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山 ‖ 老话一周(43)20180730—20180805

 运河儿女 2020-09-16

2.

82一早,巴南日报社接待了一位74岁老人,她用嘶哑的声音说:“请你们帮帮我,我想找一个人,很重要……”

这得回到727日下午74岁的老人陈珽珍在租住的花溪街道清华中学家属院213楼的房间,见阳光很好,就将衣柜里孙子的衣服拿出来整理晾晒。正忙得不亦乐乎。下午4点左右,老人将晒干的衣服拿进卧室,只听到身后通向客厅的门被风一刮,嘭一声关上了。这个门一旦关上从里面是无法打开的,所以平时都不关。老人情知不妙,赶紧去阻止门被关上,可是已经迟了,门关得严严实实,怎么拉也拉不动。

这时正是重庆一天里最热的时候,气温已经达到40度。老人的手机放在客厅,身上只有入户门的钥匙,孙子一时半会也回不来。情急之下,焦虑的陈珽珍只能对着窗外的行人呼救。

“我被锁在房间里,请你们帮帮我啊。”从下午4点被锁住之后,陈珽珍一刻不停地对着窗外的行人呼救,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上来帮忙的却一个也没有。更让陈珽珍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围观的人群中竟然有人直呼:“她是疯子。”还有人猜测:她是被家人故意锁在房间的。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越传越离谱,不管她如何解释,竟没有人愿意相信她,最后人群散去。

老人呼叫了四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钟,楼下传来一个路人的声音:“老人家,你是在喊我吗?”重庆的地形复杂大家是知道的,那个路人拿着老人扔给她的钥匙,又爬了一个大坡才找到陈珽珍的住处。帮老人打开门,这个大圆脸、身高1.55左右、微胖的妇女没留下姓名就匆匆离去。而陈珽珍老人惊魂未定,竟然也忘了问她姓名或者索取联系方式。这一阵子一直在找这个妇女,可一直没找到,就来到了报社,希望能借报社的力量帮忙找到她,用陈珽珍老人的话说,她要向这位好心的妇女当面说声“谢谢”,还要和她交个朋友。

咱中国还是那样啊,看热闹的永远比做事的人多。但愿陈珽珍老人得偿所愿,交到她所想交的朋友。


4.

近日,安徽肥东又发生一起儿童被锁车内致死事件。一男子借朋友车用,顺便带上了朋友的小孩,到了目的地,这小伙看孩子已经睡着了,一想,娃娃还小,办事带上他也不方便,干脆就让他在车里继续睡,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着他一起回去。为防止小孩醒来乱跑,他顺手把车门也锁起来了。当时是下午4:00左右,气温达35度左右。等这小伙办完事想起来还有个孩子在车里呢,急急赶回来,已经6:00了。打开车门,发现小男孩已经昏迷了,这下慌了神,赶紧打电话给男孩的父亲。警察也来了,可惜小男孩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你可能注意到刚才我用了一个“又”字,这说明这种事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有安徽的网友简单列举了类似的事情,有三四起,都是触目惊心,令人扼腕叹息。

这种大热天,即使把你放在房间里,不开空调,不开风扇,你可能都受不了,更可况是把你放在狭小的轿车里呢!没有空调,甚至没有开窗,还有大太阳照着,轿车内的闷热程度是很难想象的,据说可以达到七八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人都无法坚持,小孩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的人都太忙,忙得停不下脚步,忙得没时间看一眼新闻,甚至都不愿意动一动脑筋设想一下太阳炙烤下的车厢环境。新闻里不时传出的此类悲惨故事,不知他们是看不到,还是不愿意相信,悲剧一直在循环发生。

上次看到一则新闻,说一妇女将自己的小孩锁在车内,钥匙也在车里无法开门,人们要帮她砸窗救人,她竟然拒绝了,说小孩在车里才20分钟不要紧的。人们找来开锁专家打开车门才救出奄奄一息的小孩。在有些人眼里,安全意识总是这么淡薄,甚至愿意拿自己孩子的生命做赌注,目的却仅仅是保全车上的一块玻璃。何其愚也!


5.

老华一般都在家里吃早饭,大多数时候一碗面条足矣。也有特殊情况,会到街上面馆下一碗面当早饭,都是普通的碗、普通的面条,三鲜面、青椒肉丝面啥的,七八块钱一碗,吃的很舒服。

这是在咱宝应。其实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恐怕都是这样,稀松平常的面条,多少合适的价格,普普通通的食客。不过这是你还没去石家庄,要是去了那儿的那地方,保准你正儿八经的进去,歪歪扭扭的出来。因为你一进去,就会看到一个价目表。


没错,你看到的数字没有小数点,一款叫“火鸡豪华板面”的价格是108元一碗,“豪华牛肉板面”398元一碗,而这还只是小儿科,一款“豪中豪牛肉板面”价格是13800元一碗。

有人深谙炒作之道,说这家面馆在价目表里显示这三款面的价格,属于炒作,目的还是要把前面几种正常价格的面条生意做好。可这说法遭到了面店老板的否认。他说这三款面确实存在,以那款豪中豪板面为例,定价如此之高,是因为食材都很昂贵,而且是由12名“国字号”厨师制作的,顾客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饭店仅准备食材就要一个月,厨师制作则需一小时。

再问价目表上说的“天上四种、地上四种、水里四种”分别是指什么?人家也说了,这是根据不同节令来选的,时令不同,食材也有不同。那生意如何呢?嗨,店里说前两种每个月都会卖出去几碗,而那个“豪中豪”,至今已经卖出去4碗了,顾客都是大老板。

有记者跑到物价局问这价格的事,人家物价局说了,他是明码标价,愿卖愿吃,不存在价格欺诈问题,他们无权干涉。

怎么样?我们是不是需要上班加把劲,外加勒紧裤腰带,多余点钱,去趟石家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