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非常广泛,每年有上亿人都在吃,而且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吃的,好评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研究称可以降低冠心病30%的死亡率,无论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还是瑞舒伐他汀。那么他汀类药物到底可以用于哪些疾病,有哪些不良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吃药后一年要做哪些检查),小崔医生给大家讲一讲。  哪些疾病是可以吃他汀类药物的呢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健康问题(绝大多数都会得),尤其血管内斑块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可能严重致死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以及减少斑块的破裂与脱落时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举措。而他汀类药物虽然很少能够将动脉内的斑块减小或清除,但是是具有明显的促进斑块稳定不脱落或破裂的作用,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汀类药物是通过减少对斑块内胶原含量的破坏来使稳定性增加的。
 2、脑梗死的预防 - 顺道我在说一下脑梗死,因为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毕竟斑块的存在会导致血管的狭窄使血流减少,而斑块的脱落还会堵塞血管直接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然而大家不要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常生活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就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而且并不需要所有脂类的代谢异常,仅需其中一种就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除了这种血脂的影响以外,其实体内的炎性因子也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C-反应蛋白这种炎性因子,大家可能都知道是个炎性指标,但是它对这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较大,因为可以释放炎性因子对血管内皮产生破坏,导致增生性反应,脂质的存积。
 - 而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当然也有一定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好的脂蛋白),他汀类药物可以让肝细胞内的胆固醇生成减少,同时使脂蛋白的受体增多及活性增加,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而且他汀类药物还是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中所必要的酶。研究显示平均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大约为20-50%左右,而降低胆固醇越7-30%左右,而且耐受性相对较好。除了降脂以外,他汀可还有抗炎作用,利用抑制炎性因子、减少C反应蛋白水平,进而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对脑卒中的影响。除了减少脑卒中发生意外,对于已经出现脑梗死等可以降低再次出现脑梗的风险,也可以提高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
 3、高血压- 研究显示他汀类是有一定的促血压稳定,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因为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硬化。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呢1、首先就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是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还有就是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还有就是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药物性肝损伤等)。 2、他汀类药物也会对肌肉产生影响,可能会出现肌肉的酸痛、无力、肌肉的溶解损害,关节处的疼痛,小腿肌肉是抽动。  3、心血管的影响:心慌。气短胸闷,高血压、心动过速等。 4、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精神紧张、活动障碍、反应迟缓。 5、还有就是皮肤的影响:可能出现皮疹、皮肤黏膜潮红。 6、尿系影响:尿频、尿急,尿色改变以及尿路感染。 吃他汀一年后需要检查哪些项目呢1、肝功能 - 由于他汀类药物是可能造成肝功能的异常的,所以说是要看看肝功能的,当然我建议不必等到1年才去查肝功能,吃药后1个月就可以查一下,如果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明显的话,那就不能再吃了,严重的话还是要保肝治疗的。当然多数是没事的。
 2、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甚至是肾功能 - 由于少数患者是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的肌肉损伤的,所以如果出现了肌肉酸痛无力、肌肉抽动等就要检查一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以排除是否有药物相关性损害,而如果进展的话,甚至会造成肾衰竭,所以严重时要查肾功能。如果确实出现了这种肌肉的损伤,可以应用辅酶Q,还要停药,多数患者是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的。不建议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应用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抗菌素,以免增加肌肉损伤。
 3、血脂水平 - 由于他汀类就是有降脂的作用,而且很多人也是用来降脂的,所以要查血脂水平,以监测药效以及身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