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到尚湖|快乐行走(7)|逸野 文 张锋 读

 逸野诗画 2020-09-16


2008
汕头大学出版社
《快乐行走》收录了高小莉123篇15万字行走类散文随笔,以路上的见闻以及感悟,探寻行走和生命的意义。
3月15日开始推出张锋的朗诵。跟我走吧,现在就出发~



7
秋到尚湖|文:逸野|读:张锋
秋天的尚湖没有一丝萧瑟之气,依旧是雅致清秀,生机盎然。长堤上,浓荫蔽日,绿叶婆娑。沿湖信步而去,触目皆是葱茏秀色。水杉林是浓绿的,樟树林是黛青的,芦花在阳光下闪着银白的光,木芙蓉硕大的花朵娇羞而明媚。最是那垂柳,袅袅婷婷,舞动着不尽风流。



秋风越过虞山,穿过剑门,轻轻地掠过湖面。即使是大晴的天,阳光灿烂,气候清爽,也未能一眼把尚湖看个通透。那若有若无的轻烟是从哪来的呢?似乎是一袭轻纱,飘飘然落在湖的远处,朦胧中隐含着万千韵致。目光收回,眼前是涟漪叠叠,水波重重,一派浩淼壮阔,大气而雄浑。同是一个尚湖,娇羞含蓄与浩荡豪情兼备,古典美和现代美融为一体,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水天相连处,白色的水鸟轻盈地飞过,在闪闪的水波间嬉戏一番,落入对岸的水杉林。尚湖的美丽,不仅仅在那碧波万顷,还在那森森林木。林中有湖,湖中有林,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因为天生丽质吗?不,而是经过了脱胎换骨。曾经,这一片天然的水域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万亩尚湖在围湖造田的旗帜下支离破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句响亮的口号“退田还湖”,民众纷纷响应,投入到建设新尚湖的行列。人类总是这样,必得在经历一些波折,走过一些弯路,才明白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常熟人醒悟得不迟,这是尚湖的大幸,也是常熟人的大幸。20年过去,如今的尚湖是“树在水里立,船在林间游,鸟在枝上鸣,人在画中游。”现在说起江南,如果只知道太湖、西湖,而不知道尚湖,未免太落伍。且不说尚湖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光是“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个称号,就够让人刮目相看了。



《中吴纪闻》云:“太公姜尚尝钓于此,故名尚父湖,相沿多称尚湖。” 因为湖与虞山并行,所以又名照山湖、山前湖、西湖。位于常熟市西南郊,虞山之南。却原来,尚湖还跟商朝的姜太公有渊源,又与著名的虞山一衣带水,难怪那风华绝代的柳如是会把这个地方作为最后的栖息地,想必是为了日日看着这湖山,长醉不愿醒吧。



三里长堤走到将尽,水湾处,见有人坐在木盆中采菱。猛然想起,秋天确实是到了。细看,芦苇的叶子黄了,芦花开得热闹。转过头去,那边有一片荷塘,荷叶的边角有的已经卷起,被轻软的秋风吹去了光华。密密的树林里,有散乱的落叶,有些已经是明黄和赭红了。再往前走,就是虞山脚下,白墙红瓦的村落前,黄澄澄的银杏熟了,圆鼓鼓的枣子熟了,红嘟嘟的石榴熟了,款款而来的江南女子的脸蛋也熟了,熟得天然,熟得纯美。真个是“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尚湖的“万亩碧波”依然荡漾,可那垂钓湖边的姜太公,已是仙踪渺渺。惟有持一根竹杆,在秋天的轻风中,在温柔的垂柳下,做一回闲人,沉醉湖山,超然尘外。

(插图来源:网络 若牵涉版权,请联络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