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原创】看康熙年间,状元王式丹殿试答卷/王平

 运河儿女 2020-09-16

【运河原创】看康熙年间,宝应籍状元王式丹的状元考题是什么?/王平

/王

看康,状元王殿

康熙四十二年(1703)农历四月初四,天气阴,午后还下起了绵绵细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内,由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策问考试正在举行。
高大威严的太和殿内,光线昏暗。考生中有一老者正思如潮涌,笔下生花,执笔疾书。他正是本次殿试的状元――宝应人王式丹,此时的王式丹已经五十九岁,尽管九岁就能文章,年轻时就满腹经纶名震天下却一直科场不顺。但年近花甲的王式丹仍矢志不渝,信心不减,与一群年轻举子一起公车北上参加此次科考。正是这种坚持、自信、从容成就了王式丹在京城连中二元,跨上了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峰。成了清朝科举史上魁龄最长者,人称花甲状元。
王式丹在对策中提出了些什么治国理念竞能让康熙皇帝阅后大为称赞,并钦定为天下人皆服的状元,下面让我们阅读天下人皆服的状元卷一探究竞。
对策”选自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出版陶金如编著的《王式丹年谱》。
【对策】
臣对:臣闻帝王之锡极垂模化成天下也,经纶布而建太平之基,则将享太平于有永。惠泽敷而培历数之本,则必绵历数于无疆。夫太平之所以长享而历数之所以久绵者,盖万方已治而益求其治,兆姓已安而更贻以安,此其宰化者诚密,而垂裕者诚远也。
【笺注】
*锡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贤人箕子为周武王讲解天道大法时,说到君王为天下立法应敛聚五福,布赐于民,教导于民,那么臣民便遵守你建立的法则。五福为寿、富、康宁、攸好德和考终命。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绵:延续。
*历数:帝位相继朝代更替的次序,古人认为和天象运行的次序相对应。
*贻:本义是赠送,引申义为遗留。
*宰化:主持教化。
*垂裕:留下业绩或名声。
【释文】
臣的回答:臣听闻孔圣人在《尚书》中说:贤人箕子为周武王讲解天道大法时,说君王为天下立法应敛聚五福,布赐于民,教导于民,那么臣民便遵守你建立的法则。用这种思想谋划治理国家,从而建立太平盛世的基础.就能永世享有。之所以太平盛世惠泽天下巩固江山社稷且绵延无疆,全国得到治理并追求更好的治理,天下百姓享受太平盛世且愿意一代一代地传承,都是因为主持教化者确实思虑周密治理有方,才使得天下臣民享受这长治久安。
当其经营于未治,咨儆于未安,必有以肃官箴焉,必有以移风俗焉,必有以厘刑章焉,迨已治已安之后,天下已无不奉法之官,而第恐奉法之馀或好为异而不协于中。天下已无不率教之人,而犹恐率教之后或牵乎习而未归乎淳。天下已无不受矜恤之民命,而第恐朝廷矜恤之恩或操其权者未尽体其意。
【笺注】
*经营:含有筹划、计划、组织、管理等含义。
*儆:使人警醒,不犯过错。
*肃官:.严肃认真的官员。
*箴:劝告;规诫。
*厘:本义为乡下的界碑,又有治理之意。
*迨:等到。
*第恐:只怕。表示拟测。
*好为异: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
*不协于中:不合于中道。
*率教(lǜ jiào):实行教化。
*矜恤:怜悯抚恤。
【释文】
当朝廷开始制定治理法则之前,多方征询意见能使制定者警醒不犯错误,必定会有严肃认真官员的劝告:必定会有改变旧风俗的阻力;必定会有要修改刑罚条文的措施。等到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之后,天下已经没有不奉公守法的官员,而只怕在奉公守法之余或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而不合于中道。天下已没有不遵从教导的民众,而只怕在遵从教导之余或受旧习俗的影响而没有完全变得淳厚。天下已没有不受怜悯抚恤的民众,而只怕朝廷怜悯抚恤民众的恩泽或会被当权者没有完全理解执行。
惟一人之神明默运于其先,而建中表范者为臣民受治之原。斯一代之矩范昭垂于其后,而承流宣化者有上下咸宜之理。由是吏治澄清,民风丕变,即以致刑措而集体征。太平之巩固,历数之长久,端在乎此矣!钦惟皇帝陛下元善统天,太和育物。鸿钧齐乎覆载,声灵遐振多方,久庆升平。宝算富于春秋,福禄来同寰宇,共登仁寿。文德与武功并懋,烽燧宁而珙球集,惟闻诗书羽龠之风。
【笺注】
*神明:神明的本意是指有人修炼到了很高的程度,内外如一到了彻底的境界,神直接体现在人的思维言行中。这里指皇上英明。
*默运:默默运筹惟握。
*矩范:指立为典范。
*承流宣化:是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传,百姓更有教养,国家也会更加兴旺。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咸:皆也,悉也,全部也。
*刑措:意思是置刑罚而不用。
*钦惟:敬思。
*太和:亦作“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
*鸿钧:宇宙未开之时,有一混始元灵,经万世修行得道,出于寂寞,造四徒,有鸿钧、鲲鹏、女娲和陆压。后鸿钧命盘古开天。
*覆载:帝王的恩德。
*遐振:极远处亦受到震动和影响。
*宝算:称帝王寿数的敬辞。
*富于春秋:指年少、年轻。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懋:古同“茂”,盛大。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
*珙球:一种美玉。这里代指象美玉一样的品格。
*羽龠yuè):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
【释文】
惟有英明的皇上一人默默地运筹惟握在前,而先从树立表率模范让臣民接受教化开始。确立一代人的典范昭示天下后,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传,百姓更有教养,国家也会更加兴旺,则上下皆有校仿模范的道理。由此吏治清明,民风大变,就会出现置刑罚而不用的现象。太平盛世得到巩固,长久延续直到永远,道理就是这样的。敬思皇帝陛下以仁善统领天下,用天地间冲和之气培育万物。皇上的恩德和鸿钧命盘古开天的功绩一样,美名远扬。百姓长久地庆享太平。陛下年轻有为福禄同时降临寰宇,一起登达仁寿的高峰。对天下百姓礼乐教化和国家军事实力协同发展。烽火台早没了烟火,看到的是人民对美玉一样品格的追求,听到的是诗词歌赋的风雅之声。
睿资偕圣学交隆,箴铭列而图史陈,更兼翰墨篇章之美,轸恤遍乎九州四海,发粟蠲租,颁恩肆赦,必使万物得所而后惬于怀。谟烈贯乎千祀亿年,巡河咨岳,劝学省耕,但觉庶绩允厘而可垂为法。治已进于唐虞夏殷周之治,而犹不自暇逸,旰而食,宵而衣,劳一已以安兆民,童叟咸知讴颂。
【笺注】
*睿资:圣明的资质。
*圣学:指孔子之学。
*箴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翰墨:义同“笔墨”,解释为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轸恤(zhěn xù):深切顾念和怜悯。
*发粟: 典出景公发粟,比喻推己及人的美德。
*蠲租juān zū免除租税。
*肆赦:缓刑,赦免。
*谟烈:谋略与功业。
*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劝学:《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 
*省耕:古代帝王视察春耕。
*庶绩:众多成绩。
*允厘:治理得当;办理妥当。
*垂为法:延伸为法律。
*唐虞夏殷周:父子相继为“代”、“世代”,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
*不自暇逸:.闲散安逸。
*旰而食,宵而衣: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释文】
皇上圣明的资质与孔子之学交相兴盛,规戒性的韵文铭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图书和史籍也得到很好的收藏。再加上文章书画之美,深切顾念和怜悯之心传遍九州四海,推己及人免除租税,颁布诏书恩赐赦免,必然使天下百姓得到实惠而从心底感到满足,这样的政策与功业必将传至千万年。皇上您去界河边巡视、到大山里咨询、读荀子的《劝学》、去春耕现场视察。如果觉得众多成绩是治理得当所取得的就可以延伸为法律,这时国家治理得已经象唐虞夏殷周五代时期了,而仍然坚持不闲散安逸,勤于政事起早贪黑地工作,辛苦了皇上一人而造福了天下亿万百姓,天下百姓都会真心感恩陛下。
心常洽乎侯甸绥要荒之心,而遂大被生成,存者神,过者化,迓天和以昌国祚,岁时正乐舒长。盖德广功崇之世,固已群沐乎纯熙,而诣极求全之图,犹复不忘于圣虑。乃进臣等于廷而咨以官方之未尽饬,习俗之未尽淳,讼狱之未尽衰止,岂非治益求治,安益求安之至意乎!
【笺注】
*洽乎:暗合,引申为关注。
*侯甸: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绥:安抚;使平定。
*要荒:泛指远方之国。
*遂:成功、成就。
*存者神,过者化:所经过的地方,人民都能受到他的德行感化,而他(所弘扬的)的精神(即指思想)得到留存。
*迓(yà):迎接。古本皆作讶。
*天和:自然的和气。
*国祚zuò.国运。
*舒长:安宁、太平、久长。
*德广:德行圣明宽广。
*功崇:取得伟大的功业。
*固已:‘故’,所以、因此。 
*纯熙:释义为光明,多用于道德或品德。
*诣(yì)极:极深的造诣。
*犹复:仍然还如以前。
*进臣:谏诤者。
【释文】
皇上您心中经常关注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安抚远方之国。这种思想成就影响之大,凡所经过的地方,人民都能受到您的德行感化,使得这种思想和精神得到传承。迎接自然的和气以昌国运。一年四季乐享安宁,在这个德行圣明宽广取得伟大功业的时代,民众沐浴在道德的阳光中,而极深的造诣希望所做的事完美,仍然还不忘初心地被帝王思虑。朝廷中谏诤者等官员质询政府中还有不守规矩的人和事,民间习俗还没有全部质朴敦厚,民间诉讼纠纷也还没有全面减少的趋势,这难道不是治理得越好要求就越高,越安定越要求更加安定之意吗?
臣愚以为,未治而求治,未安而求安者,帝王之事功也。已治而如未治,已安而如未安者,圣人之心体也。我皇上既备帝王之事功而复运圣人之心体,其于澄吏冶,淑世风,恤民命,殆所谓标正而影自随,源深而流自远者,乃奉行或有未力,宁非有司之过欤!
【笺注】
*事功:功绩、功劳。
*心体:思想。
*殆:大概、几乎差不多。
*未力: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
*宁非:难道不是。
*有司:官吏。
【释文】
愚臣认为:天下未大治前寻求大治,国家未安定前而寻求安定,这是皇帝陛下的功绩,已经达到了大治天下而仍如未达到时一样努力,国家已安定而仍不忘初心坚持努力,这是孔圣人的思想啊。我当今皇上既有大治天下的功绩也有孔圣人的思想,体现在整顿吏治,改善世风,体恤生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正而影自随,源深而流自远啊。假如实行时仍会有不尽力的官员,这难道不是官员的责任吗? 
伏读制策曰:治有大体,贵在适中。若矫饰以邀名,深刻以表异,虽矢志洁清而民不被其泽。大哉王言,真有见于官方之重系乎民也。夫洁清自治固亦为臣之所宜,然平日读书稽古,一旦居官而以贪墨闻,此下愚不宵之事,稍有志节者忍为之乎?士大夫报国庇民期待甚远,岂但不受苞苴足毕乃事乎?乃或以此悻悻自矜,恃情纷扰,卖直沽名,斯其见甚小而所就者必不远矣!且夫好名立异之人其居心必苛,而民之不免于罪戾者多矣!其遇事大核而民之得蒙其容保者鲜矣!彼污吏剥民固不足道,乃俨然负洁清之名而至以好名立异为贻患生民之端,可不重自省耶?是当仰思皇上之训,宽以容人,平以处事。无逞才于综核,无肆志于烦苛,安静乐易,与民休息,则良吏之风即升平之象矣!
【笺注】
*伏读:恭敬地阅读。
*洁清:廉洁,清白
*稽古: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
*贪墨:贪污,贪官污吏。
*下愚:极愚蠢的人或谦词,用作自称
*苞苴(jū):原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指赠送的礼物,再引申为贿赂。
*足毕:完全满足。
*自矜:自负;自夸。
*纷扰:动乱、混乱、纷乱骚扰。
*卖直沽名: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仰思:追思。
*综核:谓聚总而考核之。
*肆志:快意、随心、纵情。。
【释文】
我恭敬地阅读制策中皇帝陛下的话:“治理国家要有重要的义理,贵在适合适中。如果故意造假来掩饰谋取好的名声,着力表现自已与众不同的才能。虽然表面上符合我的要求,但天下百姓却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陛下难人可贵的肺腑之言!从中真的可以看到朝廷对天下百姓地重视啊。官员做到廉洁自律固然是身为人臣理所应当,官员平时读圣贤书时总是考察古代的事迹,明辨是非道理、总结知识经验,从而想做到于今有益、为今所用。而一旦有朝一日位高权重后往往就会听到他贪污恶行。这种连极愚蠢的人都不宵去做的事,稍有点节操的人都无法忍受的事。为什么会去做呢?士大夫报国庇民的理想志存高远,怎么能仅仅满足于不接受贿赂?或者刚愎傲慢、怨恨失意地自负自夸,凭仗情绪纷乱骚扰,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这种人见识短浅成就必不高远。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其内心必定过于严厉,而使老百姓不能免于他罪恶行为的事就多了,他们遇到事情过分较真,而能得到他的包容爱护是很少见的。贪官污吏盘削老百姓固然不足为道,就像背负廉洁的名誉却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为人民留下了祸患的开端。官员能不重视自省自律吗?是当追思皇上之训教,宽容待人,平和处事,无逞能聚总而考核之;不随心纵情于繁杂苛细的法令;安宁、和乐、平易与民休生养息,则社会就会形成良吏之风升平之象啊!
伏读制策又曰:“风俗厚则仁让之教兴,风俗偷则嚣凌之气炽,将使家敦孝第,户励廉隅,勉为忠厚长者之道,而耻为非僻浮薄之行。”此尤化民成俗之大机也。盖天下之太平久矣,开创之世,兵戈未戢,或有嚣凌。今四方久靖,德化久孚,于此去嚣凌而归仁让,直易易耳!夫孝弟为百行之原,未有人人自致于孝弟而风俗犹不长厚者也。廉隅为立身之要,未有人人自饬其廉隅而风俗或犹有浮薄者也。我皇上颁行圣谕,教泽深广。又方诏旌孝子顺孙,严禁诬害善良,所以率励风俗而返之淳古者其道甚备。惟在有司实心奉行,训饬有素,劝戒有方。民非无良,安有不归于仁让者乎!抑臣闻古有孝廉之科,今虽不立其名而未始不可行其实。为有司者能表孝奖廉,特加优异以为闾阎之倡,其于转移风俗或未必无补也。
【笺注】
*成俗:固有的习惯、风俗。
*大机:事物变化的枢要﹑关键。
*兵戈:武器。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久孚:长久为人所信服。
*嚣凌:嚣张凌辱;嚣张气盛。
*靖:使秩序安定、平定(叛乱)。
*自饬:自行整肃、儆戒。
*浮薄:轻佻浮薄的人。
*教泽:教化或教育的恩泽。
*旌:泛指旗帜。又引申为表彰.
*率励:率领督促。
*甚备:齐全;很周到。
*抑: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
【释文】
我再恭敬地阅读制策中皇帝陛下的话:百姓风俗谆厚则社会仁爱谦让之风就会形成,如果社会风气败坏,德行素质低下则恶俗嚣张凌辱气盛。现在要让每个家庭督促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每户都激励人端正、不苟且的行为,鼓励他们成为忠实厚道、年老时成为德高望重的人,而以行为怪僻品不端为耻。”这是感化百姓改变固有风俗习惯的关键。大概天下太平有点久了,回想大清立国之初,战乱动荡都还没有停止,或会有嚣张凌辱的事发生。如今四方早就安定了,长久用道德感化百姓才会为人信服,用这种方法禁止嚣张凌辱从而回归到礼仪仁让,直接很容易达到了。把孝敬父母和尊重兄长放在各种行为中的首位。没有众人皆尊守孝弟而当地风俗不变得淳厚的;端方不苟且的品德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人人自行整肃廉隅而当地还会有轻佻浮薄的人。皇上颁行训诫臣下的诏令,教化的恩泽深邃而广阔。又多方表彰孝子顺孙,严禁诬害善良。督促风俗重返古时的淳厚,采用的方法很周全。惟有官员真心实意地执行训饬有素,劝戒有方。臣民并非没有良知,怎么可能不回归到礼仪仁让呢!臣听说古代科举中有一项孝廉科目,现在虽然没有专门设立孝廉之科但并不是不可以实行提倡孝廉的做法。官员能表孝奖廉,特别优秀的孝廉模范可以作为百姓学习的榜样加以提倡,这对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不会没有帮助的。
伏读制策又曰:“法司奏谳必详酌再三求其可生之理,兹欲听狱之吏体朝廷好生之心,悉归平允以渐臻刑措。”此真皇上生天下之心,天下久已共见之矣。而听狱之有司或饰词周内,轻重失平。或恣意滥刑,无辜罹罪。诚有如皇上所洞见者。夫人臣奉职无在可以饰词,而况人命至重,刑狱至惨,顾可以饰词谳决乎?斯民不幸有犯,视有司之一言为重轻,而乃自任意见或受人嘱托,甚或私通贿赂,遂至饰词周内,其咎虽有差等,要其违心而弃理则一也。至于有司之临民非可恣意自为,而刑辟之际尤为不可者。刑之而当,我既无憾而彼亦甘心。刑之不当彼纵隐忍而我心窃疚。况乎恣意之刑必无一当可知也。夫遇至德之主而不能循理恤民,弼成刑期无刑之治,其咎岂可逭耶!易曰:“明慎用刑。”明则能详,慎则能酌。诚体皇上详酌再三之意。而治狱必得其情,无饰词以定罪。用刑必审其当,无恣意以行私,则庶司皆皋陶,而协应于今日,如天好生之尧舜,岂非至治之轨欤!
【笺注】
*听狱之吏:审理诉讼的官吏。
*周内:弥补漏洞,使之周密。引申为罗织罪状,陷人于罪。
*诚:如果;果真。
*无在:犹无奈。
*谳决:判断。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临民:治民。
*刑辟:释义刑法;刑律。
*弼成:佐助。
*逭(huàn):逃、避。
*治狱:审理案件。
*庶司:官署、诸衙门。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皋氏,名繇,字庭坚,少昊之墟(今山东曲阜市)人。上古时期东夷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
*协应:应运而生。
*至治:最好的治理。
【释文】
再恭敬地阅读制策中皇帝陛下的话:司法刑狱部门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时,必定要详细斟酌再三,尽量寻求可以不判死刑的理由,审理诉讼的官吏要体会到朝廷善待生命的用心,做事公平适当、就能逐渐达到置刑罚而不用。”这真是皇上胸怀黎民苍生,仁爱之心早已为天下人有目共睹。而审理诉讼的官吏掩饰真相,罗织罪状,陷人于罪,量刑轻重失衡。或恣意滥刑,无辜罹罪。确实有象皇上所洞察的那样。作为臣子奉行职事犹无奈刑狱部门对狱案提出有掩饰的说词,而人命关天,刑狱至惨烈令人触目惊心。难道可以依据那些不实之词来作出判断吗?普通百姓如果不幸有所犯罪,就看官员的判罚轻重,而官员自信个人的判断或者受人嘱托关照,甚至私下收取贿赂,遂后掩饰真相,罗织罪状,陷人于罪。其罪行虽有大小之分,本质为违背良心而放弃了法理都是一样的。所以有判罚权利的官员不可恣意妄为,而在执行刑罚时尤不可以这样做,刑罚用之适当,官员既无遗憾而对方亦甘心情愿;刑法用之失当,即使对方纵然隐忍不发而官员会心理暗自内疚不安。况且恣意判刑必定无一点可能是恰当的。有幸遇到有仁德的皇上却做不到循理恤民,辅助皇上实现置刑罚于不用之治,其罪过岂能逃避得了吗?《易经》中说:“用刑断案要明察慎重。” 明察则能详实,慎重则能思虑,真切地体会到皇上详细斟酌再三的用意。审理案件必须要查明真实的案情,不可用不实之词来做为定罪的依据,量刑时必须审核适当的刑期,无恣意以行私心,则各官署的的官员都成了皋陶,应运而生形成今天的局面,就象有仁爱天下生灵之心的尧舜,难道不是最佳的治理良策吗!
臣窃观是三者皆在皇上万几措注之中,而独谆切而弗释者,凡皆迫于为民耳!皇上以是倡之,群臣以是应之。上而督抚,下而郡邑,皆平易之治,无苛扰之端,则休养弘矣。聚之都邑,散之郊野,皆长厚之风,无偷薄之俗,则教化广矣。大之重案,小之轻刑,皆平允之情,无冤滥之狱,则和气流矣。要之吏治不杂,而民俗自淳。民俗既淳,而刑罚自省。是三者又有相因以致之理焉!而总本诸皇上为民之实心以致之,将见和宁播于千百国,而山陬海涘荷其恩。昌炽贻于亿万年,而重熙积庆被其福,请得载笔而扬盛美,传之永永无穷矣!臣草茅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慄陨越之至。臣谨对。
【笺注】
*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措注:处置。
*谆切:真诚、恳切。
*苛扰:狠虐、骚扰。
*都邑:城市、京城、京都。
*长厚:恭谨宽厚。
*偷薄:浇薄、不敦厚。
*平允:公平适当,令人心服。
*山陬(zōu)海涘(sì):指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重熙:旧时用以称颂君主累世圣明。
*载笔:借指史官。
*新进:新得科第、初入仕途。
*宸(chén) :又深又大的房屋,宸也指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战慄: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
*陨越:比喻失败、失职。
【释文】
臣自认为皇上在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时已经将饬官方、淳习俗、平刑狱”三者考虑在其中了。现在而又恳切地征询我们这些不甚解者的看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百姓啊!皇上以这个提倡之,群臣以这个回应之。上至总督和巡抚,下至府县,皆谦逊和蔼地治理,无狠虐骚扰之开端。则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使恭谨宽厚之风气能遍布城市和郊野,没有不敦厚的民俗,则广大臣民都得到了教育感化。大之重案,小之轻刑,皆公平适当令人心服,断狱案没有冤枉失实,则社会和气之风流传起来。关键是官吏为官时做到心无杂念,则民间的风俗必定会淳厚,而民间的风俗淳厚,则必会达到置刑罚于不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因皇上真心实意为民谋福祉才形成的局面,将会看到和平安宁传播到各个国家,即使是山隅和海边荒远的地方都能得到恩泽。兴旺昌盛将会绵延千万年,天下百姓世世代代安享幸福。自然会被史官记入史书,美名传颂千秋万代。臣是平民百姓有幸新得科第、初入仕途,见识短浅不知道忌讳,可能冒犯了皇上的威严。不胜战慄,失职之至。臣恭谨回答。
【评论】
记得日本媒体习惯用一个汉字描述过去的一年。细细读完整篇对策,如果也只用一个汉字来描述王式丹殿试答卷的精髓,想必是当"仁"不让也。正所谓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首先,针对康熙皇帝殿试策题以寻求建立长治久安良策的发问。王式丹的对策开宗明义地推出孔子《尚书》典故:“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意思是说到君王为天下立法应敛聚五福,布赐于民,教导于民,那么臣民便遵守你建立的法则。开篇就明确提出了立论观点:坚持以民为本,注重发展民生,切实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百姓的安居乐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王式丹认为君王应当实行“轸恤遍乎九州四海,发粟蠲租,颁恩肆赦,必使万物得所而后惬于怀。谟烈贯乎千祀亿年”这正是孔圣人毕生所倡导的以仁治国的思想。
文章接着按康熙皇帝提出的“饬官方、淳习俗、平刑狱”三方面分别围绕孔圣人仁政思想为宗旨展开分别作答:
 对于“饬官方”,王式丹提出不仅仅在于禁贪贿,对那些俨然负洁清之声,卖直沽名之徒更应防范禁止。应使居官者做到“宽以容人,平以处事。无逞才于综核,无肆志于烦苛,安静乐易,与民休息,则良吏之风即升平之象矣!” 
面对“淳习俗”,王式丹认为孝弟为百行之原,廉隅为立身之要,关键在于“惟在有司实心奉行,训饬有素,劝戒有方。民非无良,安有不归于仁让者乎!”
针对“平刑狱”,王式丹认为应当使听狱之吏做到:“明慎用刑。”明则能详,慎则能酌。“而治狱必得其情,无饰词以定罪。用刑必审其当,无恣意以行私,则庶司皆皋陶,而协应于今日,如天好生之尧舜,岂非至治之轨欤!”
最后王式丹强调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即“相须以成之理”,“吏治不杂而民俗自淳,民俗既淳而刑罚自省”,进一步论证了形成当前盛世的根本原因是皇帝真心诚意为民谋福祉,坚持施行了孔圣人的仁政理念。
对策写得文彩四溢,用典恰当,才气袭人(遗憾的是笔者仅能释意而译不出状元对策的文彩)。回答策题中的提问阐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很有见地。充分展示了王式丹胸怀天下、切中时弊、直言进谏的可贵品质。
王式丹是具有独立思想人格的文人,文人的清芳自守使他每次乡试时都坚持"不干谒,不竿牍",所以直至五十八岁才乡试中举;他对社会现状和治国策略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和思考。对现实社会中的怪雾盲风不屑与之为伍,却怀有报国庇民的赤子之心,他不唯上,不瞒上,博览群书,精于思考,有悲天悯人的仁爱情怀和严谨品格,使得他一气呵成写出了这发自肺腑的状元对策。
就是这样一位身处社会底层的一介书生(王式丹落魄时曾在县城罗巷口摆摊写字谋生),仰望星空胸怀报国庇民的抱负;一位是站在社会制高点的康熙皇帝,俯视苍生寻求长治久安的良策,两者的思想在北京的殿试考场上交叉相遇了。以"仁"治国的理念竞不谋而合,浑然一体,王式丹的对策策略直接化解了康熙皇帝的所虑所忧。让康熙皇帝眼前一亮如获至宝,所以才会忍不住连声赞叹"文字绝好"。
当然对策中也有一些君君臣臣的封建色彩思想,是我们应当摒弃的。但对于古人的时代局限性,作为现代人不应苛责求全。俗话说:瑕不掩瑜,无论是康熙皇帝的策问还是状元王式丹的对策,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至今仍能透过尘封的历史,闪烁着人性睿智的光芒。 
水平限制,点滴谬言,不吝赐教。
 
写在后面:回首再读康熙皇帝的策题,如果也只用一个汉字来表述,不也处处体现着一个"仁"字吗!忽然想起当年高考前,笔者的老师在强调审题重要性时曾讲过的一句话:答案就在题目中。

主编会客厅
千年运河一直奔腾着她青春活力的浪花,《运河儿女》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天文章:

1、【运河原创】看康熙年间,状元王式丹殿试答卷(作者:王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