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印迹〔46〕这样的日子

 运河儿女 2020-09-16




这样的日子

文/青云

我记得以前有过一个名人写过一本书,叫《日子》,后来有人演小品的时候,说准备出本姊妹篇《月子》,一直等到现在,也没看到这本书。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一会公子向北走,一会小女子往南瞧。什么三冬暖,什么春不寒,也太小资了。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君不见日子就这样几千年延续和滋养吗?现在的交通网络高度集约,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到处都是国家名片。注意,我可不是指野生动物噢。主席曾经憧憬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5G时代还不是小菜一碟嘛。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更是不在话下。更何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这些新名词接踵而来。最近又冒出来一个5G全球视商,还没弄清楚是咋回事呢,新概念一个接着一个,记事本又已掀开了一页。只好继续吃着咸菜萝卜干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承载着先祖先忧后乐的祖训,用普通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地撰写《新岳阳楼记》。

终于,有一天,在今年这个冬天戛然而止。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日子变了,要安安静静的要呆在家里,听不到周围的声响,看不到亲朋好友的串门。眼睛流连在电视和手机之间,身体穿行于卧室和卫生间。偶尔翻看一下老相片,找几本闲书温故而知新。幸亏有了孙女的来回搬家家,把些零星的物件搬来弄去,忙得不亦乐乎。为了照看她,似乎大人们也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可喜的是,她今天居然会爬楼梯了。前几天她爬楼梯还是要大人在后面扶着,两只脚像大人一般交替的凭空乱踩,下午的时候居然右脚踏上上面一块楼板,左脚也跟着上来,有章有法,循序渐进。看得我比抢红包还过瘾。

下午的时候,圈里发了个信息,说是几百年前的当年,牛顿所在的伦敦也经历了一场瘟疫,他跟我们一样,买不到口罩,只好在家里呆着。因为没有电视和微信,牛顿只好潜心研究学问,据说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在那个时候研究出来了。后来牛顿和莱布尼兹又研究出了牛莱公式,为微积分的应用做出了贡献。想起来真惭愧,我们甘于了平庸,都是红包惹的祸啊。

据说这几天,政府要大家不去乱跑,以防止加速传染。这个紧要关头,我们能给国家添乱吗?安排好我们的生物钟,很有必要。分成三个班次连轴转,白天我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接着“青山依旧在,依旧夕阳红”,晚上就只好来个《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实在熬不过去了,半夜里就哼一曲《映山红》,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困了,偎依在床边,等到黎明时分,就听一曲侃侃的歌《天亮了,一个人上路》。

此时,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座孤岛,都有自己的城堡。暂时上不了岸,就静候着退潮。我相信,这样的日子,快了。我们安静地等着那春暖花开的季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