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洋与陆地——《海上钢琴家》观感

 运河儿女 2020-09-16

久闻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家》之大名,只是因为时间太长,165分钟,所以一直望而生畏,昨晚,终于下狠心看了。

看完关了电脑和灯光,因坐得太久,腰酸腿疼,可还是忍着坐在黑暗中久久难以自拔,其如排山倒海般释放的震撼力一时难以消受。

男主船上生、船上活、船上死,终于不踏上陆地一步。其中为了寻找爱情,男主也曾天翻地覆,最终战胜自己,决定舍船上岸。看到此,我甚至都屏住了呼吸,脑补这位天才钢琴家登上大陆后无限风光的美好情节,可在最后关头,他放弃了,说: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这样的语言明显有着欧洲哲学思潮的痕迹:强调个性、衷爱反思。令人扼腕长叹,止不住热泪长流。

一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象美国的军事和经济一样,席卷全球,但令人欣慰的是,欧洲电影和日本电影以其独到的魅力,另僻蹊径、剑走偏锋,一直与之苦苦抗衡,于层层包围中尚能吐绽出一丝艳丽的花。

以我个人有限的观影经历来看,美国电影以其大气魄、大制作、上天入地的想象力、高妙无比的编剧能力,在全世界独占鳌头、无以伦比,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美国往事》《后天》《肖申克的救赎》等等,这些电影甚至对人类精神世界之构成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可不看。而日本电影则如其国家一样,狭小、谨慎、资源有限,在螺师壳中精心打造,另有一番精致之美,其胜在温情、平和、琐碎,如新近才看的《深夜食堂》,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以些微昏黄的人性之光悄然长驻人心!

而这部《海上钢琴家》则仅属于欧洲:高度注重并熟练运用光与影的效果,象其具有深厚底蕴的哲学思潮一样,竭力挖掘人性的细节、深处,悲悯之情怀悄然弥漫。较之好莱坞电影,《海上钢琴家》更厚重更沉缓,并不过多炫技,男主女主也并不一味强调美貌,更注重的是其一言一眸,勾起观众心底点点幽蓝,把二战给人们留下的心底创伤,细细展现。而比起日本电影,则多了一层气魄和思考,日本电影更市井化。

不过,《海上钢琴家》象其他欧洲电影一样,也有着一惯的暇疵,例如,对白太多,有时会故弄玄虚,情节转换略显牵强,这些会给观众的欣赏增加难度,会减低兴趣,而这恰恰恰是全力注重市场的美国电影之长处。美国是海洋和陆地完美结合的电影天堂。

至于中国电影,因束缚太多,不说也罢。

17.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