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余

 运河儿女 2020-09-16

扬州扬剧研究所的小余前一阵子,大约是独自一人飞云南,游昆明、丽江、大理和版纳。在版纳的时候,他买了一大摞子明信片,于是,我也收到了一张。认识小余还是去年的事。

       你身边有背包客,有嗜书如命的人吗?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许你我都会憧憬过这一幕,这一天。时光如流,回眸时,那些小理想已然风干,没有勇气再提及。小余的出现,着实让我惊喜了好大一下。他的行走,仿佛代替了我的行走;他的自由,好像也是我的自由。这种浪漫是那么的让人欢喜,也许它还需要点点代价。去年五月,我们因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小余,其时他作为一名村官正借用在县委宣传部。小余,江西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就谈到他毕业的学校,似乎做村官有些委屈他了。他却呵呵地告诉我,在小官庄干了好一段时间。只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做驴友。那阵子,他一个人爬上了青藏高原,抵达了拉萨。听他讲这些经历,让我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何止是刮目相看?

       在我们合作的那阵子,他做事认认真真,毫无怨言,又绝没有名牌大学出来的架子或矜持吧。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忙帮着夹菜,倒饮料,拿餐巾纸。当时,我跟我老师还有他三个人还建了一个堪称是最小的微信群——三人群。我们做出的节目一举通过,大家都为这一场合作而开心不已,因为类似的节目按惯例是很折磨人的。节目结束了,我跟小余也相处深厚,对他这个外地人高材生非常喜欢,甚至希望他能留在我们宝应,找到他合适的位置。下面接踵而来的却是他遭到的一些不愉快,谁对谁错,也无从说起,只是,那个时刻,他下决心要离开宝应了。

       他不断地告诉我,他在外面参加了一些考试。我就希望他考到好的地方,比如他在广州的应聘是考了第一名的,几乎是很有把握的,最后没能成行。还好,还好,最后考到了扬州扬剧研究所。这样,他终于离开了我们这儿。我便把他介绍给我扬州的好朋友“风雅扬州”。风雅扬州曾说过,他可以请我到国庆路听扬州评话,小余也跟我说,我到扬州他会请我看扬剧。这两件事都让我相当期待。

       小余的中学经历颇有意思,他跟我说他在他们县中高一是班级倒数,要不是倒数第一一直坚持没有弃学的话,他也有可能拿到这个位置的。但是这个情形到高二的时候便有了变化,小余开始逆袭了。高考结束,小余成了他们学校的明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同学们眼镜碎了一地。就这样了。小余还有个弟弟跟妹妹,他们以他们的哥哥为骄傲。

        在扬州,小余经常晒他买书,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结果也因为买书,他竟有时变得“饥寒交迫”又不言悔。真的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还有,小余在扬州的山水间,支一只帐篷,听蛙鸣虫语,饮露沾霜。在星月中入眠,在晨曦中醒来。好一派东晋士大夫风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