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原创】趣议吃肉

 运河儿女 2020-09-16


趣议吃肉

文/庆元

前一阶段市場肉价在蹭蹭蹭地飊升,市民无不惊愕,这是怎么啦?

吃肉乃人之所欲也。外国人喜食牛羊肉,中国人尤喜吃猪肉。几千年来,上至皇帝老儿,下至黎民百姓,莫不以食肉为快。就連某些僧人也难逃肉的诱惑。常以活佛济公的“酒肉穿腸过,佛祖心中留”为据。佛事完而大块吃肉大杯饮酒。 

吃肉必买肉,买肉有讲究。我一般不买菜,尤不擅买肉。如今还未研究出只长瘦肉不长脂肪的生猪。再说我一不会挑肥揀瘦,二不会讨价还价。与其被蒙还不如不买为好。

巧妇买肉就经验老道了。肉要新鮮的,肥瘦要恰到好处,指到这点到那,正面看反面瞧,手提着鼻子嗅。选中一块与商家讨价成交,临走还要索上一小块。

中国是个美食大国,烹饪学问精深。不仅名厨师众多,而且亿万主妇主男手艺了得,娴熟的煎炒鏩炸,闷蒸煮焐,色香味形发揮得淋漓尽致。

逢年过节,亲友相聚,婚丧喜事,都要办酒。人说无魚不成席,我添少肉难称宴更妙。

你瞧,海碗的杂烩头菜、大盆的红烧狮子头、大盘的冰糖扒猪头、炒肉丝、炒肥肠、炒腰花、炒三鲜、炸排骨……哪个菜少掉个肉字。食客抹着唇上的流油,口中抱怨,腻死人了,肥得不能进咀。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我不禁又想起吃肉,也是一个奢望而舖张的过程。

我虽生在数代经商较富裕家庭,母亲曾对我讲,民末时,肉价也不算太贵,但吃肉也不是常事。我想,是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比吃肉更重要吧。

的确,旧社会吃肉是有钱的专利,劳苦大众是很难吃得起的。否则,那有杨白劳只能买二斤苞谷面扯二尺红头绳,给喜儿过大年的惨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得入骨三分。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吃肉凭票,每月每户难摊斤把肉。想买肥肉根本看不到。毛主席连最喜欢红烧肉也不吃了,周总理歺后还要舔舔盘子呢。

现在好了,改革开放物质丰富。粮多肉多。歺桌上肉唱主角。随之而来的浪费也多了,成碗成盆的荤腥倒入恶水缸,满车的泔水拉下乡。君不见,就连生猪也残噬着同类的肉体。

吃肉能体现一种情感。曾记得,每年我求学外地回家,霜母必备好一碗慈菇烧肉或萝卜烧肉,端在我的面前。吃看酥烂鲜香的五花肉,看着母亲欣慰的笑容,心中泛起的那股甜哦,感恩哦……何时我有了钱,一定烧上满满的一碗红烧肉,奉献在您老的面前,让您享受一下儿子的孝心。


吃肉还能增进友情。在亲友聚会上,面对丰盛的菜餚,看那多情的筷子,挟起一块又一块的红烧肉,一只又一只的大肉圆子,没命地往你碗里捺,你挟过来,我传过去,他挡不住。肉牵出的情谊,融化在一片嘻闹声中。

现在的小孩多数属食肉性动物了。我们老人惯素,三高人群避肉,胖子拒肉。小孩就不同了,学习苦,长身体,多运动确也需要吃肉。我的孙子虽是高中生了,却视蔬如药,非肉莫食。就连小孙子也渐渐染上喜肉之习。

吃肉与肉价共存。旧社会肉贵吃不起。我经历的五十年代肉价才三毛多,七十年代七毛多,而八十年代才块把,如今已由十块左右飙升为二十几三十多块。多米诺效应波及相关物价。


前日去菜場看看,往日一溜排开的几十个肉案,人头攒动,手拎篮提之盛己被三,二个孤案四,五个买者手提半斤四两所代替,小老板没了往日的神气,购者还叨叨,哪个要吃唦,小孩闹着要奈。

据媒体讲,大范围的猪瘟,生猪锐減。早显亏的养猪户越发艰难,小刀手利益不容侵犯,肉价不贵才怪呀。

政府己采取措施,李总理多次考察发话,挖库存增进口扶养殖保双节。我想,共同努力,民众吃肉价格回归必有期矣。

人啊,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有猪肉嫌猪肉,离了猪肉想猪肉。猪肉还是快快回来吧。

庆元,于2019/11/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