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看台】片言评诗/杨玉辰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然而做到“平"“小"易,达到"奇""大"难。正因其难,才考验出诗人之功力。郑民《江山社稷有我有你》中,开始平平小小:“我家门前有块闲地,抽空把它精心打理”,就是从这平而小的事情中,诗人连起了“劳动改善生活““GDP增加”的大主题,最后引导读者进行“江山社稷有我有你"的大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是诗人的常用思考方法,因为对比往往出激愤,而激愤中往往出好诗。刘志全的《农民工》全诗为“吊空砌大厦,盒饭陋工棚。别墅高搂宅,不居建筑兄。"其中,“大厦"和“陋工棚",“别墅”和“盒饭"形成强烈的反差,最后两句的点题,更是把对比推向极致,与“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写作中,一个字的准确选择往往可以使诗意更加强烈、深刻和感人。汤道深的《弗洛伊德之死》前后发了两次,其实重发时只改了一个字。原文是“黑人生命如蜉蝣",后将“如”字改为“等“字,一字之差,把模糊其辞的“如"(好像),变成了完全肯定的“等"(等同),这就加大了表现力度,使黑人被轻视的程度得以强化。
△诗的写景,不仅要注意平面描绘,还要尽量多维展现。郭通海诗《雨后麦田》中,不仅写了看到的景色“碧叶水灵灵,玉珠滴绿丛",更写了听到的景色“新晨空寂静,漫野涨节声",在寂静的早晨,小麦的拔节声是美妙可听的,此描写可谓有声有色。可見,听觉与视觉在景物观察中同等重要。
△好诗有好句,而好句是在比较中选炼出来的。郭通海《立春》中有句“吾从沿岸堤边过,恰似春风撞满怀"。这个“撞"字用得传神。比起“吹"“扑”"拂“等字,“撞"字更有一种无意、主动、放浪形骸之动趣。在《闻啼莺有感》中,“犹觉晨步饥肠饿,吾把莺歌当早歺"。原为美食可歺,秀色可歺,今天又晓得莺歌可歺。可见诗人是很重视听觉享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