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野村庄记忆之二十五 和顺楼记 wind朗诵

 逸野诗画 2020-09-16
逸野诗画 诗意生活

村庄记忆之二十五


和顺楼记
作者:逸野
朗诵:wind
摄影:张天福 逸野


绿水青山之间
母亲一直有个心愿,让她的女儿们回老家建房子。这个心愿,在她得了一场重病之后,愈发地强烈了。
老家的空旷之处,村庄的四周,这些年犹如春天的庄稼,冒出来一茬一茬的新屋。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建新房的还没有先例,虽然生活已经完全跟进新时代,但是传统观念依旧。土地资源紧缺,子承父业理所当然。有个邻居家的女儿在外省退休,想回家建个房子,做母亲的坚决不同意,理由很正当:把地给女儿建房子,村人不笑死我,儿子也会把我骂死。
母亲听了,乐呵呵地说:“我就想让我的女儿回来建房子,一个个,全都回来,我才高兴呢!”
母亲说的是心里话,她多次在我们姐妹跟前提过。我们都是笑笑,并没有当回事。


我的村庄


去年三月,母亲突发重病,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我们姐妹从各地第一时间赶回老家。医生说,母亲这个病,即使手术抢救,也过不了六月份。我整个人突然被抽空了一般,仿佛一件最重要的东西,在我的手心里紧紧攥着,却攥不住,眼看着一点一滴流失,流失……
母亲见到我,还没有开口,眼眶湿了。我握住母亲的手,满脸是笑说:“妈,没事,我看气色很不错呀,就是您的胃部有那么一点点的出血点,医生说,小手术扎紧了,很快就能好起来。”其实,无论我怎么说,母亲最清楚自己的病,她那么敏锐的人,耳聪目明,什么也瞒不过她。但是,她也不说,她顺了我的意,努力地点点头。我抬头去看输液的瓶子,让涌出眼眶的眼泪不要落下来。我听见母亲虚弱的声音:“那么忙,不用回来,你弟和阿洋在,就好。”我说工作都安排好了,请假了。我很开心地说起了我的工作、生活,那些成绩,那些有趣的事,又说起她的孙子们,重孙们,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母亲听着,眼里有了一点点的亮光。


和顺楼工地


母亲想说什么,但是力气不够,声音小。我把耳朵凑上去,听见她说:“我就想,你们兄弟姐妹,和和气气,顺顺利利。”母亲的言下之意是,我怎么样不要紧,我老了,我希望我的子孙们,世世代代和睦相处骨肉相亲。母亲完全是交代后事的语气,我在眼里打转了许久的泪水,哗啦啦决堤。
母亲命大,也是她虔诚信仰的圣母玛利亚听见了她的祈祷,母亲熬过了劫难。回到老家,母亲知道,生活了二十来年的深圳已经无法回去了,让人把她的物件带回老家,安心在老家养病养老。在村里,母亲是人人羡慕的,子女们一个个都很孝顺,有个什么事都十万火急赶到身边。一起生活的儿子、儿媳妇对她言听计从,悉心照料。曾经,孩子们带着她走过中国好多地方,看过别人没有看过的风景,尝过别人没有尝过的美食。她常说:“我这辈子,值了!”


静悄悄的原野


母亲还是想女儿们在老家也有房子。虽然,儿子十多年前就建了新房,并且很周到地为姐妹们每人留了一套房,每年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几十号人,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是有的,可是母亲对女儿们好像更贴心一些。父亲在世时,对6个女儿1个儿子平等对待,甚至对女儿更好一些,他认为男孩子粗生,怎么样都行,女孩子娇弱些,要更多的呵护照应。因而,我们家的女儿能够读书,能够享受别人家的女儿不能享受的待遇。
每次回老家,母亲总是提起,谁家的新屋建了几层,谁家准备建新屋,能建新屋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再不建就没有了。我说我们在外面都有房子,偶尔回老家,老弟留给我们的房子可以住。何况,建房子也要不少钱呢!母亲心中有数,女儿们在老家没有房子,也就是她在的时候回来看看,她要是不在了,也就不怎么回来了。亲人们天各一方,你在东我在西,你在广州我在深圳,都忙,房子也不大,相互间很少走动,久而久之,也就疏远了。不走动不相聚的亲人还是亲人么?即使这一代有感情,下一代呢?再下一代呢?不就变成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了么?一代亲,两代表,三代闲了了!


大姐的背影


我完全理解母亲的心情。家,意味着什么?不是长大了离开,离开后不再回来,而是有迹可循有根可依;兄弟姐妹是什么?不是小时候同喝一碗粥同穿一条裤,长大后离散天涯各不相干,而是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为什么生儿育女,就是为了让你们在世上不孤单,让你们互相取暖互相照应。人生的路很长,生活不容易啊!
一个安稳的家,一家人守着灯火相亲相爱,是家的终极意义。这意义对母亲有多么重要,我是理解的,而我的后辈,恐怕就无法理解了。


对面的大掌山


我的家庭,根在北方。追溯到唐代,我的祖先们从黄河边启程,背井离乡,逃避战乱和灾荒。山东,河北,河南,福建,广东,几朝几代之后,我们成为粤东的客家人。漂泊与流浪,为了家人安居乐业;离别与远行,为了亲人相依相守。这并非悖论,而是生命真谛。我的祖父,依旧没有在粤东止步不前,带着我的奶奶过番帮下南洋。印尼战乱,奶奶带着我的父亲和我的叔叔回乡,留下我祖父和我的小姑妈。最终,我祖父客死他乡,我的小姑妈不知所终。我父亲兄弟姐妹5个,最小的妹妹一别一辈子,骨肉亲情,却终身未曾团聚。我奶奶临终念着小女儿高圣枝的名字,那是死不瞑目啊!


母亲在和顺楼工地


母亲每每跟我们讲述这些旧事,嘘唏不已。一个人走再远,终是要回家,回不了家的出发,犹如飘在半空的纸鹞,飞得再高也是孤苦伶仃。她说,你们有工作,有成绩,有小家庭,我高兴,我是想,你们要是有间房子在老家,回来也方便,兄弟姐妹可以时不时见见面说说话。老家比不上城里高楼大厦,但是,是你的“胞衣迹”,是生命的出处,一个人活在这世上,知道自己的出处在哪,才有劲头有奔头,让子子孙孙都懂得自己的出处在哪,自己的根在哪,再远的路也不会走失,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被深深打动。我在老家出生长大,深刻的童年记忆,影响了我的人生。我是想在老家有一所房子,就跟母亲说的那样,老了回去住住,种菜种花,赏月听泉。但是总因为忙或者别的什么理由,没有落实。我安慰母亲说:“别着急,等我退休,一定常常回来。即使没有房子,也会跟兄弟姐妹经常聚聚的。”母亲说:“有房子在还是不一样,现在你弟弟的房子可以住,但是你的儿子、孙子以后住在哪?还有儿子孙子的儿子孙子,开枝散叶,人丁越来越多,也是要告诉他们老家在这里,要常常回来看看。”


在弟弟家


到了春节,我和姐妹们回到老家,谈起建房子的事情,有赞成的,有不参与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谁知道春节刚过,母亲再度病重。手术后的昏迷中醒来,母亲说,这一道坎,肯定是过不去了,圣母玛利亚要召她到天堂了。医生也说,这次凶险,这个年纪了,老化了,只能尽力了。医院住了个把月,我们轮流回家陪护,母亲的孙子辈也请假看护。同病房的人无不羡慕母亲,7个孩子,那么多孙子辈,病床前一直有子孙在。感慨现在的独生子女,以后老人老了,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只有请护工了。母亲听了心里安慰,嘴上却对我们说,工作要紧,我没有什么事,你们就都回去吧。虽然她这么说,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母亲在病重的时候,非常希望她的子子孙孙都在身边,那个时刻,太孤独太恐惧太无助太绝望了。


母亲与重孙


圣母玛利亚再一次怜爱母亲,把她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出院之后,她需要专人陪护,从此只能吃流质食物。弟弟弟媳妇里里外外,忙得不可开交,还好有大姐,在母亲身边,照顾起居饮食,尽心尽孝。我十多天的探亲假,在家陪母亲,在院子里转转,听她讲那些已经讲过无数次的陈年旧事。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母亲看着满园花开,欢喜地说:“我百年之后,你们兄弟姐妹也要时常聚聚,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顺顺利利。我和你爸,生养你们兄弟姐妹7个,多苦多累都熬过来了,都是为了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散开在哪,你们都是一家人。”
母亲这一次的病比去年严重得多,整个人落了形,都不像样子了。她那么顽强,那么难受的折磨,她从来不说,只是默默地扛着,多么痛苦的煎熬,她不叫唤不呻吟,只是咬紧牙关。她的思维清醒脑子灵活,她知道孩子们在为她担心,希望她好起来,活下去。她也要争气,并且努力配合。母亲的坚强和达观,让我们无比敬重并深感宽慰。


2019年春节


母亲决定把家里的几分地空出来,给女儿们建新屋。兄弟姐妹一合计,赞同共同出资,每人一层。弟弟对这事全力支持,并付诸行动,拿出了启动资金。建新屋开工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炸响,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
新屋就在弟弟房子的旁边,抬头就能看见。我跟母亲说,这下子,你可要把身体养好了,等搬新屋入伙请客,你可是要坐主桌哟!母亲喜笑颜开。自此以后,母亲的病渐渐好转,精神头有了,说话声音也响亮了。天晴的下午,她会在院子里慢慢走,说要锻炼身体,尽快好起来。有时,乘着家里人没留意,会悄悄出了院子,走到新屋工地,站在那看一看,随便跟谁说两句话,心满意足。弟弟发现了,扬声喊:“哎呀阿妈,都说了别走出去你就是要走出去,摔倒了可怎么好!”母亲笑出一脸的童真,轻声细语地回答:“没事,没事,我只是走几步,我就看看。”忽然提高声调,掩饰不住的喜悦,说:“哇,新屋建得真是快呀!”
医生来复诊,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母亲不但有毅力,还有动力。“老人家,了不起!”医生这样称赞母亲。母亲听了,微笑说:“是我的子女好,把我照顾得好。他们这么有孝心,我也要勇敢一点。”
新屋起什么名字好?想来想去,还是用最简单的:和顺楼。和和气气,顺顺利利,是母亲的心愿,更是给后辈的警醒。母亲开心得不得了,连说好好好,和顺好啊!


母亲和她的6个女儿


立冬,新屋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计划在元旦前后完工。好几个月,大姐一天到晚在工地忙,累得走路打偏。每次打电话,母亲都说,你大姐忙,新屋那边事情多,我自己能打粥喝(用机器打粥水),自己洗澡,自己收拾,我不用人照顾了,我会小心的,慢慢来,放心吧。大姐也说,母亲最喜欢到新屋那边去,就怕她去,工地材料多,路不平,摔着了可不得了!
终于,在一个大晴天,大姐收拾好新屋的楼梯,答应带母亲去看看。母亲高兴,孩子般跟了去。本来是想让她在楼下看看的,可是她看了一楼要看二楼,看了二楼要看三楼,一直走到六楼,一层层看,每个房间停留一会,看看窗外的田野山岭,摸摸墙上的瓷砖门框,赞叹着,感慨着,眼里闪闪发亮。


航拍视角


大姐发的视频我看到,当即打电话给母亲。母亲爽朗的笑声传来,我可以想见她脸上喜悦的表情。母亲大声说:“客厅好宽敞,房间好亮堂,四周围都可以看见绿色的山,菜地,真的好看。住进去,那是真的好!等入新屋,我要准备好发糕和饭碗筷子,碗要12个,筷子要12双,每一层都要放上,一层层放上去。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意头,有新屋住,世世代代有饭吃,快快乐乐,发财安康。”12这个数字,对客家人是个吉祥数字,意为完美。我不清楚是否跟12生肖12个月份或者12时辰之类的有关。


母亲和孙子辈 2019春节


和顺楼,也就是一座普通的民房,但是在母亲眼里,非同一般。那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依托,一种回归情结,如果谁有异议,她会响亮地说:“国家也提倡爱国爱家,团结一致。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能兴盛。”母亲有个习惯,每天看电视新闻,看报纸,天下要闻,国家大事,是非道理,焦点热点,她明白得很呢!
2019年,农历己亥年猪年,母亲的本命年。春节,姐妹们回到老家,新房子收拾好,贴上对联,挂上福字,点几串鞭炮,就算是搬新房了。母亲每层楼巡视一番,说一些吉祥如意祝福的话。


和顺楼室内


年初三,母亲主持了家庭会议,就和顺楼的产权和有关事项提出倡议,大家达成了共识,并设立备忘录。母亲精气神十足,声音清亮,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了一番话,千言万语归纳为一个字:和。
“我这一生,没有别的所求,就是希望你们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和和气气一家亲。看到你们有说有笑,大家在一起有商有量,我比着龙袍吃龙肉都开心。”我们笑着,跟她一起开心地笑。两年多了,母亲只能进食流质米汤。有时候,孩子一样眼巴巴看着桌子上的食物,但是她很自律。


母亲和重孙辈 2019春春节


备忘录上这段话,我又大声念了一遍。“为了和谐家庭幸福绵长,子孙世世代代和睦顺利,后辈们无论在何处工作、学习、生活,都能够常常回老家团聚,血脉相亲,感恩祖德,同舟共济,家族兴旺,因此我郑重提议把家里的一块土地,让子女们共同出资兴建房屋……兄弟姐妹同胞骨肉,血浓于水,当团结一致,包容体谅,方能吉祥喜庆,合家欢喜。谨记。”母亲在备忘录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邹素芳。


和顺楼室内


和顺一门添百福,平安两字值千金。如此朴素的愿望,世世代代被中国人所推崇。《易·说卦》有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意为顺应,不违背;《管子·形势解》:“父母不失其常,则子孙和顺。”阐述和睦顺从的理念。究其根源,和、顺文化源远流长,可谓是儒、道文化的根。儒家的天人合一,天地人和,道家尊崇的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达到人生的永恒,讲求的皆是天道自然的法则。由此可见,“和”、“顺”文化,正是中国文化之根。


母亲和六妹在和顺楼 2019春节


家中事,和睦最重要,和睦和气,才能顺达顺遂;天下事,和平最重要,和平和美,方可顺利顺畅。母亲把和顺传给了我们,我们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


2019年2月23日



逸野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简介。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分享,如涉及版权,请联络删除。谢谢!逸野微信:gxiyiy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