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连载】四个打工者〈1〉踏上征程

 运河儿女 2020-09-16

文/万家珠

【小说连载】四个打工者〈序〉风吹麦浪

(九二年下半年)

1.踏上征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得不到正常有序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乡下靠几亩责任田为生的农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便有了当时甚是流行的南下打工潮。

农忙结束后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如同潮水般涌向南方的各大城市。他们牢记父母的嘱托,怀揣自己的梦想,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从事着当地人不愿意干的又脏又累的体力活。他们有的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有的只是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同时也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对来说,农村生活条件是比较落后的,只有属于自己的几亩责任田。那时没有这么多的工厂企业,除了种地,基本已找不到其它工作。那些农忙结束后的年轻人基本没事做,有劲没处使。极少数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可以勉强供孩子上学:小学、初中直至高中,那时农村出一个大学生简直是不得了的事情。一般都是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也找不到几个,大多数是没进过学校门和小学没毕业的。后来这些人就成了扫盲对象,这里暂不多表。

农村孩子不读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人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小学读完就算吧,认识那么多字有什么用?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钱读书啊!其实乡下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自己又喜欢读书,可是没钱交学费,不得不辍学在家。有的家长就开始托亲戚找关系,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去发达的城市打工了,那样至少可以让父母不会看到孩子在家无所事事,荒废年华。

陈标生活在这样的年代,自然也就加入了打工一族,成了南下打工大军中的一员。

前面开头描写的是1992年6月份陈标从学校回来帮助父母收麦子的情景。

陈标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九一年考入了西安某大学。在他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活里,他感到自己无形之中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家中不仅有年迈的奶奶,还有妹妹也在读书,一切经济来源全靠那几亩责任田。自己已是二十出头的小男子汉了,也该为家里减轻点负担了。渐渐地他萌发了不愿再去读书的念头,和学校请假回来收麦子了,当然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碰巧在回来收麦子的这段日子里,和他同村的一个同学王红义要帮他的朋友介绍几个人去南方某个城市上班。

王红义和陈标是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也是从小学读到初中的好同学。记得上小学时王红义的成绩比他好,还当过班长呢!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他的父母让他和一个亲戚去上海学木工了,认识了一个叫杨武光的老板,他是开刀具厂的。王红义没有木工活做时,常常到刀具厂上班。时间一长,就成了老板的朋友,老板很信任他。

张成军是南方城市某漆包线厂的供销科长,经常到上海进货,与杨武光是好朋友,厂里缺人,就委托他介绍几个工人去上班。

当时王红义已经成功介绍了三个人和他一起去上海了。

陈标听到这个消息比较迟,幸亏和王红义一起回老家收麦子的另一个木工还没走。几天后,当陈标和另一个木工来到上海找到王红义时,先介绍的三个人已经到达漆包线厂里了。当然陈标是后来独自一个人坐长途汽车去厂里的。正是这些缘分和巧合,才能使陈标顺利去了南方打工。

试想一下,如果厂里不招工,如果张成军不认识杨武光,如果杨武光不认识王红义,如果王红义和陈标不是老乡兼同学,如果没有那个木匠带陈标去上海,如果陈标没听说王红义找人去南方上班……如果毕竟是如果,既然发生了这么多如果,就有了后来本书所描述的一切。

陈标带着自己的行李,独自一人坐在去漆包线厂的长途汽车上。

尽管车窗外的风景美丽而诱人,但他已没有心思欣赏。他感觉自己正处在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人生的下一站不知又将面临着什么……

那天陈标和那个木匠是下午到达上海的,汽车刚进入上海市区时,陈标已感受到大城市的繁华。

上海是中国的一大城市,它的建筑是其它城市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尤其是改建后的外滩,是最具上海城市象征意义的景点之一。

像夏天这样的天气,游泳上来躺在沙滩上,沐浴着海边吹来的凉风,仰望着蓝天白云,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晚上那里的美景更加迷人,闪烁如天上星星一样的各种颜色的灯光对于广袤无垠的夜空来说又增添了几分朦胧几分诱惑。地上的彩灯与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犹如梦幻仙境一般。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星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那些正在热恋的小伙姑娘们不来这里,岂不是辜负了这里的美景?来上海,不去外滩逛一逛,怎么会不遗憾呢?再看看那盘旋而上雄踞江上的南浦大桥,那一根根又粗又长的斜拉索就像是辛勤的上海市民弹奏现代凯歌的琴弦。

还有那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无疑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所以人们常说不去东方明珠就不算来过上海。

上海的这一切对于陈标来说都不能使他迷恋,尽管他是第一次来上海,因经济而辍学的他现在才真正理解政治课本上所说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原理。说白了就是没有钱,上得起大学吗?他现在所想的就是尽快去上班,多挣些钱。退一步说,他也是一个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难道不想挽着未来女朋友的手,在那美丽的外滩逛上一逛?难道不想登上大桥手抚琴弦拍照留下一个永恒的纪念吗?难道不想攀上东方明珠俯瞰上海全景吗?一切都是奢望,一切都是想象,他只能让这些如海市蜃楼般美好的梦想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不能让它们在脑海里多停留片刻,哪怕是一秒。

晚上陈标和王红义睡在异地的同一张床上,畅谈离校后几年来的经历和收获,共叙人生和理想,一起展望未来。王红义还借给他三百元钱作为进厂的押金,陈标从心里感激这样一个同乡无私的帮助。除了感激,只有给自己一个动力去好好工作。他们一直聊到了半夜,依然还是很兴奋,因为同窗七年后从未见面,没想到时隔五年后在异地重逢,并有缘能同床共叙同学之情,是何等激动,又是何等珍贵!

王红义对陈标的这些无微不至的帮助,陈标感觉像是欠下了一笔情债,因为他的自尊心很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是贫穷的。

第二天一大早,王红义把三百元押金塞在陈标的手里,告诉他厂里的详细地址,去车站把陈标送上了去南方的长途汽车。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