故乡人民的日子,也乘上时代的高铁,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2019.12.19于北京知行斋


相关链接:

再见!龙华火车站!景县龙华站不再办理旅客乘降业务...



今日景州高铁站  万顺供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