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鄱阳湖访仙

 运河儿女 2020-09-16

五月初的天气,正是暮春时节,气温不冷不热,是进入夏季前的最舒适时候。我是应九江诗社的茂林老师邀请,陪同他们一起去了鄱阳县,去拜访一位据说隐居在南山的世外高人。

南山其实属于都昌县,整个鄱阳湖一大半都是都昌的领地。南山并不高大,在整个江西省名声也不显著,与三清山、庐山、龙虎山不好比。但是,如果你来过南山,你就知道南山的美,超过许多的所谓名山大川。南山临湖而踞,不险峻,却扼江而立,与都江县城隔水相望,又与鄱阳县沿湖相邻,自数千年前,鄱阳湖形成以来,始终静候在鄱阳湖边。湖岸逶迤,烟波浩荡,南山正对鄱阳湖,站在南山上,鄱阳湖上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水天一色,壮观苍茫,如同观海。

鄱阳湖是赣鄱大地的母亲湖,视力好的,站在南山上远眺,能看见湖中的鄱阳山,据《舆地纪胜》载:鄱阳湖就是得名于鄱阳山。这里春天看草,夏天看水,秋天看花,冬天看鸟,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不一样的景致。站在南山上看鄱阳湖,你会感觉心旷神怡,忘记俗事纷纭。

我们拜访的这位仙人就住在南山上,姓姜名寿宁。姜公今年八十高龄,姜公的居所就在这南山上,这里山势低缓,植被葱茏,一家一户都隔得很远,既独立轩敞,又错落有致,一点都不显得杂乱。都是依山势而建,都有严格规范。

姜公真是选的好地方啊,这南山就是世外桃园,神仙居所。难怪同行的乔师(茂林)说,山下是人间,山上是仙府。果然,各色树木花草似乎都有了灵性,格外的翠绿鲜亮,那些众多的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我叫不出名字,虽然我在家里也养了几盆花,但这里的花没有一个我认识的,这里难道真的是仙家居所,我们凡人又怎识得?

姜公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穿一件白色对襟布钮扣的衣衫,古意盎然。临风而立,气质超然。我们赶紧上前见礼,姜公声音洪亮,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乔师执弟子礼,又拜了一拜,轻挽姜公的臂膀,乔师也七十多岁了,低头欠身,听着姜公的话语,不时点头附和,那种小意用心的样子,尊师重道的恭敬让我们肃然起敬。

姜公是九江人,以前也用名片,据说上面的头衔很多,现在隐居南山,用他的话说是一心修仙,比淡泊名利更高级。他居住于此,是因为这里是姜夔的出身地,他说要与他这位本家无限接近。现在不论是谁来访,他都有一个前提,不述官职,不谈商事,只谈眼前湖(鄱阳湖),只论书上石(姜白石)。

姜公也曾追寻过白石道人的足迹,也寓居湖州十多年,姜公去苏州,扬州,杭州,合肥,南昌等地,最后还曾在杭州的钱塘住过段时间,因为钱塘是白石道人的终老之地,从这事上可以看出,他对这位本家先贤的推崇与敬仰。

那么姜夔究竟是何许人?在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值得姜公如此崇敬。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原来如此,姜公也是在诸多文化领域有所建树的人。被九江诗社的人称之为姜全才,姜老怪。可见诗社人对他的敬重与喜爱。

姜公自己说二十年前他是名人,诗人,词人,大家,二十年后他是仙人,山上人,湖上人,平凡人。姜公喜爱姜夔到痴迷的地步,不问世事,一心修仙。(江西因有龙虎山的缘故,道教昌盛,龙虎山因张道陵天师在此练丹成仙,而成道教祖庭,修道修仙者真的很多。)

姜夔是我国十大音乐家之一,论人品才华冠绝古今,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的一生经历百度上尽可搜索,姜公的身世与姜夔很相像,他崇拜姜夔,模仿姜夔,姜公的超然真的不似今人。姜公与姜夔都是风雅的词人,其一生,既波折不断又传奇跌宕。他们都是高洁清空的人,时光飞逝,也难掩其超凡的人格魅力。

姜夔的一生很简单,布衣江湖,老去。偌大的《宋史》只有《乐志》稍稍提了一下,真的是太凄凉了。而姜公也放弃了权贵,财富,名望,隐居于此,何尝不是高古清空,品质高洁,不与凡尘相纠缠?

姜夔是个才华特别出众却又特别乖巧的人。四大诗翁之一的萧德藻看到他高兴地说,这么多年第一次找到这么一个诗的知音。姜夔的诗词是超凡的,既有感伤,又有感怀。(南宋诗四家(也称中兴四大家)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是大家熟知的,四诗翁是扬万里称呼的,若不是萧德藻死得早,也许扬万里是及不上他的。萧德藻评价姜夔,为文无所不工,其评价尤在四家之上。)萧德藻和姜夔父亲姜噩同年进士,有友人之故,但并不是靠这层关系而得赏识的,他是个极为清高骄傲的人,虽然他的人生和萧德藻紧紧相连,《扬州慢》的序后面的一句是十年后加上的,千岩老人就是萧德藻,可见姜夔对萧德藻的尊重。

姜公的才华与姜夔一样,是全面性的,音乐,书法,诗词俱佳。姜公应我们要求,弹奏一曲古筝,说来惭愧,我是听不懂的,但古筝上的音律空灵,我还是能感觉到的,心境从未有过的平和安然。

姜夔对诗歌有独到见解,有《诗论》,直逼《沧浪诗话》,对音乐的贡献尤其巨大,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是唯一完整流传的宋词乐谱资料。但是这些在科举的考场上只是无用的附庸而已,后来姜夔上书朝廷,破格获得进士考试的资格,可惜还没考上(南宋的黑暗政治导致),他彻底死心了。他流浪江湖,结识了无数的高官贵族,他们都想帮助姜夔,范成大甚至要帮他买官,但是都被他拒绝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甚至最不济的时候还住在山洞里,一个叫潘柽的朋友称呼他为白石道人,他欣然接受了,但还有很多人讥讽他,于是他就作诗遣怀: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这就是白石道人的由来。

姜公何尝不是,听乔师介绍,姜公幼年家贫,自小饱尝人情冷暖,(我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有同样经历。)因为贫穷不受人待见,青梅竹马的女孩別嫁他人,其中的辛酸苦涩,也只有在书中寻找慰藉了。也许正因为颠沛流离的生活才成就了姜公的超然物外,超脱世事的胸怀与境界。

姜夔的爱情简单却又凄苦无比。他在合肥赤阑桥遇见了令他相思一生的女子,是歌女。后来萧德藻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姜夔,前面说过,姜夔很乖,又因为知遇之恩,所以他服从了,从此之后,生活更加残忍了。不能和意中人在一起,还要对另一个女人强颜欢笑,这对一个敏感的人来说是多么痛苦。

姜公也是这样的,没能与青梅竹马的女孩相守一生,娶了一个注重表面风光,爱惜钱财的女子,姜公的婚姻是失败的,好在他生活在现代,纠缠半生,最终选择了离异,也成就了姜公的豁达与开阔。

范成大在姜夔作了两曲名词《暗香》《疏影》后,赏识他,还送了一个歌女小红给姜夔,但姜夔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和不让她陪自己受苦,就给她找了个好归宿让她离开了。结婚后的姜夔苍老了很多,事业不就,生活压迫,与意中人的决裂(情感),让他四十多的人就自称老夫,“平生最识江湖味”。欣赏了他的词,就能体会他的情感。其伤感哀怨,其内敛低沉,动人心魂。(姜公语)

姜夔的性格是比较柔和却也很自满的(不是贬义,不用自信二字,是因为是对自己而言),改编《满江红》,大量加入自己的理论(其实也是种自信和勇气),写词大多有很长的序,都显示出了他的自满,这个其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他清高性格和满腹才华导致的。后人对他评价不一,极端的也有,宋最后一位大词家张炎(姜夔朋友张磁的孙子)奉他为“清空”之宗,近代王国维说他内容空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海子的诗有人喜欢,有人说逻辑完全不通,辛弃疾的词虽然好,但姜夔也有自己的风格,总不能笼统地就说姜夔不及辛弃疾吧,况且他们也是好友,辛弃疾也很欣赏姜夔。他们都是骚雅词风的开创者。这是我个人主观,就不多说了。

姜公与姜夔一生情感路线都相似无比,故对姜夔就颇为感慨,只有了解了,才能知其内心,姜公对后二三十年的抉择就可以看出,姜公的清高,人格魅力,不与世同的风范,的确让人钦佩与拜服。

下面看我选的姜夔的这首词,的的确确能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与情感,(词风偏稠丽,感怀,感伤,清空的代表作)也是我唯一能完整背诵的姜夔词。(惭愧我把《暗香》与《疏影》都忘记了)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我站在南山上,鄱阳湖上波光粼粼,霞光似幻,游目四顾,但只见“风烟起处光华闪,节义文章耀眼明。” 我仿佛看见在鄱阳湖的人文深处,阵排着一个又一个的文学方阵,耸立起一座又一座的文学高峰。自古以来,鄱阳湖上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大家构成了一个较为齐整的文学阵容。(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再多篇章也难说尽。)

我站在南山上,面对着鄱阳湖,张开双臂,敞开怀抱,极目远眺,心境平淡,心思安宁。我似乎看见从遥远的天际,那奔腾的赣江、那动感的抚河、那柔美的信江、那静默的修河、那浑黄的饶河,五河之水以自成大我的气势,向着南山奔腾而来。气势磅礴,如海潮自拍,自高空倾泻,汇集于烟云苍茫的鄱阳湖上。

姜公隐居之所真是好地方啊,泱泱大度的鄱阳湖,风华绝代,久居于此,胸怀天下,襟怀坦白,自有一番非常气魄。

我还看见了环鄱阳湖的纵横公路,设计精巧,注重与山水的自然和谐。那依次阵列开的漳田河、潼津河、清风山溪、博阳河、候港水、土塘水等六道大溪,它们一路纵情,汇聚大湖,顽强不惧地走来,穿越赣鄱大地的群山峻岭,越过高山,走过平原,趟过沟河,潺潺奔流而来,忘我地注入云天浩瀚的鄱阳湖中,给泱泱大湖——鄱阳湖,平添了不少的神奇秀丽与娇俏妩媚,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才俊人杰,动感了人们的瑰丽想象,也扮亮了广袤的鄱阳湖大地。

听一曲临川四梦,看一眼玲珑祭红,喝一杯景德老酒,品一盏得雨活茶,不是神仙,我就是神仙。

鄱阳湖带给我的感触很多,也让我跳出红尘,对人生有了超脱俗世的感悟。

自作一词以记:

薄雾茫茫,霞光似幻。春风轻拂行人面。不追流水逐浪行,逍遥堪比穿帘燕。

一叶云舟,烟波柳岸。依稀往梦眉不展。何妨把酒享悠闲,水天深处江湖远。

调寄【踏莎行】,是我自作的一首词,是我来这鄱阳湖寻仙的感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